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4992发布日期:2019-06-29 00:5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复合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



背景技术:

在勘探、采矿、石油、煤炭等行业中,金刚石复合片被广泛应用,这与金刚石复合片的特性密不可分,金刚石复合片具备高强度、高耐磨性以及优良的冲击韧性和可焊接性的特性,所以,能轻便的切削地层岩石,从而使得其在地底的行业,如勘探、采矿、石油、煤炭等行业中被应用,金刚石复合片是由金刚石复合层和硬质合金基体复合而成。

但是现有金刚石复合片在使用过程中,其不便于抵消地层岩石对其的挤压力,若长期使用,挤压力的积累,会迫使金刚石复合片崩坏,从而不利于其持续使用,进而不利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金刚石复合片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抵消地层岩石对其的挤压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包括硬质合金基底,所述硬质合金基底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的结构形状均为偏心六棱台形,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关于硬质合金基底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的共底面,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硬质合金基底的直径,并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为一体化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采用偏心六棱台的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共底面,并且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关于硬质合金基底的轴线对称设置的设计,能在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切削地层岩石时,使地层岩石对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产生的挤压力相互抵消,从而减小第一金刚石层和第二金刚石层被崩坏的可能,进而便于增加该金刚石复合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质合金基底;2、第一金刚石层;3、第二金刚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包括硬质合金基底1,硬质合金基底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且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相连接。

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的结构形状均为偏心六棱台形,且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关于硬质合金基底1的轴线对称设置,六棱台形的稳定性较好,而偏心六棱台形,不仅能便于切削地层岩石,且其稳定性也较好,从而能保证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关于硬质合金基底1的轴线对称设置的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能便于抵消地层岩石的挤压力。

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的共底面,且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硬质合金基底1的直径,并且第一金刚石层2 和第二金刚石层3为一体化结构设置,能便于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的最外端切削地层岩石,且能保证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的连接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时,在使用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时,使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的最外端与地层岩石接触,即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最远距离的两端与地层岩石接触,此时,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最远距离的两端便开始切削地层岩石,由于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共底面,且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关于硬质合金基底1的轴线对称,所以地层岩石给予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最外端的挤压力,将被互相抵消,进而减小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上第一金刚石层2和第二金刚石层3崩坏的可能,以便于增加该偏心棱台形金刚石复合片的使用寿命,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