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344发布日期:2019-06-19 02:2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煤矿及地质勘探中的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工程中,无线随钻仪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无线随钻测量仪器技术及工具的发展,也大大地缩短了各类型开发井的钻井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各大油气田挖掘剩余油气资源的能力。

目前,随钻测量仪器连接扶正结构大部分使用的是六翼扶正器进行部件连接。

申请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六翼扶正器受结构的影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长度较长,弹簧冲蚀严重,上下端头冲蚀,专用安装拆卸工具勾扳手容易损坏,十芯插头使用硬连接,在入井使用后由于井下仪器的震动,十芯插头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十芯插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磨损,接触不良,引发仪器丢波或无信号起钻,严重制约了仪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克服六翼扶正器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长度较长,弹簧冲蚀、上下端头冲蚀、专用安装拆卸工具勾扳手容易损坏和十芯插头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引起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包括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之间包括两半圆卡圈、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接;两半圆卡圈相扣套接于所述插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外,两相扣的半圆卡圈由紧固件连接;两半圆卡圈外具有套筒和扶正器,套筒同时套接固定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所述两半圆卡圈夹持于上端连接部、下端连接部和套筒之间,扶正器套接于套筒外。

所述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同轴设置,套筒与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外径平齐。

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直径小于其两侧的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套接的套筒内腔具有补偿凸起圈,所述补偿凸起圈延伸至上端连接部和下端连接部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形成的凹槽内底部。

所述两半圆卡圈及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密封圈,所述套筒和两相扣的半圆卡圈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二密封圈,扶正器和套筒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三密封圈。

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两端设置有两通孔,第一插头的第一螺旋线通过上通孔设置于上端连接部内, 第二插头的第二螺旋线通过下通孔设置于下端连接部内。

所述第一插头为四针六孔插头,所述第二插头为六针四孔插头。

所述紧固件为固定螺栓,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两端径向方向设置有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内所述固定螺栓连接两半圆卡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原有解决了原有仪器扶正器容易出现弹簧、上下端头冲蚀,专用工具勾扳手容易损坏,节约了上下端仪器的过渡外筒部件,当井下仪器振动时,半圆卡圈整体运动,避免了十芯插头之间的相对运动,解决了由于十芯插头针孔磨损、接触不良造成的仪器丢波和无信号的问题。同时各部件拆装方便,且易冲蚀部件的更换也方便,从而大大减少了仪器的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长度短、方便组装、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端连接部;2、第三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5、扶正器;6、套筒;7、下端连接部;8、紧固件;9、第一插头;10、第二插头;11、半圆卡圈;12、第二螺旋线;13、第一螺旋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包括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之间包括两半圆卡圈11、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插接;两半圆卡圈11相扣套接于所述插接的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外,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由紧固件8连接;两半圆卡圈11外具有套筒6和扶正器5,套筒6同时套接固定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所述两半圆卡圈11夹持于上端连接部1、下端连接部7和套筒6之间,扶正器5套接于套筒6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随钻测斜仪连接扶正结构是为了保证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相互震动或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受到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相互震动或移动的影响,使其在受到震动或相对移动时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仍能稳定连接。

如图1所示,两半圆卡圈11相扣于插接的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外侧,使用半圆卡圈将相扣于插接的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固定在一起,并使用紧固件8固定两半圆卡圈11;第一插头9、第二插头10和两半圆卡圈11为整体固定结构,在使用时,三者震动时整体震动,避免了因为插接的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相对运动,降低了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的插头针孔之间的磨损;两半圆卡圈11外设置有套筒6和扶正器5,套筒6同时套接固定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固定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的相对位置,两半圆卡圈11被稳定夹持在套筒6、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组成的腔体内,由于两半圆卡圈11在受到不平衡的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给的力时,两半圆卡圈11可以轻微相互移动,两半圆卡圈11相互轻微移动以抵消不稳定的轴向力,保护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免于受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轻微移动时,致使其插头连接处相互的移动,保证插头的稳定性,扶正器5套接于套筒6外。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同轴设置,套筒6与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外径平齐。

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直径小于其两侧的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套接的套筒6内腔具有补偿凸起圈,所述补偿凸起圈延伸至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形成的凹槽内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同轴设置,使其稳定;套筒6与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外径平齐,使其外部平整,稳定性增加。补偿凸起圈为套筒6内腔的凸起圈,用于补偿因两半圆卡圈11小于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外径所产生的凹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两半圆卡圈11及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密封圈4,所述套筒6和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二密封圈3,扶正器5和套筒6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三密封圈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外的一组第一密封圈4用于减震和密封,并且增加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与两半圆卡圈11的抓力,使其更为一体化。两半圆卡圈11外的第二密封圈3实现减震和密封的作用,扶正器5和套筒6之间设置的第三密封圈2也为减震和密封的作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两端设置有两通孔,第一插头9的第一螺旋线13通过上通孔设置于上端连接部1内, 第二插头10的第二螺旋线12通过下通孔设置于下端连接部7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9的第一螺旋线13和第二插头10的第二螺旋线12需要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两侧穿过,所以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螺旋线13和第二螺旋线12穿过的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为密封第一螺旋线13和第二螺旋线12,第一螺旋线13和第二螺旋线12所在的通孔部位,设置有一个或连个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螺旋线13和第二螺旋线12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的连接处。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插头9为四针六孔插头,所述第二插头10为六针四孔插头。

所述紧固件8为固定螺栓,所述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两端径向方向设置有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内所述固定螺栓连接两半圆卡圈1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9为四针六孔插头,所述第二插头10为六针四孔插头。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8使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固定时,固定螺栓所处螺栓连接孔略大于固定螺栓,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在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的作用下震动或轻微位移时,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可上下轻微位移,轻微位移抵消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带来的震动或轻微位移,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内的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由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的保护,由于两相扣的半圆卡圈11的上下轻微位移,保护了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的稳定性和连接性。

现场使用时,将第三密封圈2套入套筒6外,将扶正器5套入套筒6外,套筒6通过第三密封圈2连接扶正器5,将第二螺旋线12拉出,并使一头穿过套筒6,将第一插头9和第二插头10插合,将两半圆卡圈11咬合使用4个紧固件8进行紧定,将咬合好的两半圆卡圈11倒转5圈,并装入套筒6内,将套筒6与上端连接部1和下端连接部7打紧完成装配。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涉及“ 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