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583发布日期:2019-11-15 22:2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沿空留巷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现用单体液压支柱(见图1‐2),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维护不方便、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满足井下使用条件。

现用单体支柱结构复杂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支柱内腔设置的复位弹簧,要求支柱底座、顶盖必须是活动连接;二是为防止活柱从缸体串出,增加了限位闭锁装置;三是为防止粉尘进入缸体,增加了防尘圈;四是为防止支柱偏载,增加了导向圈。

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支柱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使用、维护难度;二是强度降低。柱筒和活柱有多处槽口,降低了支柱强度,缸体与部件采用活动连接,易脱落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结构简化、强度较高,性能可靠,在使用期内,支柱不升井,仅在井下更换密封或配件,以适应煤矿特殊条件,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柱主体包括缸筒体、活柱体两大部分,其特征是缸筒体由缸筒、封底底座、多功能卡箍组成,活柱体由活柱、封顶顶盖、控液底盖、柱头组成;活柱套装在缸筒内并可拆卸,可以在井下将不同规格的缸筒和活柱搭配使用,进一步提高支柱的适应性;多功能卡箍与活柱之间设有一个y型密封圈;多功能卡箍由卡箍主体、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三用阀组成;在柱头上设有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防尘伸缩套上口卡箍与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连接,防尘伸缩套下口卡箍与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连接。

优选地,缸筒下口焊接封底底座,缸筒上口焊接多功能卡箍。

优选地,活柱内腔上部焊接封顶顶盖,活柱内腔下部焊接控液底盖。

优选地,活柱外露部分加设防尘伸缩套,防尘伸缩套随活柱升降而伸缩。

优选地,柱头用弹簧销固定在活柱柱头上。

优选地,活柱和缸筒均无连接槽口,采用等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化

两件式单体支柱包括缸筒体、活柱体两大部分,便于支柱的加工和维护。

2、提高强度

活柱和缸筒无连接槽口,采用等强结构,部件与缸体采用焊接方式,提高了支柱整体强度。

3、提高防尘效果,活柱外露部分加设防尘伸缩套,随活柱升降而伸缩,防止粉尘通过卡箍密封进入活柱内腔,同时要求进入活柱的工作介质必须经过防尘过滤,对易进入粉尘的进液口增加防尘保护。

4、提高密封组件性能,原橡胶密封组件改为进口特种密封组件,整体性能提高五倍,使用寿命提高至两年以上。

5、不改变现用支柱整体性能,本实用新型支柱复位采用活柱自重+活柱内腔液体重量,可保证支柱的复位;支柱防尘和限位,采用防尘伸缩套实现其功能;支柱导向采用提高活柱外径的方法(以110悬浮式单体支柱为例,缸筒内径110mm,活柱伸缩段的外径为106mm,活柱导向、限位段外径109mm。改进后,缸筒内径不变仍为110mm,活柱外径统一变为109mm,仅有导向功能,无限位功能。),减少活柱外径与缸筒内径的公差间隙(由4mm减小到1mm),达到支柱导向和防偏的目的。

6、操作简便,轻便省力,便于加工、使用、维护。柱筒与活柱分为两件后,可以在井下将不同规格的柱筒、活柱搭配使用,进一步提高支柱的适应性;当人工长距离搬运支柱困难时,可将支柱分为两件,单独搬运。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两件式单体支柱总体结构图。

图1‐2是普通单体支柱总体结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两件式单体支柱缸筒结构图。

图2‐2是普通单体支柱缸筒结构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两件式单体支柱活柱结构图。

图3‐2是普通单体支柱活柱结构图。

附图标号:缸筒1、封底底座2、多功能卡箍3、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4、y型密封圈5、三用阀6、活柱7、封顶顶盖8、控液底盖9、柱头10、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11、弹簧销12、防尘伸缩套14、防尘套上口卡箍13、防尘套下口卡箍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不影响支柱现有功能的情况下,将单体液压支柱分为缸筒体和活柱体两大部件,如同注射器结构一样,在活柱插入缸筒以后,即可实现单体支柱的基本功能。其中,缸筒体承担原缸筒、手把体和三用阀的功能,活柱体承担升降、导向、防尘、限位、复位等功能。

如图1‐1所示,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主件由缸筒体、活柱体两大部分组成。

缸筒体由缸筒1、封底底座2、多功能卡箍组成。缸筒1下口焊接封底底座2,上口焊接多功能卡箍;多功能卡箍由卡箍主体3、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4、三用阀6组成,卡箍主体中包含y型密封5。

如图1‐1、图3‐1所示,活柱体由活柱7、封顶顶盖8、控液底盖9、柱头10组成。活柱内腔上部焊接封顶顶盖8,活柱内腔下部焊接控液底盖9;柱头10用弹簧销12固定在活柱柱头上,在柱头上设有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11;活柱外露部分加设防尘伸缩套14,防尘伸缩套14随活柱7升降而伸缩;防尘伸缩套上口卡箍13与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11连接,防尘伸缩套下口卡箍15与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4连接。

防尘伸缩套14也是活柱升高的限位装置,当伸缩套拉直后,活柱升到限定位置,提醒操作人员支柱已到最大支撑高度,使用支柱规格过小,必须更换为大规格支柱;如再继续注液。防尘伸缩套14断裂,必须停止注液,否则活柱2可能弯曲或脱出缸筒1。

本实用新型两件式单体液压支柱与普通单体支柱设计不同之处

1、缸筒变化之处(见图1‐2、2‐1、2‐2)

将缸筒1、封底底座2、多功能卡箍归为一体,变为固定连接方式。缸筒下口与封底底座连接采用焊接方式,缸筒上口与多功能卡箍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取消了连接钢丝和o型密封;取消了导向圈,改用大缸径活柱导向;取消了防尘圈,改用防尘伸缩套14。卡箍处仅设一道y型密封圈5。

2、活柱变化之处(见图3‐1、3‐2)

将活柱7、柱头10、防尘伸缩套14归为一体,采用活动连接方式。活柱上口与封顶顶盖8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取消了连接钢丝和o型密封;活柱下口与控液底盖9采用焊接方式。活柱7与柱头10用弹性销12连接。防尘伸缩套上口卡箍13与防尘套上口连接卡槽11连接,防尘伸缩套下口卡箍15与防尘套下口连接卡槽4连接。

3、支柱复位装置变化之处

原支柱为复位弹簧+活柱自重,新设计支柱复位靠活柱自重复位。经试验活柱自重大于15kg,在支柱卸液阀开启时可以靠自重复位,如活柱自重小于15kg或支柱水平支撑时,应增加外置复位装置。

4、增加防尘伸缩套

增加防尘伸缩套14的作用:一是防尘,防护套阻挡粉尘,保护支柱密封件不受损伤,同时,对活柱表面涂抹润滑油,在没有粉尘污染活柱表面的情况下,保证活柱的低阻力伸缩;二是保护活柱表面不受损伤;三是限制活柱伸缩高度,当活柱伸出超出限定高度时,防尘套撕裂,提醒操作人员,支柱已超过最大支撑高度;四是提高操作人员对支柱的保护意识,只要防护套不破坏,支柱不会有大的损伤。防尘套是保证支柱性能的关键部件,防尘套损坏或撕裂,必须立即更换。具体使用方法

两件式单体支柱在井下使用包括准备、升柱、承载、回柱、搬运五道工序。

准备工作是保证支柱性能的关键一步,本实用新型要求支柱在使用前,先将活柱内腔和缸筒内腔气体排空、液体装满,并按要求安装三用阀和防尘伸缩套。要求支柱提前装满工作介质有如下优点:一是防止支柱在井下使用时,气体排不净,支柱承载出现初撑力不足或假性卸载;二是支柱内腔排空气体后,缸体内腔不与空气接触,可防止内腔生锈。

支柱搬运到作业地点后,将支护立起,然后将注液抢插入单体注液口向支柱注液,当支柱升起接触顶板,并达到预定初撑力时,停止注液,拔出注液枪,支柱处于工作状态。

随着巷道变形和顶板压力变化,当支柱承载超过额定压力时,支柱安全阀卸液,活柱下缩,使支柱承载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随着采面推进,当支柱到回撤位置时,用卸载手把开启卸液阀,活柱回缩,然后搬运支柱到新使用地点。

再次使用支柱时,按操作说明重复作业。

制造、使用、维修该产品注意事项

支柱加工必须达到技术要求标准;支柱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严禁野蛮装卸,严禁生拉硬拽,严禁侧向承力,巷道底板松软时,必须配套使用与底板比压相适应的柱鞋,防止支柱钻底过大,在回柱时损坏,单体使用过程中发现支柱漏液卸载,应及时更换密封。支柱维护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井下更换密封必须在没有粉尘的环境中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