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892发布日期:2019-08-09 20:4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属于石油钻井固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插入法固井又称为“内管法注水泥”或“内插法固井”,一般应用于下入深度大的大直径油气井表层套管固井,施工过程中要求固井水泥浆返出地面。该技术是在大直径套管内,以钻杆或油管作内管,水泥浆通过内管注入并从套管鞋处返至环形空间的固井技术方法。也就是说它是用下部连接有浮箍插头的钻杆或油管,插入套管底部的插座式浮箍(或插座式浮鞋)中,与环空建立循环,用水泥车通过钻杆或油管向套管外环空注水泥。采用该工艺与传统的固井施工方法相比,插入法固井技术固井所需替浆量较小,可以减少混浆量,故而易准确计算固井所需数据;其次不需要钻井队单独储备替浆用水,不需要钻井泵替浆;单井可节约30%左右的水泥;一般情况下,可以减少90%左右的替浆废水的排放;插入法固井应用于下入深度大的大直径油气井表层套管固井,可以有效提高固井质量;由于施工过程中能减少水泥浆在套管内与钻井液的掺混,缩短顶替钻井液时间,同时钻井液可提前返出从而可有效减少因附加水泥量过大而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因插入法固井工艺技术需要,故而在大直径套管下入井内后,还必须要将下端接有浮箍插头的钻杆串(或油管串)下入井内套管内,以便实现浮箍插头与浮箍插座的有效对接、连通。而现场下钻杆(或油管)时,一般是在表层套管(大直径套管)的联顶节上部内螺纹端面上放置一块开有“U”形槽的厚壁方形钢板作为“补芯”,来承载、悬挂套管内钻杆串上的井口吊卡,因联顶节内螺纹端面距离钻台工作面在60cm以上,且受方形钢板补芯面积限制,导致井口操作人员更换吊卡困难,需要两人搬抬吊卡上、下补芯台面或使用其他工具设备进行吊放,这就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不安全因素,且施工过程复杂,易于发生各类不安全事故,故而不利于钻井现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应用于石油钻井现场采用插入法固井施工工艺过程中,当插入法固井施工中需下入(或起出)带有浮箍插头的钻杆串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承载、悬持井内负荷吊卡,并能使操作工人在井口进行吊卡推拉、扣合、更换等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省力的目的。

使用本技术方案可达到上述目的: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包括承重面板、扩展面板、固定套环、支撑连接板、连接托台、承托连接板、支撑侧板、连接凸台、限位档边、铰链块、固定螺栓、固定螺孔和折叠限位块。所述承重面板、固定套环、支撑连接板、连接托台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承载组件(下称“定位承载组件”),用以承载负荷有井内钻杆串的吊卡及连接扩展面板等部件;所述承托连接板、支撑侧板、连接凸台、限位档边共同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承托组件(下称“扩展承托组件”),用以承托未扣合到井口钻柱上的空吊卡;所述定位承载组件与扩展承托组件通过铰链块连接在一起,连接后受连接托台、连接凸台、固定螺栓、固定螺孔、折叠限位块的限制而定位,使用时能实现“展伸”或“折叠”两种状态;所述承重面板中间部位设计有能通过浮箍插头的圆孔,且圆孔周边开有3到6个与浮箍插头扶正块相对应的缺口,以便于扶正块通过;所述承重面板与扩展面板连接面设计为倾斜45度角的斜面,以便于实现“展伸”或“折叠”两种状态的变换;所述连接凸台下边角棱边设计有30度倒角,以便于实现定位承载组件与扩展承托组件的“展伸”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石油钻井现场采用插入法固井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可在下入或起出带有浮箍插头的钻杆串(或油管串)时,能采用常规方式在井口位置进行更换吊卡作业,达到了方便、快捷、安全、省力的目的,还能有效保证插入法固井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展伸”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承载组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扩展承托组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承重面板(1)、扩展面板(2)、固定套环(3)、支撑连接板(4)、连接托台(5)、承托连接板(6)、支撑侧板(7)、连接凸台(8)、限位档边(9)、铰链块(10)、固定螺栓(11)、固定螺孔(12)、折叠限位块(1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插入法固井用折叠补芯台主要包括承重面板(1)、扩展面板(2)、固定套环(3)、支撑连接板(4)、连接托台(5)、承托连接板(6)、支撑侧板(7)、连接凸台(8)、限位档边(9)、铰链块(10)、固定螺栓(11)、固定螺孔(12)和折叠限位块(13)。所述底座固定套环(3)为一厚壁无缝钢管制作而成,其高度大于套管接箍10~30mm,其直径大于大直径套管(或表层套管)接箍直径30~50mm;所述支撑连接板(4)、连接托台(5)、承托连接板(6)、支撑侧板(7)、连接凸台(8)、承重面板(1)、扩展面板(2)均为厚壁钢板制作而成,厚壁钢板的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承重面板(1)、扩展面板(2)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螺孔(12),用以安装固定螺栓(11)来固定铰链块(10);所述扩展面板(2)的外边缘处设计有限位档边(9),用以限制未扣合在钻柱上的空吊卡的位置,防止空吊卡拉离钻杆串时幅度过大而掉落到钻台工作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应将定位承载组件与扩展承托组件通过铰链块(10)、固定螺栓(11)、固定螺孔(1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使其处于“折叠”状态,在大直径套管(或表层套管)下完后并接好联顶节套管后,将本实用新型抬放到联顶节套管内螺纹接箍处,并将固定套环(3)套在套管接箍上,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承载组件与扩展承托组件通过铰链块(10)、固定螺栓(11)使其翻转180度角展开,处于“展伸”状态,即可正常使用;使用完成后,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承载组件与扩展承托组件通过铰链块(10)、固定螺栓(11)进行折叠,使其处于“折叠”状态,抬离套管接箍即可。

可以理解的事,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