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4311发布日期:2020-02-14 16:44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柱施工工具,尤其是指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



背景技术:

目前,辽河油田已经开发到中晚期,为了方便老井作业,在下入生产管柱同时,往往需要下入大尺寸内径的无接箍管,在常规无接箍管柱起下的过程中,常规的提升短节的上端被吊卡卡住不能转动,且提升短节的与管柱之间是螺纹连接,在管柱需要进行转动使其下端与其他管柱上扣的时候,提升短节容易与管柱之间松扣脱开,造成起下管柱危险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在与管柱连接的状态下,当管柱需要转动时,能提高本实用新型与管柱之间连接的有效性,防止管柱转动过程中与本实用新型松扣脱开,保证起下管柱过程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包括接箍、上部管、下部管及转动组件,所述接箍的下端与所述上部管的上端能拆装地定位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相接的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能分别以一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上部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能拆装地定位相接,所述下部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能拆装地定位相接,在所述上部管保持静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转动组件,所述下部管能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转动组件为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及滚动设于所述外圈及所述内圈之间的多个钢珠,所述内圈的上端面上向上延伸形成上连接部,所述内圈与所述上连接部构成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上部管相接,所述外圈为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下部管相接。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转动组件为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及滚动设于所述外圈及所述内圈之间的多个钢珠,所述内圈的下端面上向下延伸形成下连接部,所述内圈与所述下连接部构成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部管相接,所述外圈为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上部管相接。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上部管的内壁上靠近其下端处形成有朝下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上部管的内壁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抵接;所述下部管的内壁上靠近其上端处形成有朝上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下部管的内壁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接。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上部管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下部管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防转销钉与所述上部管相接,所述第一防转销钉沿所述上部管的径向贯穿所述上部管的侧壁并嵌入至所述第一转动部中,所述第二转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防转销钉与所述下部管相接,所述第二防转销钉沿所述下部管的径向贯穿所述下部管的侧壁并嵌入至所述第二转动部中。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下部管的下端形成有外螺纹下接头。

如上所述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所述接箍的上端形成有内螺纹上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在使用时,接箍被吊卡卡住,下部管与管柱相接,由于上部管与下部管之间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下部管能在上部管保持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转动,从而在管柱转动与其下端的其他管柱相接的过程中,下部管可以随管柱同步转动,而上部管与接箍保持静止状态,由于下部管能随管柱同步转动,故在管柱转动过程中能有效保证管柱与下部管之间连接的有效性,避免管柱与下部管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松扣脱开,保证起下管柱过程的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无接箍管提升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接箍;

11、内螺纹上接头;

2、上部管;

3、下部管;

31、外螺纹下接头;

4、转动组件;

41、外圈;

42、内圈;

43、钢珠;

44、上连接部;

5、第一防转销钉;

6、第二防转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包括接箍、上部管、下部管及转动组件,接箍的下端与上部管的上端能拆装地定位连接,具体可以为螺纹连接,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相接的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能分别以一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且第一转动部的旋转轴线与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线重合,即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能以同一旋转轴线为中心分别进行旋转,上部管的下端与第一转动部能拆装地定位相接,下部管的上端与第二转动部能拆装地定位相接,其中,上部管、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及下部管在安装后处于同轴状态,在上部管保持静止的状态下,通过转动组件,下部管能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即上部管与下部管能在互不干扰的状态下分别进行旋转,在管柱安装过程中,接箍被吊卡卡住,下部管的下端与管柱相接,在管柱转动过程中,接箍与上部管可以与吊卡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下部管可以随管柱同步转动,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提升短接无法随管柱转动而容易与管柱松扣脱开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转动组件4为轴承,轴承包括外圈41、内圈42及滚动设于外圈41及内圈42之间的多个钢珠43,内圈42的上端面上向上延伸形成上连接部44,内圈42与上连接部44构成第一转动部,上连接部44与上部管2相接,外圈41为第二转动部与下部管3相接。采用轴承作为转动组件4能有效降低下部管3在随管柱转动过程中与上部管2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下部管3随管柱同步运动,从而在管柱转动过程中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有效性。

或者,也可以不设置上连接部44,而在内圈42的下端面上向下延伸形成下连接部,使内圈42与下连接部构成第二转动部,其中下连接部与下部管3相接,外圈41为第一转动部与上部管2相接,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上部管2的内壁上靠近其下端处形成有朝下的第一台阶面,第一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上部管2的内壁相互接触,且第一转动部的上端面与第一台阶面相抵接;下部管3的内壁上靠近其上端处形成有朝上的第二台阶面,第二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下部管3的内壁相互接触,且第二转动部的下端面与第二台阶面相抵接,通过设置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能对上部管2与第一转动部之间、下部管3与第二转动部之间沿本实用新型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保持,避免第一转动部过于伸入上部管2的内部和/或第二转动部过于伸入下部管3的内部,而导致上部管2的下端面与下部管3的上端面接触并在下部管3随管柱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磨损。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第一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上部管2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转动部的外侧表面与下部管3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转动部与上部管2、第二转动部与下部管3螺纹连接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其中,第一转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防转销钉5与上部管2相接,第一防转销钉5沿上部管2的径向贯穿上部管2的侧壁并嵌入至第一转动部中,第二转动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防转销钉6与下部管3相接,第二防转销钉6沿下部管3的径向贯穿下部管3的侧壁并嵌入至第二转动部中,通过设置第一防转销钉5与第二防转销钉6能有效保持第一转动部与上部管2之间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第二转动部与下部管3之间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使上部管2和/或下部管3的转动仅能通过转动组件4实现,而上部管2与下部管3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转动组件4产生相对位移而受到磨损。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下部管3的下端形成有外螺纹下接头31,以与管柱相接,接箍1的上端形成有内螺纹上接头11,以与其他工具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箍管提升短节,在使用时,接箍被吊卡卡住,下部管与管柱相接,由于上部管与下部管之间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下部管能在上部管保持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转动,从而在管柱转动与其下端的其他管柱相接的过程中,下部管可以随管柱同步转动,而上部管与接箍保持静止状态,由于下部管能随管柱同步转动,故在管柱转动过程中能有效保证管柱与下部管之间连接的有效性,避免管柱与下部管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松扣脱开,保证起下管柱过程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