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9121发布日期:2019-12-24 22:2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钻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层埋藏、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瓦斯治理需求,无论是上向钻孔还是下向钻孔都需要全程下套管到孔底。针对大倾角较深钻孔,下套管过程中容易发生套管下滑或下窜现象。大倾角上向钻孔套管下窜易伤人,下向钻孔套管下滑容易导致钻孔封孔失败。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多人配合连续下套管,防止套管下窜或下滑。但下套管过程中,需暂时中断时,针对上向钻孔,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力支撑;二是延长套管,抵在巷道底板上。这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pvc套管易折断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防套管下滑措施费力、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包括上筒、下筒,所述上筒、下筒均为圆柱筒;

所述上筒中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设置在上筒一侧的内壁上,第一挡块与上筒另一侧的内壁之间形成供套管穿过的通孔,此通孔的尺寸不小于套管的外径;

所述下筒中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在下筒中的位置与第一挡块在上筒中的位置相同;

所述下筒同轴安装在上筒的底部,下筒与上筒之间相对可转动,且当下筒与上筒相对转动至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分别位于上筒轴线的正对的两侧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套管的外径;

所述上筒的上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下端,或者,所述下筒的下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上筒的上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下端,或者,将下筒的下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上端,然后将下筒同轴安装在上筒的底部,并转动上筒或者下筒使第一挡块位于第二挡块正上方,然后将套管穿过上筒及下筒,需要停止时,将上筒、下筒相对转动,进而使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位置相对,此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共同将套管卡住,以防止套管下滑,采用此装置防止套管下滑较为省力、操作简单、防滑可靠、安全性好,另外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优化的,所述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均为弧形板,弧形板位于上筒轴线的一侧,且弧形板向远离轴线的一侧鼓起,弧形板的轴线位于竖直面内,且弧形板的上端离上筒轴线的距离小于弧形板的下端离上筒轴线的距离,弧形板横向的两端连接至上筒、下筒的内壁上。

两个弧形板相对转动至位置相对时,两个弧形板的弧底将套管卡住,对套管的限位较为稳定、可靠。

优化的,所述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的下端分别连接至上筒、下筒的内壁上。将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的下端分别连接至上筒、下筒的内壁上,此时,从下向上地将套管穿过下筒、上筒时,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能够起到将套管引导至正确的通过位置,方便穿管。

优化的,所述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分别焊接在对应的上筒、下筒内壁上。焊接的连接方式较为可靠、方便,且当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卡在套管的两侧时,其能够承受的力较大。

优化的,所述上筒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两个第一限位块间隔180°,且第一限位块中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的通孔,两个第一限位块的通孔到上筒轴线的距离相等;

所述下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同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位置、数量一一对应;

还包括同时插设在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中的限位杆。

将下筒、上筒相对转动180°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位置相对,此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共同将套管卡住,然后插入限位杆,进而防止下筒、上筒相对转动,以稳定的将套管卡住,当需要继续传送套管时,再将下筒、上筒相对转动180°后,插入限位杆,防止下筒、上筒相对转动,以确保套管传送顺畅。

优化的,所述限位杆为“t”形或者倒置的“l”形。“t”形或者倒置的“l”形的限位杆插入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中时,能够稳固、可靠的将下筒、上筒限位。

优化的,所述下筒与上筒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能够可靠地将下筒与上筒连接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二者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加工也较为方便、简单。

优化的,所述上筒的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下端,或者,所述下筒的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上端。

通过螺纹将上筒或者下筒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端部,连接可靠、方便。

优化的,所述上筒、下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标识块,上筒上的标识块相对于第一挡块的位置与下筒上的标识块相对于第二挡块的位置相同。

标识块的目的在于显示上筒、下筒中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及时、准确的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化的,所述上筒、下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拨杆。操作者通过握住拨杆可方便的转动上筒或者下筒,操作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上筒的上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下端,或者,将下筒的下端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上端,然后将下筒同轴安装在上筒的底部,并转动上筒或者下筒使第一挡块位于第二挡块正上方,然后将套管穿过上筒及下筒,需要停止时,将上筒、下筒相对转动,进而使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位置相对,此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共同将套管卡住,以防止套管下滑,采用此装置防止套管下滑较为省力、操作简单、防滑可靠、安全性好,另外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2.两个弧形板相对转动至位置相对时,两个弧形板的弧底将套管卡住,对套管的限位较为稳定、可靠。

3.将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的下端分别连接至上筒、下筒的内壁上,此时,从下向上地将套管穿过下筒、上筒时,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能够起到将套管引导至正确的通过位置,方便穿管。

4.焊接的连接方式较为可靠、方便,且当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卡在套管的两侧时,其能够承受的力较大。

5.将下筒、上筒相对转动180°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位置相对,此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共同将套管卡住,然后插入限位杆,进而防止下筒、上筒相对转动,以稳定的将套管卡住,当需要继续传送套管时,再将下筒、上筒相对转动180°后,插入限位杆,防止下筒、上筒相对转动,以确保套管传送顺畅。

6.“t”形或者倒置的“l”形的限位杆插入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中时,能够稳固、可靠的将下筒、上筒限位。

7.螺纹能够可靠地将下筒与上筒连接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二者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加工也较为方便、简单。

8.通过螺纹将上筒或者下筒安装在套管所在孔的端部,连接可靠、方便。

9.标识块的目的在于显示上筒、下筒中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及时、准确的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10.操作者通过握住拨杆可方便的转动上筒或者下筒,操作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管穿过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将套管卡住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d-d的剖视图;

其中,

上筒-1、第一挡块-11、第一限位块-12;

下筒-2、第二挡块-21、第二限位块-22;

限位杆-3;

标识块-4;

拨杆-5;

套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包括上筒1、下筒2,所述上筒1、下筒2均为圆柱筒。

结合图1、3-5,所述上筒1中设置有第一挡块11,第一挡块11设置在上筒1一侧的内壁上,第一挡块11与上筒1另一侧的内壁之间形成供套管6穿过的通孔,此通孔的尺寸不小于套管6的外径。

如图4、5所示,所述下筒2中设置有第二挡块21,第二挡块21在下筒2中的位置与第一挡块11在上筒1中的位置相同。

如图1、2所示,所述下筒2通过螺纹同轴安装在上筒1的底部,下筒2与上筒1之间相对可转动,且当下筒2与上筒1相对转动至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21分别位于上筒1轴线的正对的两侧时,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2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套管6的外径。

如图4、5所示,所述上筒1的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在套管6所在孔的下端,或者,所述下筒2的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套管6所在孔的上端。

综合参考图1、3-5,所述第一挡块11及第二挡块21均为弧形板,弧形板位于上筒1轴线的一侧,且弧形板向远离轴线的一侧鼓起,弧形板的轴线位于竖直面内,且弧形板的上端离上筒1轴线的距离小于弧形板的下端离上筒1轴线的距离,弧形板横向的两端连接至上筒1、下筒2的内壁上。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挡块11及第二挡块21的下端分别连接至上筒1、下筒2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挡块11及第二挡块21分别焊接在对应的上筒1、下筒2内壁上。

如图2、5所示,所述上筒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2,两个第一限位块12间隔180°,且第一限位块12中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的通孔,两个第一限位块12的通孔到上筒1轴线的距离相等。

所述下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块12相同的第二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2与第一限位块12位置、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22均为矩形块,且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22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筒1、下筒2的外壁上。

如图1所示,还包括同时插设在第一限位块12及第二限位块22中的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为“t”形或者倒置的“l”形,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为倒置的“l”形。

如图1所示,所述上筒1、下筒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标识块4,上筒1上的标识块4相对于第一挡块11的位置与下筒2上的标识块4相对于第二挡块21的位置相同,标识块4的形状并无限制,能够起到标识作用即可,本实施例中标识块4为矩形体,标识块4焊接在上筒1、下筒2的外壁上。

如图2、5所示,所述上筒1、下筒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拨杆5,拨杆5为垂直于上筒1、下筒2的外壁的圆柱杆。

工作原理:

综合参考图6-9,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防套管下滑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上筒1的上端安装在套管6所在孔的下端,或者,将下筒2的下端安装在套管6所在孔的上端,然后将下筒2同轴安装在上筒1的底部,并转动上筒1或者下筒2使第一挡块11位于第二挡块21正上方,然后插入限位杆3,随后将套管6穿过上筒1及下筒2,需要停止时,将上筒1、下筒2相对转动,进而使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21位置相对,此时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21共同将套管6卡住,然后插入限位杆3,以防止套管6下滑,采用此装置防止套管下滑较为省力、操作简单、防滑可靠、安全性好,另外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