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595发布日期:2020-01-10 16:0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



背景技术:

目前,综合管廊主线隧道两侧往往需要接入支线管廊隧道,因此需要预留支线管廊接口。而支线管廊隧道接口段一般都采取垂直于主线隧道布置的形式,当支线管廊隧道垂直布置在主线管廊隧道下方时,需要为支线管廊隧道施工提供竖井。在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往往是不能提供支线管廊隧道施工竖井的位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在已完成开挖支护及二衬施工的主线管廊水舱隧道内,垂直于支线综合管廊隧道轴线设置并列式竖井。并在竖井两侧的侧壁上按照支线管廊隧道开挖轮廓线,预埋加强环梁,对井口进行加强支护后,利用暗作并列式竖井作为支线管廊隧道的施工竖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其利用已完成开挖支护的上层主线管廊隧道,在其内暗作并列式竖井,作为下层支线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竖井。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竖井,所述竖井在主线管廊跨度较大的水舱隧道内,从隧道底板垂直于支线管廊隧道轴线向下设置,包括加强环梁、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以及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所述加强环梁预埋于竖井口部的主线管廊隧道底板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设置于相邻的竖井之间,用于支护。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设置于每一个单独的竖井内。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井包括第一竖井、第三竖井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第二竖井,所述第二竖井左右两侧的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竖井、所述第三竖井共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为i22α型钢支撑。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环梁的宽度为1300mm。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用于下层支线管廊隧道施工的竖井完全暗作,不需要另外提供施工场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竖井结构并列,且竖井开挖的部位也是下层支线管廊隧道结构的一部分。即:竖井既是支线管廊隧道的施工通道,又是管廊隧道结构的一部份,减少了成本;

(3)由于竖井位于主线管廊隧道内,可利用管廊隧道作为施工横通道,而如果竖井单独布置,则需要设置施工横通道连接竖井和支线管廊开挖工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纵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开挖顺序示意图。

其中:1-加强环梁、2-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3-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4-主线管廊隧道、5-第一竖井、6-第二竖井、7-第三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

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竖井,竖井在主线管廊跨度较大的水舱隧道内,从隧道底板垂直于支线管廊隧道轴线向下设置,包括加强环梁1、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2以及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3,加强环梁1预埋于竖井口部的主线管廊隧道4底板上。

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2设置于相邻的竖井之间,用于支护。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3设置于每一个单独的竖井内。

本申请的竖井包括第一竖井5、第二竖井6以及第三竖井7,所述第二竖井左右两侧的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竖井、所述第三竖井共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优选地,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为i22α型钢支撑。优选地,所述加强环梁的宽度为1300mm。

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主线管廊水舱隧道底板标出三个竖井轮廓线,竖井结构并列,中间竖井与两侧竖井在相邻侧壁共用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图1、图2);

(2)施作主线管廊水舱隧道二衬时,在隧道底板位置沿竖井周边预埋加强环梁,加强环梁与周边的主管廊隧道二衬底板连接,加强环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环梁断面的宽度1300mm,高度与隧道底板二衬厚度相同,为350mm(图3);

(3)先完成第一竖井、第三竖井的开挖,破除两竖井环梁内的主管廊隧道底板初期支护结构,施工竖井的第一榀格栅,并与主线管廊水舱隧道底板初期支护连接,然后向下采用采用逆作锚喷构筑法施工竖井结构,竖井侧壁格栅榀距500-750mm;竖井开挖过程中在竖井侧壁打设注浆小导管加固地层,并架设型钢对撑。

(4)上述两个竖井开挖到底后,在竖井两侧壁开马头门,按顺序施工进入支线管廊隧道,对支线管廊隧道开挖支护和二衬结构的施作(图4):

按顺序施工的步骤为:

41)自第一竖井、第三竖井向一侧开马头门,开挖1、2导洞,上下错开4-6m;1、2号导洞贯通后,开挖3、4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42)1-4导洞贯通后,自第一竖井、第三竖井向另一侧开马头门,5、6号导洞上下错开4-6m;7号导洞滞后5号导洞10m后,开挖7、8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43)待1-8号导洞全部贯通后,施工1-8号导洞二衬结构;

(5)待1-8号导洞二衬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向下开挖第二竖井。采用喷锚逆作法向下开挖第二竖井,第二竖井左右两侧壁分别于1号、3号竖井共用支护结构;

(6)待第二竖井封底后,在竖井两侧壁开马头门,按顺序进入两侧的支线管廊隧道,对支线管廊隧道进行开挖支护(图4):

按顺序施工的步骤为:

61)自第二竖井向一侧开马头门,开挖9、10导洞,上下错开4-6m;9、10号导洞贯通后,开挖11、12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62)9-12导洞贯通后,自第二竖井向另一侧开马头门,13、14号导洞上下错开4-6m;15号导洞滞后13号导洞10m后,开挖15、16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63)待9-16号导洞全部贯通后,施工9-16号导洞二衬结构;

(7)待第二竖井两侧的9-16号导洞全部贯通后,进行二衬结构的施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实用新型提出的垂直叠落暗挖综合管廊隧道内的并列竖井结构,具有如下优势:

(1)用于下层支线管廊隧道施工的竖井完全暗作,不需要另外提供施工场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竖井结构并列,且竖井开挖的部位也是下层支线管廊隧道结构的一部分。即:竖井既是支线管廊隧道的施工通道,又是管廊隧道结构的一部份,减少了成本;

(3)由于竖井位于主线管廊隧道内,可利用管廊隧道作为施工横通道,而如果竖井单独布置,则需要设置施工横通道连接竖井和支线管廊开挖工作面。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