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3837发布日期:2020-06-26 20:5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



背景技术:

在高地温隧道的内壁上通常需要铺设一层隔热材料,以避免水汽蒸发而传递热量,从而对隧道基体造成病害,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营。现有技术中的隔热材料通常采用普通的隔热绝热板,例如,一些采用气凝胶毡、真空材料等制成的隔热绝热板,这些隔热板虽然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然而,现有的防水板性能在高温时性能下降严重,在一些有水环境的高温地层的隧道中,这些隔热板无法阻止水汽透过隔热板,其隔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高地温隧道围岩或初期支护的隔热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阻止水蒸气穿透而传递热量的新型的用于隧道的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以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该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能够阻止水蒸气穿透而传递热量,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能够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包括:本体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固定连接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隔热本体和封装式形成于所述隔热本体表面的水汽封闭膜;以及固定铺设在隧道内壁上的第一自粘布;其中,所述本体部分与所述隔热层采用胶粘方式或粘接带粘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且所述隔热层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一自粘布粘接,从而将所述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固定铺设在隧道的内壁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层的与所述本体部分相对的面上设有若干钩面粘扣带,所述钩面粘扣带用于与所述第一自粘布粘贴以将所述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固定铺设在隧道的内壁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钩面粘扣带采用缝合方式与所述隔热层形成固定连接,若干所述钩面粘扣带沿所述隔热层的纵向延伸设置,且在横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钩面粘扣带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处于5-15c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分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大于所述隔热层的横向宽度,且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设置成处于5-20mm的范围内,宽度设置成处于2-4m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有自粘胶,所述本体部分与所述隔热层通过所述自粘胶复合形成一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层的与所述本体部分连接的面上一体化复合有第二自粘布,在所述本体部分的与所述隔热层连接的面上一体化复合有若干粘接带,所述本体部分与所述隔热层通过所述粘接带和所述第二自粘布粘接而形成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层的与所述本体部分连接的端面的横向两端设有搭接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层的一端的所述搭接部上固定连接有毛面粘扣带,环向上相邻的所述隔热层之间通过所述毛面粘扣带和部分所述钩面粘扣带搭接并形成粘接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的与所述隔热层连接的端面的横向两端设有连接部,环向上相邻的所述本体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采用焊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有点之处在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采用封装隔热本体为隔热材料,采用防水板为防水材料,从而形成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具有良好的绝热隔热效果和耐高温性能,其能够阻止水蒸气穿透而传递热量,从而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并且,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安装铺设方便,安装固定稳定可靠。此外,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具有良好的防水排水性能。由此,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能够有效避免高温及水蒸气穿透而影响隧道基体并造成病害,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营。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一个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平面结构。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沿隧道延伸的方向定义为纵向,将沿隧道的宽度方向定义为横向。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的横向截面图。如图1所示,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包括若干本体部分110。若干本体部分110沿隧道纵向方向延伸铺设。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分110的横向宽度设置为2.4m。本体部分11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从而使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能够满足高温地隧道的耐高温及隔热需求。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适用于温度处于30℃以上的高地温隧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还包括隔热层120。如图1所示,隔热层120的一个端面与本体部分110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隔热层120包括隔热本体121。隔热本体121可以采用无机纳米粉末复合材料、气凝胶或岩棉等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的材料制成。隔热本体121厚度设置为处于8mm-10m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隔热本体121的宽度设置为2m,隔热本体121厚度设置为8mm。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热本体121加工形成卷材形式。隔热本体121能够有效阻断热传递,使得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具有良好的绝热隔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此外,隔热本体121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浸水也不会影响其隔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热本体121的表面设有水汽封闭膜122。如图1所示,水汽封闭膜122封装式地设置在隔热本体121的外表面上。水汽封闭膜122能够保证隔热本体121的表面进行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透气性能,从而有效避免水蒸气穿透隔热层120传递热量。由此,在有水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隔热层120的隔热效果,从而使得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在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保证了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的耐高温隔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分110与隔热层120通过胶粘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分110与隔热层120采用三道自粘胶进行粘贴,且三道自粘胶的宽度为10cm。三道自粘胶在横向宽度方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且沿本体部分110纵向延伸方向延伸。其中,自粘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其能够有效避免在高温情况下出现脱落现象,有效保证了本体部分110与隔热层120之间粘接的稳固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分210与隔热层220通过粘接带粘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体部分210的与隔热层220连接的面上设有若干粘接带211。若干粘接带211沿本体部分210的纵向连续延伸,且在本体部分的横向向均匀间隔开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粘接带211与本体部分210复合形成一体。在隔热层220的与本体部分210连接的面上设有第二自粘布22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自粘布225与隔热层220复合形成一体。本体部分210与隔热层220通过粘接带211和第二自粘布225配合粘接以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复合为一体形成耐高温保温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200。本体部分210与隔热层220的这种连接结构简单方便,便于铺设施工,并且能够有效保证本体部分210与隔热层22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体部分110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大于隔热层120的横向宽度。隔热层120与本体部分110的连接面的横向两端各留出一部分没有连接,从而在隔热层120的连接面的横向两端形成搭接部,在本体部分110的两端形成连接部。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层120的横向两端分别留出5cm的宽度,本体部分110的横向两端分别留出20cm的宽度。由此,在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的铺设过程中,环向相邻的隔热层120通过搭接部形成连接,环向相邻的本体部分110通过连接部形成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向相邻的隔热层120的搭接部通过粘结方式形成固定连接,环向相邻的本体部分110的连接部通过焊接方式形成固定连接。本体部分110与隔热层120的连接面的横向两端没有紧密粘贴,方便了环向相邻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之间互相搭接施工,便捷提高了搭接施工效率,并能保证环向相邻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热层120的一侧的一个横向侧部(如图1中的左侧)的搭接部上固定连接有毛面粘扣带124。毛面粘扣带124的作用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根据本实用新型,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还包括固定铺设在隧道内壁上的第一自粘布(未示出)。同时,在隔热层120的与本体部分110相对的面上设有若干钩面粘扣带123。钩面粘扣带123用于与固定铺设在隧道内壁上的第一自粘布粘贴从而将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铺设在隧道内壁上。若干钩面粘扣带123沿隔热层120的纵向延伸设置,且沿隔热层120的横向均匀间隔开分布。钩面粘扣带123的横向宽度设置成处于5-15cm的范围内。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通过钩面粘扣带123铺设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且能够保证与第一自粘布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隔热层120的与本体部分110相对的面上设有三道钩面粘扣带123,且横向一侧(图3中的右侧)的钩面粘扣带123的横向宽度设置成15cm,其它两道钩面粘扣带123的横向宽度设置成10cm。由此,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在铺设施工时,环向上相邻的隔热层120之间通过毛面粘扣带124和部分钩面粘扣带123搭接并形成粘接固定。具体为隔热层120上的15cm宽的钩面粘扣带123预留出5cm的宽度,以与环向上相邻的隔热层120上的搭接部上的毛面粘扣带124粘接固定。钩面粘扣带123采用缝合的方式与隔热层120形成固定连接,保证钩面粘扣带123与隔热层1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能够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出现脱落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采用封装隔热本体作为隔热材料,采用防水板作为防水材料,从而形成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具有良好的绝热隔热效果和耐高温性能,其能够阻止水蒸气穿透而传递热量,从而满足高地温隧道的隔热需求。并且,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的本体部分110和隔热层120之间连接安装稳定可靠,且安装铺设方便。此外,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具有良好的防水排水性能。由此,耐高温隔热复合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100能够有效避免高温及水蒸气穿透而影响隧道基体并造成病害,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