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8856发布日期:2020-09-29 09:3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而在地下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隧道的拱土进行支撑,防止浅层的土壤掉落,然而传统的支撑装置大多结构简单,支撑时稳定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包括底板和内限位座,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内限位座,所述内限位座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滑槽,所述内限位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限位座,所述外限位座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外滑槽,所述内限位座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环,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板,所述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起板,所述凸起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嵌套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均固定安装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储水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凸起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嵌套板,两个所述嵌套板下方与嵌套板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凸起板的数量为20-30个等距设置,所述凸起板均围绕外板呈圆环状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支撑杆与内限位座的内滑槽相契合,所述内支撑杆在内滑槽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内限位座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小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支撑环与外限位座的外滑槽相契合,所述外支撑环在外滑槽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外支撑环的底部嵌入设置有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水板的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挡水板底部的排水口嵌入设置在储水箱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内限位座和外限位座,使得当装置在对拱土进行支撑时,支撑板的内支撑杆和外支撑环同时嵌入至底板的内限位座和外限位座中,双重对支撑板进行支撑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凸起板,使得当装置在对拱土进行支撑时,凸起板和凸起板外侧的嵌套板嵌入至隧道内的土层中,加大支撑板与隧道间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限位座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水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板;2、内限位座;201、内滑槽;3、外限位座;301、外滑槽;4、支撑板;401、内支撑杆;402、外支撑环;5、加强板;6、外板;7、凸起板;701、嵌套板;8、挡水板;9、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包括底板1和内限位座2,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内限位座2,内限位座2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滑槽201,内限位座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限位座3,外限位座3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外滑槽301,内限位座2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杆401,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环402,支撑板4的中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板5,支撑板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板6,外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起板7,凸起板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嵌套板701,支撑板4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均固定安装有挡水板8,挡水板8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储水箱9。

进一步的,凸起板7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嵌套板701,两个嵌套板701下方与嵌套板701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使得当装置在对拱土进行支撑时,凸起板7和凸起板7外侧的嵌套板701嵌入至隧道内的土层中,加大支撑板4与隧道间的作用力,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的,凸起板7的数量为20-30个等距设置,凸起板7均围绕外板6呈圆环状排列,使得多个方位的凸起板7在同时嵌入至隧道内部时,可有效加大加大支撑板4与隧道间的作用力,防止支撑板4滑动,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的,内支撑杆401与内限位座2的内滑槽201相契合,内支撑杆401在内滑槽201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内限位座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小孔,使得当支撑杆401在对支撑板4进行支撑时,内限位座2中的内滑槽201可有效防止支撑杆401滑动,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的,外支撑环402与外限位座3的外滑槽301相契合,外支撑环402在外滑槽301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外支撑环402的底部嵌入设置有螺栓,使得当外支撑环402嵌入至外限位座3中对支撑板4进行支撑时,外限位座3的外滑槽301可有效防止外支撑环402滑动,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的,挡水板8的中部设置有筛网,挡水板8底部的排水口嵌入设置在储水箱9中,更加便于当隧道顶部有水掉落在外板6上时,水会由于重力从外板6表面滑落,经挡水板8的阻拦掉落在储水箱9中储存,防止水渗透至装置内部,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使用时,预先将装置放置在隧道的地面上,依次拧动外支撑环402下的螺栓,使得支撑板4整体上移,对隧道顶部的拱土进行支撑,这时支撑板4最外侧的凸起板7和凸起板7外侧的嵌套板701嵌入至隧道内的土层中,加大支撑板4与隧道间的作用力,之后往内限位座2的内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支撑板4的内支撑杆401和外支撑环402同时嵌入至底板1的内限位座2和外限位座3中,双重对支撑板4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支撑时的固定效果,而在当拱土上有水流出时,水会依次从外板6表面经挡水板8的阻拦掉落在储水箱9中储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包括底板(1)和内限位座(2),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内限位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座(2)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滑槽(201),所述内限位座(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限位座(3),所述外限位座(3)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外滑槽(301),所述内限位座(2)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杆(401),所述支撑板(4)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环(402),所述支撑板(4)的中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板(5),所述支撑板(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板(6),所述外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起板(7),所述凸起板(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嵌套板(701),所述支撑板(4)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均固定安装有挡水板(8),所述挡水板(8)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储水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板(7)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嵌套板(701),两个所述嵌套板(701)下方与嵌套板(701)表面之间的夹角均为6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板(7)的数量为20-30个等距设置,所述凸起板(7)均围绕外板(6)呈圆环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杆(401)与内限位座(2)的内滑槽(201)相契合,所述内支撑杆(401)在内滑槽(201)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内限位座(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环(402)与外限位座(3)的外滑槽(301)相契合,所述外支撑环(402)在外滑槽(301)内部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所述外支撑环(402)的底部嵌入设置有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8)的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挡水板(8)底部的排水口嵌入设置在储水箱(9)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层隧道拱土处加固结构,包括底板和内限位座,底板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内限位座,内限位座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滑槽,内限位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限位座,外限位座的内部开口设置有外滑槽,内限位座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杆,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外支撑环,支撑板的中部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板,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起板,凸起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嵌套板,支撑板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均固定安装有挡水板,挡水板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储水箱。本实用新型加固效果效果更好,可有效的防止支撑过程中产生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曾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