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131发布日期:2020-05-26 17:0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及企业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并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对救援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煤矿由于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发生事故的种类不同,导致救援存在相当难度,而救援人员面对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直接影响救援的最终结果。当发生井下坍塌事故时,现有的救援方法是通过救护队员实地开展井下施救工作,当面临塌方阻碍时,如果不及时清理出生命通道则很难进行下一步施救。现有破障用工具包括电锤、电镐、炮锤、气动锤等,上述工具均是利用震动原理,极大可能因工作震动导致二次坍塌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矿井塌方救援过程中采用常规破障工具容易导致二次塌方事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包括履带车主体,履带车主体上设置有破障装置,破障装置由钻孔机构和顶推机构组成,钻孔机构设置在控制台上,控制台固定在履带车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钻孔机构包括钻孔机构大臂,钻孔机构大臂的下端固定在控制台上,钻孔机构大臂与控制台间还设置有第二液压调节杆,钻孔机构大臂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铰接有钻孔机构小臂,钻孔机构大臂和钻孔机构小臂间还设置有第一液压调节杆,钻孔机构小臂的前端连接有钻孔器;顶推机构包括调节臂,调节臂的底部设置在位于控制台前端的履带车主体上,调节臂和履带车主体间还设置有第三液压调节杆,调节臂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架,第二连接架铰接有液压顶推器,液压顶推器和调节臂间还设置有第四液压调节杆。

钻孔机构大臂与第二液压调节杆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

调节臂和第三液压调节杆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使用,有助于将钻孔机构大臂、第二液压调节杆组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受力性能;同理,也有助于将调节臂和第三液压调节杆组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受力性能。

钻孔器包括钻孔器主体,钻孔器主体的前端呈圆形且并列设置有多个钻杆,多个钻杆呈圆形阵列且同时在其圆心处布设。

液压顶推器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前端设置有顶推杆,顶推杆由两根液压升缩杆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钻孔机构将对应障碍物一次性多个打孔后,利用顶推机构对松动的障碍物进行破除,在井下救援领域为首创概念。加之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小适中,通过吊装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投放,能够对坍塌的区域进行破障处理,破障过程中杜绝了使用电镐、电锤、炮锤等常规震动工具导致的二次坍塌事故,保障了井下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履带型设计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地形地势的适宜,有效增加了救援的成功率。车体大小为常规车辆的1/4,并采用远程遥控加以实现,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破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钻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钻孔器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5为图2中液压顶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履带车主体,2-控制台,3-钻孔机构,3.1-钻孔机构大臂,3.2-第一连接架,3.3-钻孔机构小臂,3.4-钻孔器,3.4.1-钻孔器主体,3.4.2-钻杆,3.5-第一液压调节杆,3.6-第二液压调节杆,3.7-第一连接板,4-顶推机构,4.1-调节臂,4.2-第二连接架,4.3-液压顶推器,4.3.1-液压缸,4.3.2-顶推杆,4.4-第三液压调节杆,4.5-第二连接板,4.6-第四液压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阐述,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包括履带车主体1,履带车主体1上设置有破障装置,破障装置由钻孔机构3和顶推机构4组成,钻孔机构3设置在控制台2上,控制台2固定在履带车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钻孔机构3包括钻孔机构大臂3.1,钻孔机构大臂3.1的下端固定在控制台2上,钻孔机构大臂3.1与控制台2间还设置有第二液压调节杆3.6,钻孔机构大臂3.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架3.2,第一连接架3.2铰接有钻孔机构小臂3.3,钻孔机构大臂3.1和钻孔机构小臂3.3间还设置有第一液压调节杆3.5,钻孔机构小臂3.2的前端连接有钻孔器3.4;顶推机构4包括调节臂4.1,调节臂4.1的底部设置在位于控制台2前端的履带车主体1上,调节臂4.1和履带车主体1间还设置有第三液压调节杆4.4,调节臂4.1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架4.2,第二连接架4.2铰接有液压顶推器4.3,液压顶推器4.3和调节臂4.1间还设置有第四液压调节杆4.6。

钻孔机构大臂3.1与第二液压调节杆3.6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7。调节臂4.1和第三液压调节杆4.4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5。钻孔器3.4包括钻孔器主体3.4.1,钻孔器主体3.4.1的前端呈圆形且并列设置有多个钻杆3.4.2,多个钻杆3.4.2呈圆形阵列且同时在其圆心处布设。液压顶推器4.3包括液压缸4.3.1,液压缸4.3.1前端设置有顶推杆4.3.2,顶推杆4.3.2由两根液压升缩杆构成。

当矿山救援队遇到塌方事故需要破障时,可通过吊装将本实用新型完成初步下井。本实用新型为遥控车辆,具体的遥控操作及遥控用零部件均为现有技术,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多个钻杆3.4.2为同步转动,可采用齿轮传动,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故在本说明书中不予赘述。

救援队员首先遥控车辆接近塌方点,遥控调整钻孔机构3的钻孔机构大臂3.1和钻孔机构小臂3.3的位置,进一步通过钻孔器3.4对塌方封堵部位进行钻孔,由于钻杆3.4.2的特殊设计,一次钻孔将实现如图4所示的7个孔位;钻孔完成后,将钻孔器3.4的钻杆3.4.2退出并转换位置实现多点位打孔。进一步的,收回钻孔机构3,调整顶推机构4的位置,对已完成钻孔的点位进行液压顶推,最终实现塌方封堵位的破拆工作。由于本实用新型车辆的体积及重量小于常规车辆,在顶推过程中可能产生自身重力不足以支撑顶推所需推力,而发生车体向后移动的情形。故本实用新型在顶推过程中,履带始终保持向前运动,通过履带与地面的摩擦力为顶推提供充足的反作用力,直至完成塌方点的破障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车主体(1),履带车主体(1)上设置有破障装置,破障装置由钻孔机构(3)和顶推机构(4)组成,钻孔机构(3)设置在控制台(2)上,控制台(2)固定在履带车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钻孔机构(3)包括钻孔机构大臂(3.1),钻孔机构大臂(3.1)的下端固定在控制台(2)上,钻孔机构大臂(3.1)与控制台(2)间还设置有第二液压调节杆(3.6),钻孔机构大臂(3.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架(3.2),第一连接架(3.2)铰接有钻孔机构小臂(3.3),钻孔机构大臂(3.1)和钻孔机构小臂(3.3)间还设置有第一液压调节杆(3.5),钻孔机构小臂(3.2)的前端连接有钻孔器(3.4);顶推机构(4)包括调节臂(4.1),调节臂(4.1)的底部设置在位于控制台(2)前端的履带车主体(1)上,调节臂(4.1)和履带车主体(1)间还设置有第三液压调节杆(4.4),调节臂(4.1)的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架(4.2),第二连接架(4.2)铰接有液压顶推器(4.3),液压顶推器(4.3)和调节臂(4.1)间还设置有第四液压调节杆(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其特征在于:钻孔机构大臂(3.1)与第二液压调节杆(3.6)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其特征在于:调节臂(4.1)和第三液压调节杆(4.4)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其特征在于:钻孔器(3.4)包括钻孔器主体(3.4.1),钻孔器主体(3.4.1)的前端呈圆形且并列设置有多个钻杆(3.4.2),多个钻杆(3.4.2)呈圆形阵列且同时在其圆心处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其特征在于:液压顶推器(4.3)包括液压缸(4.3.1),液压缸(4.3.1)前端设置有顶推杆(4.3.2),顶推杆(4.3.2)由两根液压升缩杆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井下救援破障遥控车,解决了在矿井塌方救援过程中采用常规破障工具容易导致二次塌方事故的问题,包括履带车主体,履带车主体上设置有破障装置,破障装置由钻孔机构和顶推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车体为履带型设计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地形地势的适宜,有效增加了救援的成功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车体大小为常规车辆的1/4,并采用远程遥控加以实现,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明;李强;周旺;赵多;郭景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永明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