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195发布日期:2020-05-26 17:0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头装置的生产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



背景技术:

煤主要由碳、氮、氢、硫和磷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氮、氢三者的总和占了全部有机质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和发电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按照煤炭种类的不同,可以把煤矿大致的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半无烟煤等,是我们生活生产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中,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使用到煤矿掘进机来进行开采,掘进钻头一般都安装在煤矿掘进机的输出端,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煤矿掘进机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不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煤矿掘进,比如,煤矿掘进机的钻头部分在高功率工作时,经常会发生晃动,从而导致定点开采不稳定,不能够准确的作用到需要开采的点上,有时候明明瞄准了煤矿进行掘进,却钻到了石头上,损坏了钻头的同时也影响了煤矿掘进的效率,及其的不方便,再者,钻头容易抖动容易带动煤矿一起抖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塌方等事故,严重的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能够使煤矿掘进机的钻头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高效,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具备使钻头工作更加稳定的优点,解决了钻头工作时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使钻头工作更加稳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包括钻杆,所述钻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钻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钻杆的外壁左侧活动连接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壁活动连接有钢珠,所述钢珠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左端,所述钻杆的外壁右侧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框,所述三角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圈,所述三角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圈,所述三角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的外壁均活动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的内侧,所述第一卡合块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卡合块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卡合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卡合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内壁均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中部插接有垫圈,所述螺杆的外壁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在钻机的驱动装置上,钻机的驱动装置运行能够有效的通过转动杆带动钻杆和钻头旋转,从而进行煤矿的掘进工作。

优选的,所述钻头的顶部为金刚石材质,金刚石的硬度非常高,且不易磨损,适用于煤矿掘进的长时间工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损坏,减小了钻头的更换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均为椭圆形的钢圈,椭圆形的钢圈既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三角框与外壳之间,也有着异常出色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的缓和钻杆转动时的抖动,从而使钻头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直径与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的直径相匹配,使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能够固定在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住底座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住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的位置,使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稳定工作,减小钻杆的晃动。

优选的,所述垫圈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空隙中,垫圈起到防护的作用,既可以有效的填充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空隙,也减小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磨损。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通过外壳的左端开口可以固定住轴承外圈的位置,轴承内圈套接在钻杆上,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通过钢珠活动连接,当钻杆转动进行煤矿掘进工作时,轴承内圈可以跟随钻杆一起转动,既有支承钻杆位置的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的减小了钻杆转动时的抖动,使钻杆和钻头能够更加高效率的进行工作,通过外壳、轴承外圈、轴承内圈、钻杆、钢珠和钻头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减小钻头抖动的效果。

2、该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通过套筒套接钻杆,当钻杆抖动时会带动套筒一起晃动,套筒晃动带动其外壁固定连接的三角框移动,三角框无论朝向哪个方向运动,都会产生对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的作用力,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受力后会迅速的恢复原位,从而带动三角框也恢复原位,保证钻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套筒、钻杆、三角框、第一缓冲圈、第二缓冲圈和第三缓冲圈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减小钻杆和钻头抖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外圈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角框部分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合块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钻杆、2-钻头、3-转动杆、4-外壳、5-三角框、6-轴承外圈、7-钢珠、8-轴承内圈、9-套筒、10-第一卡合块、11-第一缓冲圈、12-第二缓冲圈、13-第三缓冲圈、14-第二卡合块、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7-底座、18-第一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20-螺母、21-螺杆、22-垫圈、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包括钻杆1,钻杆1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在钻机的驱动装置上,钻机的驱动装置运行能够有效的通过转动杆3带动钻杆1和钻头2旋转,从而进行煤矿的掘进工作,钻杆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钻头2,钻头2的顶部为金刚石材质,金刚石的硬度非常高,且不易磨损,适用于煤矿掘进的长时间工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损坏,减小了钻头2的更换成本,钻杆1的外壁左侧活动连接有轴承内圈8,轴承内圈8的外壁活动连接有钢珠7,钢珠7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外圈6,轴承外圈6固定连接在外壳4的左端,钻杆1的外壁右侧活动连接有套筒9,套筒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框5,三角框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圈11,三角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圈12,三角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圈13,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均为椭圆形的钢圈,椭圆形的钢圈既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三角框5与外壳4之间,也有着异常出色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的缓和钻杆1转动时的抖动,从而使钻头2更加的稳定,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的外壁均活动连接有卡槽23,卡槽23的直径与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的直径相匹配,使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能够固定在卡槽23内,卡槽23开设在第一卡合块10和第二卡合块14的内侧,第一卡合块10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5,第二卡合块14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6,第一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杆16均固定连接在底座17的顶部,底座17固定连接在外壳4的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住底座17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住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的位置,使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稳定工作,减小钻杆1的晃动,第一卡合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8,第二卡合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9,第一固定座18和第二固定座19的内壁均插接有螺杆21,螺杆21的外壁中部插接有垫圈22,垫圈22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8和第二固定座19之间的空隙中,垫圈22起到防护的作用,既可以有效的填充第一固定座18和第二固定座19之间的空隙,也减小了第一固定座18和第二固定座19的磨损,螺杆21的外壁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母20。

工作原理:当钻杆1转动时,一方面有轴承内圈8套接在钻杆1的外壁左侧,轴承外圈6与轴承内圈8之间通过钢珠7活动连接,轴承内圈8可以跟随钻杆1一起转动,既有着支承钻杆1位置的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小了钻杆1转动时的抖动,另一方面有套筒9套接钻杆1,当钻杆1抖动时会带动套筒9一起晃动,套筒9晃动带动三角框5晃动,三角框5无论朝向哪个方向运动,都会产生对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的作用力,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受力后会迅速的恢复原位,从而带动三角框5也恢复原位,进一步的保证了钻杆1转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该煤矿掘进用钻头装置,通过外壳4的左端开口可以固定住轴承外圈6的位置,轴承内圈8套接在钻杆上,轴承内圈8与轴承外圈6之间通过钢珠7活动连接,当钻杆1转动进行煤矿掘进工作时,轴承内圈8可以跟随钻杆1一起转动,既有支承钻杆1位置的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的减小了钻杆1转动时的抖动,使钻杆1和钻头2能够更加高效率的进行工作,通过外壳4、轴承外圈6、轴承内圈8、钻杆1、钢珠7和钻头2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减小钻头2抖动的效果;通过套筒9套接钻杆1,当钻杆1抖动时会带动套筒9一起晃动,套筒9晃动带动其外壁固定连接的三角框5移动,三角框5无论朝向哪个方向运动,都会产生对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的作用力,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受力后会迅速的恢复原位,从而带动三角框5也恢复原位,保证钻杆1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套筒9、钻杆1、三角框5、第一缓冲圈11、第二缓冲圈12和第三缓冲圈13之间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减小钻杆1和钻头2抖动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