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840发布日期:2020-05-22 20:3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6903609u于2018年01月19日公开了一种钻杆加接夹持装置,包括含上夹持臂和上夹持油缸的上夹持机构、含半筒体和下夹持油缸的下夹持机构、含立架和底架的机架、液压系统和桩架;立架垂直设置于底架上端面上,底架后端固装于桩架前部叉脚内侧;上夹持臂沿立架对称设置,前端具有内弧部,另一端铰接于立架;上夹持油缸分别设置于上夹持臂外侧,其活塞杆端铰接在上夹持臂上,缸筒端铰接在立架上;下夹持机构位于上夹持机构下方,并固装于底架前部;半筒体为外壁具有护架、且前部具有内弧面腔的结构体,护架后端铰接在底架二侧;下夹持油缸对称设置于二个半筒体外侧,一端接叉铰接在护架支座上,另一端接叉与桩架前部叉脚铰接。这种钻杆加接夹持装置是通过上下夹持机构使得上下钻杆对准被固定相接,但是上下钻杆两者之间的连接步骤繁多,结构复杂,不利于操作,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包括穿设在连接座中的钻杆和设置在连接座上的夹持机构,钻杆包括与第二杆螺纹相接的第一杆,其结构特征是所述连接座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连接座和中空的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通过摆动机构与第二连接座相接且相对于钻杆转动;夹持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一对上夹持机构和一对下夹持机构,其中,上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下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二连接座上,一对上夹持机构分别压接在第二杆上,一对下夹持机构分别压接在第一杆上。

进一步,所述一对上夹持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两端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器和第一油缸,第一夹持器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座的一端,第一夹持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相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第一夹持器的一端突出于第一装配孔且压接在第二杆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一对下夹持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二连接座两端的第三夹持机构和第四夹持机构,第三夹持机构包括第三夹持器和第三油缸,第三夹持器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座的一端,第三夹持器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缸的第二活塞杆相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三装配孔,第三夹持器的一端突出于第三装配孔且压接在第一杆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夹设有中空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和第三装配孔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座和/或第二连接座相对于固定座左右转动。

进一步,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五油缸、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其中,第一定位座设置在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第二定位座设置在第二连接座的一端,第五油缸的缸体铰接在第二定位座上,第五油缸的伸缩杆铰接在第一定位座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器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一凸起;第三夹持器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二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的横截面和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分别呈圆形、椭圆形或条形状。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观察孔,该观察孔与第一装配孔相连通;和/或,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第五油缸、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护罩,该护罩的横截面呈厂字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一对上夹持机构和一对下夹持机构,钻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四个夹持机构对钻杆进行夹持,使得钻杆之间的连接更稳固,提高了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夹持器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一凸起;第三夹持器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分别呈圆形、椭圆形或条形状;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凸起能够提高挤压力,使得第一夹持器和第三夹持器能够更好的夹住钻杆,该钻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观察孔,该观察孔与第一装配孔相连通;和/或,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第五油缸、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护罩,该护罩的横截面呈厂字形。观察孔能够方便操作人员通过肉眼查看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内的工作情况;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护罩的设置能够保护第五油缸不受外界的碰撞以及防止第五油缸不会触碰到自动换杆装置内的其他部件,避免了第五油缸的暴露,提高了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第二杆与第一杆需要对接安装时,第一油缸控制第一夹持器、第二油缸控制第二夹持器分别将第二杆夹住,此时处于夹住定位而非夹紧状态,第三油缸控制第三夹持器、第四油缸控制第四夹持器分别将第一杆夹住,此时处于夹住定位并且夹紧状态;通过减速机构驱动第二杆相对于第一杆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二杆逐渐转入第一杆中,从而完成第二杆与第一杆的对接。

当处于对接状态的第二杆与第一杆要实现分离时,第一油缸控制第一夹持器、第二油缸控制第二夹持器分别将第二杆夹住,此时处于夹住定位并且夹紧状态,第三油缸控制第三夹持器、第四油缸控制第四夹持器分别将第一杆夹住,此时处于夹住定位并且夹紧状态;通过驱动第五油缸,该第五油缸的伸缩杆伸出,驱动第一连接座相对于第二连接座逆时针转动,于是,第二杆与第一杆相对转动,从而完成第二杆与第一杆的分离。

在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钻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四个夹持机构对钻杆的夹持以及第五油缸的控制,使得钻杆之间能够稳固相接,同时夹持机构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使得钻杆之间能够准确且快速的进行对接安装或分离,提高了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工作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1为钻杆,2为第一油缸,2.1为第一夹持器,2.2.1为第一凸起,3为第二油缸,3.1为第二夹持器,4为第三油缸,4.1为第三夹持器,4.1.1为第二凸起,5为第四油缸,5.1为第四夹持器,6为第一定位座,7为第五油缸,8为第二定位座,9为固定座,10为第一连接座,10.1为观察孔,11为第二连接座,12为第二杆,13为第一杆,14为第一活塞杆,15为第二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凿岩机的自动换杆装置,包括穿设在连接座中的钻杆和设置在连接座上的夹持机构,钻杆包括与第二杆12螺纹相接的第一杆13,其结构特征是所述连接座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中空的第一连接座10和中空的第二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0通过摆动机构与第二连接座11相接且相对于钻杆转动;夹持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一对上夹持机构和一对下夹持机构,其中,上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0上,下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二连接座11上,一对上夹持机构分别压接在第二杆12上,一对下夹持机构分别压接在第一杆1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11之间可以采用相对铰接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使得第一连接座10与第二连接座1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的其它结构。

所述一对上夹持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0两端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器2.1和第一油缸2,第一夹持器2.1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第一夹持器2.1的另一端与第一油缸2的第一活塞杆14相接。

所述第一连接座1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第一夹持器2.1的一端突出于第一装配孔且压接在第二杆12的外壁上。

所述一对下夹持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二连接座11两端的第三夹持机构和第四夹持机构,第三夹持机构包括第三夹持器4.1和第三油缸4,第三夹持器4.1的一端插入第二连接座11的一端,第三夹持器4.1的另一端与第三油缸4的第二活塞杆15相接。

所述第二连接座11上设置有第三装配孔,第三夹持器4.1的一端突出于第三装配孔且压接在第一杆13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连接座10和第二连接座11之间夹设有中空的固定座9,固定座9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和第三装配孔依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座10和/或第二连接座11相对于固定座9左右转动。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五油缸7、第一定位座6和第二定位座8,其中,第一定位座6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0的另一端,第二定位座8设置在第二连接座11的一端,第五油缸7的缸体铰接在第二定位座8上,第五油缸7的伸缩杆铰接在第一定位座6上。

所述第一夹持器2.1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一凸起2.2.1;第三夹持器4.1一端的内壁上均布有第二凸起4.1.1。

所述第一凸起2.2.1的横截面和第二凸起4.1.1的横截面分别呈圆形、椭圆形或条形状。

所述第一连接座10上设置有观察孔10.1,该观察孔10.1与第一装配孔相连通;和/或,第一连接座10上设置有用于遮盖第五油缸7、第一定位座6和第二定位座8的护罩,该护罩的横截面呈厂字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