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7861发布日期:2020-10-23 19: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铁路隧道为例,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到铁路隧道建设的成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

目前,在铁路隧道中普遍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排水系统,其不仅存在施工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而且浇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导致排水管路堵塞。另外,在排水系统投入正常使用之后,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排水沟及混凝土检查井易开裂,导致水进入隧底,从而引起翻浆冒泥等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钢架,钢架上设置有降水管,连接管一端与降水管一端连接,集水总管一侧与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真空泵与集水总管一端连接,真空泵与抽水机连接,结构坚固耐用,可以提高排水效率,有助于隧道排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包括:

钢架,所述钢架上设置有降水管;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降水管一端连接;

集水总管,所述集水总管一侧与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集水总管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抽水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水管内直径为3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架上喷射30cm厚的c30混凝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水管长度为4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水总管的内直径为7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为内直径32mm的钢丝软管,且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水管设置有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降水管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两个所述降水管之间为1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水管的一端设置有100目的滤网。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通过设置钢架,钢架上设置有降水管,连接管一端与降水管一端连接,集水总管一侧与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真空泵与集水总管一端连接,真空泵与抽水机连接,结构坚固耐用,可以提高排水效率,有助于隧道排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中降水管横向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中降水管纵向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中降水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架;2、降水管;3、抽水机;4、真空泵;5、集水总管;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包括:钢架1,所述钢架1上设置有降水管2;

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一端与所述降水管2一端连接;

集水总管5,所述集水总管5一侧与所述连接管6另一端连接;

真空泵4,所述真空泵4与所述集水总管5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4与抽水机3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富水隧道全包式综合防排水系统,所述降水管2内直径为32mm,所述钢架1上喷射30cm厚的c30混凝土,所述降水管2长度为4m,所述集水总管5的内直径为75mm,所述连接管6为内直径32mm的钢丝软管,且在所述连接管6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降水管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降水管2均匀分布,每两个所述降水管2之间为1m,所述降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100目的滤网。

降水管2采用内直径为32mm的ppr管,集水总管5采用内直径为75mmppr管;插入土层的降水管2必须包双层100目滤网。每排降水管2与集水总管5连接,集水总管5接入真空泵。降水管2和集水总管5之间采用32mm钢丝软管连接,并在连接部位加设阀门,控制井管降水;主管和真空泵连接采用75mm钢丝软管连接;降水过程中,真空负压控制在-0.06mpa以下,如果压力升高,必须对降水管进行逐根排查,看有无漏气,同时必须检查插入土层中的钢管密封是否到位,漏气部位必须采用胶布缠紧。

井点管的埋设用钻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40mm,孔深宜比井点管底深0.5~1.0m。

井点使用前应进行试抽水,确认无漏水、漏气等异常现象后,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应备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渐趋稳定。出水规律一般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在抽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量、水位、真空度,并应使真空泵保持在55kpa以上。

真空降水必须根据掌子面开挖及时推进,降水班组与开挖班组必须做好配合工作;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将隧道底部潜水位降至隧道底以下不少于1.00m的深度,防止隧道底部涌砂涌水;加强对隧道内水位的观测,每天观测水位,及时掌握水位变化情况,以指导降水运行及隧道的开挖。当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或将真空管间距适当加密。井点管距隧道侧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

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一套抽水设备的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120m。当主管过长时,可采用多套抽水设备;井点系统可以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宜在拐角处分段,以减少弯头数量,提高抽吸能力;分段宜设阀门,以免管内水流紊乱,影响降水效果。

深井降水采用自然降水方式,降水井深度15m,布设于仰拱端头距隧道两侧边墙1m处,单侧间距10m,两侧梅花形布设。降水井成孔直径60cm,井径35cm,井管采用pvc管,滤水管为圆孔式滤水管,滤料采用砾石、粗砂等,封孔材料采用粘性土,封孔深度4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