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5107发布日期:2020-11-13 12:1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带机巡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



背景技术:

tbm连续皮带机长度多为10km上下,连续皮带机易发生托辊掉落、皮带偏移、支架偏移及倒塌等故障,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皮带机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连续皮带进行不间断的巡检监视。目前,普遍使用人工进行巡检监视。皮带机长度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步行巡检,人员投入大且工作强度高;在tbm隧道内进行巡检,洞内环境复杂恶劣,施工机车来往频繁,还有落石掉块风险,且成洞段面为圆形,不利于行走,且人工巡检效率低、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替代人工进行皮带巡检,完成对皮带的巡检,提高了对皮带的巡检效率,安全性高,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皮带机架上的皮带机、设置在隧道的内侧壁上的皮带机巡检装置和多个沿皮带机长度方向布设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皮带机架和皮带机沿隧道的内侧壁长度方向布设;

所述皮带机巡检装置包括皮带巡检支架、设置在所述皮带巡检支架上的导轨和设置在导轨上的巡检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巡检部件上的监控模块,所述巡检部件包括底座、设置导轨一侧的第一滑轮部件、设置在导轨另一侧的第二滑轮部件和调节所述第二滑轮部件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部件,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驱动所述第一滑轮部件的滑移驱动机构,所述滑移驱动机构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传动连接;

所述监控模块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第一电子线路板、集成在所述第一电子线路板上的第一微控制器和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相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底座靠近皮带机的侧面设置有摄像头、声音采集模块、烟雾传感器和led灯,所述摄像头、声音采集模块、烟雾传感器和led灯均与第一微控制器连接;

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均包括传输箱体、设置在传输箱体内的第二电子线路板、集成在所述第二电子线路板上的第二微控制器和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相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数据通信。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巡检支架包括安装在隧道侧壁上的水平架和连接水平架与所述隧道的内侧壁之间的倾斜连接杆,所述导轨位于水平架的底部,且所述导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布设。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传动轴支撑的支撑板;

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链条,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传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包括第一轮轴和套设在第一轮轴上且与导轨底部一侧相贴合的第一滑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第一轮轴安装的第一竖直板,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竖直板;

所述第二滑轮部件包括第二轮轴和套设在第二轮轴上且与导轨底部另一侧相贴合的第二滑轮。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对主动齿轮进行锁紧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间距调节部件包括套设在传动轴上的第二竖直板和套设在传动轴上且对第二竖直板进行锁紧的第一锁紧螺母。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外设置有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包括监控计算机以及与监控计算机依次连接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所述传输箱体内设置有第一光纤收发器,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通过第二光纤收发器与交换机连接。

上述的一种皮带机巡检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语音报警模块和报警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出声网,所述语音报警模块由第一微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滑移驱动机构,滑移驱动机构转动带动第一滑轮部件和第二滑轮部件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监控模块沿导轨移动,实现整个皮带机长度方向的大范围监控。

3、本实用新型设置摄像头对皮带机的图像进行采集获取皮带机图像,通过声音采集模块对皮带机所处环境的噪音强度进行检测得到噪音强度,通过烟雾传感器对皮带机的有无烟雾进行检测。

4、本实用新型设置数据传输装置,能将皮带机图像、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发送至监控终端,便于监控人员的远程监控。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皮带机巡检装置吊装在隧道侧壁上,不影响隧道底部的施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替代人工进行皮带巡检,完成对皮带的巡检,提高了对皮带的巡检效率,安全性高,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机巡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走电机驱动器和行走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声音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烟雾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语音报警模块和报警器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rj45接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轨;2—第一竖直板;3-1—第二滑轮;

3-2—第二轮轴;3-3—第二螺母;3-4—第二竖直板;

3-5—第二锁紧螺母;4—电机;4-1—第一滑轮;

4-2—第一轮轴;4-3—第一螺母;4-4—链条;

4-5—主动齿轮;4-6—从动齿轮;4-7—第一锁紧螺母;

4-8—传动轴;4-9—联轴器;5—摄像头;

6—led灯;7—声音采集模块;8—底座;

9—隧道;10—皮带机;11—传输箱体;

13—水平架;14—倾斜连接杆;16—皮带机架;

17—支撑板;18—行走电机驱动器;

20—第一微控制器;22—烟雾传感器;23—语音报警模块;

24—报警器;24-1—出声网;25—第一无线收发模块;

26—第二无线收发模块;30—第二微控制器;31—第一光纤收发器;

32—第二光纤收发器;33—交换机;34—监控计算机;

35—路由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皮带机架16上的皮带机10、设置在隧道9的内侧壁上的皮带机巡检装置和多个沿皮带机10长度方向布设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皮带机架16和皮带机10沿隧道9的内侧壁长度方向布设;

所述皮带机巡检装置包括皮带巡检支架、设置在所述皮带巡检支架上的导轨1和设置在导轨1上的巡检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巡检部件上的监控模块,所述巡检部件包括底座8、设置导轨1一侧的第一滑轮部件、设置在导轨1另一侧的第二滑轮部件和调节所述第二滑轮部件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之间间距的间距调节部件,以及设置在底座8上且驱动所述第一滑轮部件的滑移驱动机构,所述滑移驱动机构通过链条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传动连接;

所述监控模块包括设置在底座8内的第一电子线路板、集成在所述第一电子线路板上的第一微控制器20和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20相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5,所述底座8靠近皮带机10的侧面设置有摄像头5、声音采集模块7、烟雾传感器22和led灯6,所述摄像头5、声音采集模块7、烟雾传感器22和led灯6均与第一微控制器20连接;

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均相同,各个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均包括传输箱体11、设置在传输箱体11内的第二电子线路板、集成在所述第二电子线路板上的第二微控制器30和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30相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6,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5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6无线数据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带巡检支架包括安装在隧道9侧壁上的水平架13和连接水平架13与所述隧道9的内侧壁之间的倾斜连接杆14,所述导轨1位于水平架13的底部,且所述导轨1沿隧道9的长度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驱动机构为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9与传动轴4-8连接,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对传动轴4-8支撑的支撑板17;

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4-5、从动齿轮4-6和传动连接主动齿轮4-5与从动齿轮4-6的链条4-4,所述主动齿轮4-5套设在传动轴4-8上,所述从动齿轮4-6与所述第一滑轮部件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部件包括第一轮轴4-2和套设在第一轮轴4-2上且与导轨1底部一侧相贴合的第一滑轮4-1,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供第一轮轴4-2安装的第一竖直板2,所述传动轴4-8穿过第一竖直板2;

所述第二滑轮部件包括第二轮轴3-2和套设在第二轮轴3-2上且与导轨1底部另一侧相贴合的第二滑轮3-1。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4-8上套设有对主动齿轮4-5进行锁紧的第一锁紧螺母4-7,所述间距调节部件包括套设在传动轴4-8上的第二竖直板3-4和套设在传动轴4-8上且对第二竖直板3-4进行锁紧的第一锁紧螺母3-5。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9外设置有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包括监控计算机34以及与监控计算机34依次连接的路由器35和交换机33连接,所述传输箱体11内设置有第一光纤收发器31,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31通过第二光纤收发器32与交换机33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语音报警模块23和报警器24,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出声网24-1,所述语音报警模块23由第一微控制器20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传动轴4-8能在第一竖直板2、第二竖直板3-4和支撑板17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轴4-2穿出第一竖直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母4-3,所述第二轮轴3-2穿出第二竖直板3-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母3-3。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竖直板3-4,既是为了供第二轮轴3-2的安装,又能在第二竖直板3-4沿传动轴4-8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轮轴3-2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轮轴3-2带动第二滑轮3-1能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滑轮4-1移动,实现了第一滑轮4-1和第二滑轮3-1的间距调节,不仅能适应不同宽度的导轨1,而且能使第一滑轮4-1和第二滑轮3-1之间的间距小于导轨1的宽度,避免所述巡检部件滑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器20和第二微控制器30可参考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行走电机4可参考42bygh34步进电机,行走电机驱动器18可参考tb6600步进电机驱动器,其高性能、低价格,使电机噪音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行走电机驱动器18的pus+引脚、dir+引脚、ena+引脚均接5v电源,所述行走电机驱动器18的pus-引脚、dir-引脚、ena-引脚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3引脚、pb4引脚和pb5引脚连接,所述行走电机驱动器18的a+引脚、a-引脚、b+引脚、b-引脚分别与行走电机4的a+引脚、a-引脚、b+引脚、b-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5可参考ov7670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5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连接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1620012886.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arm的嵌入式便携式多功能图像采集系统中公开的stm32f103zet6单片机与ov7670摄像头模块连接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声音采集模块7包括byz-08噪音传感器p1和芯片max485,所述byz-08噪音传感器p1的gnd引脚接地,所述byz-08噪音传感器p1的v+引脚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byz-08噪音传感器p1的b/r引脚分三路,一路与电阻r2的一端相接,另一路经电阻r1接地,第三路与芯片max485的第7引脚相接;所述byz-08噪音传感器p1的a/t引脚分三路,一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相接,另一路经电阻r3接3.3v电源输出端,第三路与芯片max485的第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485的第1引脚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a9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485的第2引脚和所述芯片max485的第3引脚的连接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e0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485的第4引脚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a10引脚相接,所述芯片max485的第5引脚接地,所述芯片max485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3.3v电源输出端,另一路经电容c9接地。

本实施例中,byz-08噪音传感器正是由于噪音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的变化,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从而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从而实现噪音的检测,低成本,直读式噪音检测模块。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器22为mq2烟雾传感器p7,所述mq2烟雾传感器p7的vcc引脚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mq2烟雾传感器p7的gnd引脚接地,所述mq2烟雾传感器p7的do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21接5v电源输出端,另一路与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接;所述mos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两路,一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接,另一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d0引脚相接;所述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的连接端接3.3v电源输出端。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6为led1灯,所述led1灯的正接线端经电阻r24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led1灯的阴极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经电阻r26接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8引脚,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5包括型号为nrf2401a的芯片nrf1,所述芯片nrf1的第1引脚接电阻r7的一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5引脚接电阻r8的一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7引脚接电阻r9的一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10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9引脚经电容c23接地,所述芯片nrf1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nrf1的第11引脚分三路,一路接晶振y3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12的一端,第三路经电容c24接地;所述芯片nrf1的第12引脚分三路,一路接晶振y3的另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三路经电容c25接地;所述芯片nrf1的第13引脚分两路,一路经并联的电容c22和电容c21接地,另一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一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14引脚经串联的电容c20和电感l2接天线e1,所述芯片nrf1的第1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感l1的另一端,另一路经电容c19接地;所述芯片nrf1的第16引脚与芯片nrf1的第20引脚和第2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nrf1的第17引脚、芯片nrf1的第21引脚和第24引脚的连接端接3.3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nrf1的第1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6接芯片nrf1的第19引脚;所述芯片nrf1的第23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0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nrf1的第6引脚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10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1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20的pb12引脚连接。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6包括型号为nrf2401a的芯片nrf2,所述芯片nrf2的第1引脚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5引脚接电阻r16的一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7引脚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18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19的一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9引脚经电容c30接地,所述芯片nrf2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nrf2的第11引脚分三路,一路接晶振y4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20的一端,第三路经电容c31接地;所述芯片nrf2的第12引脚分三路,一路接晶振y4的另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三路经电容c32接地;所述芯片nrf2的第13引脚分两路,一路经并联的电容c29和电容c28接地,另一路与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接电感l4的一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14引脚经串联的电容c27和电感l5接天线e2,所述芯片nrf2的第1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感l4的另一端,另一路经电容c26接地;所述芯片nrf2的第16引脚与芯片nrf2的第20引脚和第2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nrf2的第17引脚、芯片nrf2的第21引脚和第24引脚的连接端接3.3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nrf2的第1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14接芯片nrf2的第19引脚;所述芯片nrf2的第23引脚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0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nrf1的第6引脚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10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1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b12引脚连接。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报警模块23包括芯片xfs4243ce和芯片tpa2005d1,所述报警器24为扬声器spk1,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1、3、5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2引脚接3.3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10引脚接第一微控制器20的pc11引脚,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8引脚接第一微控制器20的pc10引脚,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4引脚接电阻r28的一端,所述芯片xfs4243ce的第6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1引脚和第6引脚接3.3v电源输出端,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3引脚经电容c34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4引脚经电容c33接电阻r29的一端,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7引脚接地,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5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容c24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25的一端,第三路与扬声器spk1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tpa2005d1的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容c24的另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25的另一端,第三路与扬声器spk1的另一端相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纤收发器31可参考tl-fc311a-3光纤收发器,第二光纤收发器32可参考tl-fc311b-3光纤收发器。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控制器30接有用于连接第一光纤收发器31的rj45接口模块,所述rj45接口模块包括芯片rtl8015as、芯片20f001n和rj45接口,所述rtl8015as的sa0引脚-sa4引脚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a0-pa4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sa5引脚-sa7引脚和所述rtl8015as的sa10引脚-sa19引脚均接地,所述rtl8015as的sa8引脚-sa9引脚接均与5v电源输出端,所述rtl8015as的sd0引脚-sd7引脚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c0-pc7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rstdrv引脚、iowb引脚和iorb引脚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30的pc8、pc9和pc10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smemwb引脚、smemrb引脚和jp引脚均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rtl8015as的iocs16b引脚经电阻r30接地,所述rtl8015as的aen引脚接地,所述rtl8015as的tp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37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34与芯片20f001n的td+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tpout-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容c36接地,另一路经电阻r33与芯片20f001n的td-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tp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电阻r32的一端相接,另一路与芯片20f001n的rd+引脚相接;所述rtl8015as的tpin-引脚分两路,一路与电阻r31的一端相接,另一路与芯片20f001n的rd-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经电容c35接地;所述芯片20f001n的tx+引脚与rj45接口的tx+引脚相接,所述芯片20f001n的tx-引脚与rj45接口的tx-引脚相接,所述芯片20f001n的rx+引脚与rj45接口的rx+引脚相接,所述芯片20f001n的rx-引脚与rj45接口的rx-引脚相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rj45接口通过网线与第一光纤收发器31的以太网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过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光纤收发器31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31的光线接口通过光纤与第二光纤收发器32的光线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31和第二光纤收发器32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多个所述第二光纤收发器32的以太网接口通过网线与交换机33的多个以太网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交换机33可参考tp-link交换机。

本实施例中,路由器35可参考tp-link的tl-r473g路由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交换机33的另一个以太网接口通过网线与路由器35连接。

本实施例中,监控计算机34可参考联想计算机。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监控计算机34的网络接口通过网线与路由器35的lan网络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由器35的另一个lan网络接口通过网线连接交换机33的其他以太网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第一微控制器20通过行走电机驱动器18控制行走电机4转动,行走电机4转动带动传动轴4-8转动,在传动轴4-8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齿轮4-5转动,主动齿轮4-5转动通过链条4-4带动从动齿轮4-6转动,从动齿轮4-6转动带动第一轮轴4-2转动,第一轮轴4-2转动带动第一滑轮4-1转动,同时,第一滑轮4-1转动带动第二滑轮3-1转动,实现巡检部件沿导轨1滑移;在巡检部件沿导轨1滑移的过程中,摄像头5对皮带机10的图像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皮带机图像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20,声音采集模块7对皮带机10所处环境的噪音强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噪音强度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20,烟雾传感器22对皮带机10的有无烟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有无烟雾信号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20,当第一微控制器20将接收到的噪音强度大于噪音强度设定值时,第一微控制器20通过语音报警模块23控制报警器24报警提醒,或者当烟雾传感器2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微控制器20通过语音报警模块23控制报警器24报警提醒有烟雾,便于隧道内部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排查。

另外,微控制器20将接收到的皮带机图像、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5发送出去,第二微控制器30通过第二无线收发模块26接收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25发送出去的皮带机图像、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等数据,第二微控制器30将接收到的皮带机图像、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等数据依次通过第一光纤收发器31、第二光纤收发器32、交换机33和路由器35发送至监控计算机34,监控计算机34显示皮带机图像、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监控人员通过皮带机图像便于观察皮带机是否存在其他故障,通过噪音强度和有无烟雾信号便于观察皮带机所处环境是否正常,从而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