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7009发布日期:2021-02-09 21:1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超声检测储气井的壁厚,探头与井壁的垂直度是一个关键点,垂直度对设备检测的精度有严重影响,如何保证探头与井壁的垂直是超声检测储气井壁厚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储气井检测设备采用的扶正器存在各种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过井口和接箍困难,扶正器和井壁摩擦过大,使用寿命不长,扶正效果不好,影响检测精度。
[0003]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477419u公开了一种储气井超声检测设备扶正器,包括上下两套,两套完全一样,扶正器分为三部分:扶正器主筒体、滑轮和伸缩组件,主筒体中间部分为四面,每面布置一套轮子和伸缩组件,四套一致,伸缩组件双头螺杆通过螺母紧固在主筒体上,轮子中间部分为金属,外包橡胶,轮子可以通过螺母调节保证四个轮子到主筒体距离一样且能很好地贴合到储气井管壁上。通过这种扶正器,可以有效地保证储气井超声检测设备的超声探头与储气井壁的垂直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滑轮转动灵活,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扶正效果好。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扶正器进入到井管后,四个轮子将在矩形弹簧的作用下而贴合于井壁;因四个矩形弹簧的弹力有可能存在误差,且工人在手持扶正器时有可能用力不均,使得一侧的轮子过度抵紧于井壁,此时探头有可能无法垂直于井壁,从而影响了检测精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井壁,从而提高了探头的检测精度。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包括安装盘、若干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安装盘上的限位环和若干滑动嵌设在限位环内的滑杆,限位环和滑杆均沿安装盘的径向延伸;滑杆朝向井壁的一端上固定有贴合板,安装盘上设有推动所有滑杆同步滑动并促使贴合板贴合于井壁的推动组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组件推动滑杆滑动时,在限位环的限位下,滑杆将沿安装盘的径向滑动,使得贴合板与井壁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故贴合板既能够向安装盘的中心收缩,从而进入到井管内,又能够远离于安装盘中心,从而抵触于不同内径井管的内壁,并不易发生晃动;故本装置能够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井壁,从而提高了探头的检测精度。
[000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对应滑杆的转动杆,所有转动杆远离于对应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推动板,安装盘上设有带动推动板沿安装盘轴向运动的带动件。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动件带动推动板沿安装盘轴向运动时,推动板将推动所有转动杆同步转动,转动杆将带动滑杆在限位环内滑动,使得贴合板抵触于井壁或远离于井壁。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件为沿安装盘轴向延伸的螺杆,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推动板,安装盘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配合于螺杆的螺纹通槽。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螺杆时,螺杆将带动推动板沿安装盘轴向运动,使得贴合板抵触于井壁或远离于井壁;且螺杆与螺纹槽的配合,实现了对推动板的锁紧,故贴合板在抵触于井壁后将不易晃动。
[001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贴合板朝向井壁的一侧设有过半圆槽,过半圆槽内滚动嵌设有滚珠,滚珠的表面部分突出于过半圆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组件将滑杆向井壁推动时,滚珠将抵触于井壁,在人为推动安装盘移动时,滚珠将在过半圆槽内和井壁上滚动,从而便于安装盘和安装盘上探头的移动。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贴合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滚珠滑动的滑槽,滑槽连通于过半圆槽,且滑槽内插紧有用于将滚珠限位在过半圆槽内的抵触条。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抵触条从滑槽内拔出后,即可将滚珠从过半圆槽和滑槽内滑出,方便更换;当新的滚珠通过滑槽进入到过半圆槽内后,抵触条将插紧在滑槽内并将滚珠抵触限位在过半圆槽内,抵触条和滑槽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将使得滚珠不易发生晃动。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触条的下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弹性过半球,贴合板的下端开设有供弹性过半球卡接的卡槽。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触条将滚珠抵触限位在过半圆槽内后,弹性过半球将卡入到卡槽内;若要使抵触条滑动脱离于滑槽,则需要人为对抵触条施加拉力,使得弹性过半球发生形变并脱离于卡槽,故保证了抵触条在滑槽内的稳定性。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触条和贴合板上固定有同一连接绳。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连接绳即可使得抵触条从滑槽内脱离,操作方便,且连接绳使得抵触条不易丢失。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半圆槽在每块贴合板朝向井壁的一侧上均设有两组。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组件推动滑杆向井壁靠近时,位于同一块贴合板上的滚珠均将抵触于井壁,从而使得贴合板不易相对井壁发生晃动,保证了探头能够始终垂直于井壁。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3]
1.安装盘、限位环、滑杆、贴合板和推动组件的设置,使得贴合板既能够向安装盘的中心收缩,从而进入到井管内,又能够远离于安装盘中心,从而抵触于不同内径井管的内壁,并不易发生晃动,故本装置能够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井壁,从而提高了探头的检测精
度;
[0024]
2.转动杆、推动板和螺杆的设置,通过旋转螺杆即可促使贴合板抵触于井壁或远离于井壁,操作方便;
[0025]
3.滚珠的设置,便于安装盘和安装盘上探头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贴合板上安装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1、安装盘;11、固定杆;12、限位环;13、滑杆;14、贴合板;141、过半圆槽;142、滑槽;143、卡槽;15、滚珠;16、抵触条;17、连接绳;18、弹性过半球;19、连接板;2、推动组件;21、转动杆;22、推动板;23、螺杆;24、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扶正装置,包括安装盘1、若干通过固定杆11固定在安装盘1上的限位环12和若干滑动嵌设在限位环12内的滑杆1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1、限位环12和滑杆13的数量均为四组,限位环12和滑杆13均沿安装盘1的径向延伸,滑杆13朝向井壁的一端上固定有贴合板14。
[0031]
如图1所示,安装盘1上设有推动组件2,推动组件2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对应滑杆13的转动杆21,所有转动杆21远离于对应滑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推动板22;安装盘1上设有带动件,带动件为沿安装盘1轴向延伸的螺杆23,螺杆23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于推动板22,安装盘1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配合于螺杆23的螺纹通槽。
[0032]
如图1所示,当旋转螺杆23时,螺杆23将带动推动板22沿安装盘1轴向运动,推动板22将推动所有转动杆21同步转动,转动杆21将带动滑杆13在限位环12内滑动,故贴合板14既能够向安装盘1的中心收缩,从而进入到井管内,又能够远离于安装盘1中心,从而抵触于不同内径井管的内壁,并不易发生晃动;故本装置能够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井壁,从而提高了探头的检测精度。
[0033]
如图1所示,螺杆23的上端固定有转盘24,通过转盘24便于旋转螺杆23。
[0034]
如图1所示,贴合板14朝向井壁的一侧设有两组呈间隔设置的过半圆槽141,过半圆槽141内滚动嵌设有滚珠15,滚珠15的表面部分突出于过半圆槽141。故在人为推动安装盘1移动时,滚珠15将在过半圆槽141内和井壁上滚动,从而便于安装盘1和安装盘1上探头的移动。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贴合板14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供滚珠15滑动的滑槽142,滑槽142连通于过半圆槽141,且滑槽142内插紧有抵触条16,抵触条16和贴合板14上固定有同一连接绳17。当通过连接绳17将抵触条16从滑槽142内拔出后,即可将滚珠15从过半圆槽141和滑槽142内滑出,方便更换;且连接绳17实现了抵触条16和贴合板14的连接,使得抵触条16不易丢失。
[0036]
如图2所示,抵触条16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连接板19连接有弹性过半球18,弹性过半球18的材质为橡胶,贴合板14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供弹性过半球18卡接的卡槽143。当新的
滚珠15通过滑槽142进入到过半圆槽141内后,抵触条16将插紧在滑槽142内并将滚珠15抵触限位在过半圆槽141内,而弹性过半球18将卡接在卡槽143内,使得插接条不易晃动,从而保证了对滚珠15的限位效果。
[003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旋转螺杆23时,螺杆23将带动推动板22沿安装盘1轴向运动,推动板22将推动所有转动杆21同步转动,转动杆21将带动滑杆13在限位环12内滑动,故贴合板14既能够向安装盘1的中心收缩,从而进入到井管内,又能够远离于安装盘1中心,从而抵触于不同内径井管的内壁,并不易发生晃动;故本装置能够使得探头始终垂直于井壁,从而提高了探头的检测精度。
[003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