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堵两注一排式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8887发布日期:2021-04-13 21:5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堵两注一排式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斯封孔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堵两注一排式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


背景技术:

2.煤矿瓦斯抽采是向煤层或瓦斯集聚区域打钻,将钻孔接在专用的管路上,用抽采设备将煤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抽至地面,加以利用;抽采瓦斯不仅是降低开采煤矿过程中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超限,预防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重要措施,使瓦斯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瓦斯作为煤炭伴生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可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在对瓦斯抽采时的钻孔进行封堵时,传统的注浆封堵方式很难对钻孔中的水气进行外排,封堵完成后水气会占用注浆空间,容易出现封堵部位发生漏气的现象,并且传统的封堵方式难以解决瓦斯浓度衰减的难题,并且在钻孔冲孔时压力重新分布容易产生次生裂隙。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多余水气占用注浆空间、分段注浆实现封孔密实的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堵两注一排式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包括封孔管、第一囊袋、第二囊袋、第三囊袋、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所述封孔管外围面的两端以及中段位置处顺序包裹有所述第一囊袋、第二囊袋、第三囊袋,所述封孔管位于第一囊袋与第二囊袋之间的间隙处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封孔管内侧连通的第一通口,所述封孔管位于第二囊袋与第三囊袋之间的间隙处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封孔管内侧连通的第二通口,所述封孔管内侧位于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之间的空间中固结有对封口管内侧进行封堵的封堵结构,所述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的外围均包裹有过滤布料,所述第一注浆管贯穿所述第一囊袋、第二囊袋、第三囊袋布置,且第一注浆管位于囊袋内侧的部位处均配套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注浆管经过第一囊袋与第二囊袋的间隙处、第二囊袋与第三囊袋的间隙处,且第二注浆管位于间隙处的部分开设有出浆口。
6.所述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并排布置,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的相同一端均设置为进浆口,且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堵头。
7.所述单向阀控制浆料由第一注浆管流入对应的第一囊袋中或第二囊袋中或第三囊袋中。
8.所述封孔管采用pvc管,所述封孔管的长度设置在6~10m,所述封孔管的外径设置在35~65mm。
9.所述第一囊袋、第二囊袋、第三囊袋的长度设置在0.6~1.0m,所述第一囊袋与第二囊袋之间间隙距离或第二囊袋与第三囊袋之间间隙距离设置在1.8~2.2m,所述第一通
口、第二通口长度设置在0.2~0.4m。
10.所述第一囊袋、第二囊袋、第三囊袋采用高弹耐磨抗静电的弹性布料缝制而成。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堵两注一排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其封孔管经过渗透处理,可以为全段注浆封孔排水排气,解决了多余的水气占用注浆空间的现象,使得注浆封孔更为密实;该封孔结构可根据瓦斯浓度衰减的情况,采用分段注浆在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之间出现裂隙漏压时,第二囊袋和第三囊袋之间仍然起到密封的作用,解决了瓦斯浓度衰减的难题,实现了瓦斯抽采过程中的单孔的二次封孔,二次提浓,同时该封孔装置有效解决了钻孔成孔时压力重新分布产生的次生裂隙对抽采浓度的影响,操作简单,实用性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封孔管、2第一囊袋、3第二囊袋、4第三囊袋、5第一注浆管、6第二注浆管、7第一通口、8第二通口、9封堵结构、10过滤布料、11单向阀、12出浆口、13进浆口、14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一种三堵两注一排式新型带压瓦斯封孔结构,包括封孔管1、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封孔管1外围面的两端以及中段位置处顺序包裹有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封孔管1位于第一囊袋2与第二囊袋3之间的间隙处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封孔管1内侧连通的第一通口7,封孔管1位于第二囊袋3与第三囊袋4之间的间隙处均匀开设有多组与封孔管1内侧连通的第二通口8,封孔管1内侧位于第一通口7与第二通口8之间的空间中固结有对封口管内侧进行封堵的封堵结构9,第一通口7、第二通口8的外围均包裹有过滤布料10,第一注浆管5贯穿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布置,且第一注浆管5位于囊袋内侧的部位处均配套安装有单向阀11,第二注浆管6经过第一囊袋2与第二囊袋3的间隙处、第二囊袋3与第三囊袋4的间隙处,且第二注浆管6位于间隙处的部分开设有出浆口12。
1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并排布置,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的相同一端均设置为进浆口13,且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堵头14,在进行封孔时,将设置堵头14的一端插入钻孔内,而设置进浆口13的一端位于钻孔外侧,方便通过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向其中注浆;
17.单向阀11控制浆料由第一注浆管5流入对应的第一囊袋2中或第二囊袋3中或第三囊袋4中;
18.封孔管1采用pvc管,封孔管1的长度设置在6~10m,封孔管1的外径设置在35~65mm,根据实际所封堵的钻孔尺寸进行尺寸的匹配。
19.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的长度设置在0.6~1.0m,第一囊袋2与第二囊
袋3之间间隙距离或第二囊袋3与第三囊袋4之间间隙距离设置在1.8~2.2m,第一通口7、第二通口8长度设置在0.2~0.4m,根据实际所封堵的钻孔尺寸进行尺寸的匹配。
20.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采用高弹耐磨抗静电的弹性布料缝制而成,保囊袋在充满浆料时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设置堵头14的一端插入钻孔内,而设置进浆口13的一端位于钻孔外侧,将第一注浆管5连通注浆泵,在注浆泵加压作用下将配好的浆料由第一注浆管5分别输送至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的内侧,并将第一囊袋2、第二囊袋3、第三囊袋4充满并使其与钻孔内壁紧贴;
22.将第二注浆管6连通注浆泵,在注浆泵加压作用下将配好的浆料由第二注浆管6输送至第一囊袋2与第二囊袋3的间隙处、第二囊袋3与第三囊袋4的间隙处,使其充满间隙空间;
23.在通过第一注浆管5、第二注浆管6进行注浆的过程中,使注浆压力保持在1.2mpa以上,利用过滤布料10将间钻孔内的空气、水、瓦斯通过第一通口7、第二通口8排入封孔管1内侧,达到钻孔内完全密实无间隙,在抓经过程中由于高压作用,能够将浆料渗透至煤岩体裂隙内,待钻孔内浆料凝固后,达到孔内密实,封孔端全断面无缝隙的效果。
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