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2797发布日期:2022-03-23 10:4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嵌岩灌注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筑向空间伸展,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其核心筒采用单桩单柱钻孔灌注桩,在桩基设计中表现为大直径端承桩,此类桩径往往超过2000mm,有的桩径超过3000mm。受区域地质的影响,有的桩基项目遇到的端承桩需穿透上部超厚覆盖层,并朝下嵌入岩层,以至于桩孔深度超深,有的超过100m。
3.旋挖钻机自动化程度高、成孔速度快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大直径的嵌岩灌注桩的钻进,采用旋挖钻机成孔作业,桩孔的上部在覆盖层中,钻进速度快。
4.现有技术中,桩孔钻进终孔后,往桩孔内下入钢筋笼以及灌注导管,在利用灌注导管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前,需要对桩孔内的沉渣进行清理,避免桩孔底部的沉渣厚度过大,影响后续成桩的效果。但是,目前,对桩孔底部的沉渣的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桩孔底部的沉渣清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包括下入在桩孔内的灌注导管以及布置在施工场地的沉淀池,所述灌注导管的顶部连接有泥浆管,所述泥浆管连通至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桩孔连通;所述灌注导管内设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下端延伸至导管的下部,所述送风管的上端连通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送风管往灌注导管的底部送风,桩孔底部的泥浆杂合沉渣通过灌注导管自下而上上升,经由泥浆管排至沉淀池中,沉渣沉淀在沉淀池中,泥浆返流至桩孔内。
7.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导管的顶部连接有弯头管,所述泥浆管与弯头管连通;所述弯头管具有弯曲段,所述弯曲段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延伸至灌注导管内,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延伸至弯曲段外,所述送风管的上端与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胶管与空压机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段的上端朝外延伸有水平段,所述泥浆管连接在所述水平段上。
9.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段的下端朝下延伸有纵向段,所述纵向段连接在灌注导管的顶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段中设有纵向布置的穿孔,所述连接管穿设在所述穿孔中。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中部的外周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所述连接管的螺纹段套设有沿着螺纹段上下转动调节的螺母;所述螺母抵接在弯曲段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与泥浆管之间设置有消音筒,所述消音筒中设有容腔,所述
泥浆管的一端与连接管连接,所述泥浆管的另一端穿设至消音筒的容腔内。
13.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筒的侧壁设有进浆孔,所述泥浆管的另一端则穿设在所述进浆孔中;所述消音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浆孔,多个所述出浆孔上分别连接有出浆管,所述出浆管伸至沉淀池中。
14.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孔与进浆孔呈相正对布置,且所述出浆孔的高度位于进浆孔的高度。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浆管具有软质段,所述软质段延伸至消音筒的容腔内,且朝下下垂布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上述提供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空压机通过送风管往桩孔底部送风,将桩孔底部的沉渣搅起,泥浆混合着搅起的沉渣通过灌注导管上升,并通过泥浆管排至沉淀池中进行过滤沉渣,过滤后的泥浆重新返回桩孔中,实现对桩孔底部的沉渣较佳的清理,清理效率也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头管与连接管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筒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4.本实施例提供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适用于直径2000mm及以上灌注桩施,适用于桩孔100覆盖地层大于60m及以上的嵌岩灌注桩,适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强度60mpa及以上强度的硬岩灌注桩施工,适于对噪声要求严格的施工场地。
25.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包括下入在桩孔内的灌注导管202以及布置在施工场地的沉淀池200,灌注导管202的顶部连接有泥浆管204,泥浆管204连通至沉淀池200,沉淀池200与桩孔100连通;灌注导管202内设有送风管203,送风管203的下端延伸至导管的下部,送风管203的上端连通空压机201。
26.空压机201通过送风管203往灌注导管202的底部送风,桩孔100底部的泥浆杂合沉渣通过灌注导管202自下而上上升,经由泥浆管204排至沉淀池200中,沉渣沉淀在沉淀池200中,泥浆返流至桩孔100内;
27.上述提供的超厚覆盖层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气举反循环清孔结构,空压机201通过送风管203往桩孔底部送风,将桩孔100底部的沉渣搅起,泥浆混合着搅起的沉渣通过灌注导管202上升,并通过泥浆管204排至沉淀池200中进行过滤沉渣,过滤后的泥浆重新返回桩孔100中,实现对桩孔100底部的沉渣较佳的清理,清理效率也高。
28.灌注导管202的顶部连接有弯头管205,泥浆管204与弯头管205连通;弯头管205具有弯曲段2052,弯曲段2052设有连接管207,连接管207的下端延伸至灌注导管202内,连接管207的上端延伸至弯曲段2052外,送风管203的上端与连接管207的下端连接,连接管207的上端通过胶管206与空压机201连接。
29.通过布置弯头管205,便于灌注导管202与泥浆管204的连接,且将自下而上吸出的泥浆导向水平输入至泥浆管204内,通过布置连接管207,在将弯头管205安装在灌注导管202上时,便于同时布置送风管203。
30.弯曲段2052的上端朝外延伸有水平段2051,泥浆管204连接在水平段2051上,这样,便于弯头管205与泥浆管204之间的连接布置。
31.弯曲段2052的下端朝下延伸有纵向段2053,纵向段2053连接在灌注导管202的顶部,便于弯头管205与灌注导管202之间的连接。
32.弯曲段2052中设有纵向布置的穿孔,连接管207穿设在穿孔中,便于连接管布置在弯头管205中。另外,连接管207的中部的外周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段,连接管207的螺纹段套设有沿着螺纹段上下转动调节的螺母;螺母抵接在弯曲段2052上。这样,通过上下调节螺母在螺纹段上的位置,则可以实现连接管在弯头管中的插入深度。
33.本实施例中,沉淀池200与泥浆管204之间设置有消音筒600,消音筒600中设有容腔,泥浆管204的一端与连接管207连接,泥浆管204的另一端穿设至消音筒600的容腔内。
34.在消音筒600的侧壁设有进浆孔,泥浆管204的另一端则穿设在该进浆孔中,消音筒60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浆孔,多个出浆孔上连接有出浆管602,出浆管602伸至沉淀池200中,这样,通过泥浆管204的泥浆,进入消音筒600的容腔中,再通过出浆孔,经由出浆管602排至沉淀池200中。
35.本实施例中,出浆孔与进浆孔呈相正对布置,且出浆孔的高度位于进浆孔的高度,这样,进入消音筒600内的泥浆,在进浆孔向出浆孔流动的过程中,会在消音筒600内实现高度差,可以更好的消音。
36.另有,出浆管204具有软质段,该软质段延伸至消音筒600的内部,置于消音筒600的内部,且朝下自然下垂布置,这样,可以对泥浆的流动进行缓冲,更具有消音的效果。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