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68154发布日期:2022-04-30 16:2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设备的连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


背景技术:

2.在油气的开采中,为加大油气产量,水平井已应用于各大油田的生产中。
3.在水平井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水平井测井仪器提取井内的生产数据,在使用直读式生产测井仪器时,需要使用到穿电缆马龙头与生产测井仪器相连接,并下入到井内做生产井数据录取。然而,与常规的两个钢管相接对比,穿电缆马龙头在与连续油管连接时,需要克服管内电缆支撑力,且马龙头自身重量约30千克左右,进而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作安装,导致马龙头的安装不仅效率低下且耗费大量人力,另外当多名工作人员协作不一致的时候,还容易出现马龙头掉落砸伤工作人员的事故。
4.所以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使其能够解决马龙头安装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包括:
8.上夹持体,所述上夹持体设置第一容置空间,所述上夹持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将连续油管容置并夹持;
9.下夹持体,所述下夹持体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有延长筒,所述延长筒设置有贯穿筒壁的第一顶丝;
10.至少两个螺杆,每个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夹持体和所述下夹持体并连接螺母,使所述上夹持体和所述下夹持体间隔设置,并使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正对;
11.其中,马龙头能够穿设于所述延长筒和所述轴承中,并通过所述第一顶丝夹紧于所述延长筒中,通过调整所述螺杆一侧的螺母能够将所述下夹持体带着所述马龙头向所述上夹持体侧运动。
12.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3.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上夹持体包括:
14.第一上夹环和第二上夹环,所述第一上夹环和所述第二上夹环均为弧状,且二者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15.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上夹环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耳;
1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两两相对的通过穿设螺栓连接;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耳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耳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耳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耳通过穿设螺栓连接。
17.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为圆弧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的圆弧状,所述第二上夹环为u形状;
18.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的环壁上和所述第二上夹环的环壁上均贯穿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顶丝,所述第二顶丝用于顶紧所述连续油管并调整所述连续油管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的位置。
19.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的环壁上均匀间隔的设置三个所述第二顶丝,所述第二上夹环的环壁上均匀间隔的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顶丝。
20.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下夹持体包括:
21.第一下夹环和第二下夹环,所述第一下夹环和所述第二下夹环均为半圆弧状,且二者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22.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第一下夹环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耳,所述第二下夹环的两端设置有第四连接耳;
23.其中,所述第三连接耳与所述第四连接耳两两相对的通过穿设螺栓连接;或,一个所述第三连接耳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耳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三连接耳与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耳通过穿设螺栓连接。
24.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下夹环的内壁或所述第二下夹环的内壁固定连接;
25.或,所述第一下夹环和所述第二下夹环将所述轴承的外圈夹持以固定连接。
26.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延长筒上设置的第一顶丝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所述第一顶丝均匀间隔的分布于所述延长筒的一周。
27.可选地,前述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中所述下夹持体穿设所述螺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螺杆从所述第二轴承中穿过并与所述第二轴承配合。
28.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上夹持体和下夹持体相对设置,且上夹持体和下夹持体具有正对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能够通过将上夹持体夹在连续油管上将连接工具与连续油管连接,以及将马龙头夹持在下夹持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的延长筒中,延长筒也与第一容置空间正对,此时通过调整第一顶丝可以调整马龙头在延长筒中的位置,使马龙头与连续油管同心,达到马龙头的连接端与连续油管的连接端正对的目的,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杆连接的螺母,将下夹持体带着马龙头向上夹持体方向运动,实现马龙头的连接端与连续油管的连接端的准确对接。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具进行连续油管与马龙头的连接,方便马龙头连接端与连续油
管连接端的调整对位,无需人力抬着马龙头进行扶正,且通过工具的调节可以有效的抵消电缆作用在马龙头侧壁上的力,方便马龙头连接的同时,还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有效的提高安装效率。
3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31.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3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上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下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图4中各标号为:
37.上夹持体1、第一容置空间101、第一上夹环11、第一连接耳111、第二上夹环12、第二连接耳121、下夹持体2、第二容置空间201、第一下夹环21、第三连接耳211、第二下夹环22、第四连接耳221、轴承3、延长筒4、第一顶丝5、螺杆6、第二顶丝7、第二轴承8。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0.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包括:上夹持体1、下夹持体2以及至少两个螺杆6;
41.所述上夹持体1设置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上夹持体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将连续油管容置并夹持;所述下夹持体2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2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01中设置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内圈连接有延长筒4,所述延长筒4设置有贯穿筒壁的第一顶丝5;每个所述螺杆6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夹持体1和所述下夹持体2并连接螺母,使所述上夹持体1和所述下夹持体2间隔设置,并使第一容置空间101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01正对;
42.其中,马龙头能够穿设于所述延长筒4和所述轴承3中,并通过所述第一顶丝5夹紧
于所述延长筒4中,通过调整所述螺杆6一侧的螺母能够将所述下夹持体2带着所述马龙头向所述上夹持体1侧运动。
43.具体地,上夹持体1可以是能够夹持在连续油管上的多种夹持结构,只要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01在能够容置连续油管的同时并进行夹紧即可,例如可以是分体式的通过两个部件连接的方式夹持连续油管的结构,也可以是在一体式的结构上设置第一容置空间101,然后在第一容置空间101上设置能够顶紧连续油管的顶丝,进而实现容置并夹紧连续油管。其中,第一容置空间101需要为贯通的通道,以保证能够套在连续油管上并将连续油管夹紧。
44.下夹持体2与上夹持体1的结构可以相同,可以参考上夹持体1的结构进行设置,进而通过至少两根螺杆6的连接可以使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处于间隔的相对状态,使第一容置空间101和第二容置空间201可以正对。其中,下夹持体2与的第二容置空间201与轴承3之间可以是夹持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即夹持在轴承3的外圈或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轴承3的外圈,但需要保证第二容置空间201连接轴承3之后,轴承3与第一容置空间101也处于正对的状态,使连接在轴承3内圈的延长筒4与第一容置空间101之间也是正对的,进而延长筒4和轴承3中穿设并连接了马龙头之后,可以使马龙头与第一容置空间101是正对的,再通过调整第一顶丝5,则可以将马龙头调整至与连续油管同心的状态,便于二者的正对连接。
45.串接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的螺杆6数量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3个、4个、5个等,这样通过螺杆6的串接使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处于并列且间隔的状态。螺杆6串接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后,在螺杆6的两端连接螺母,且螺母分别位于上夹持体1背离下夹持体2一侧,以及位于下夹持体2背离上夹持体1一侧,进而通过调整位于同一侧的螺母可以调整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的距离。
46.需要注意的是,上夹持体1、下夹持体2以及至少两个螺杆6优选的采用钢材制造,尤其是采用耐腐蚀的钢材制造。
4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电缆连续油管与马龙头连接的工具,其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相对设置,且上夹持体1和下夹持体2具有正对的第一容置空间101和第二容置空间201,能够通过将上夹持体1夹在连续油管上将连接工具与连续油管连接,以及将马龙头夹持在下夹持体2的第二容置空间201中的延长筒4中,延长筒4也与第一容置空间101正对,此时通过调整第一顶丝5可以调整马龙头在延长筒4中的位置,使马龙头与连续油管同心,达到马龙头的连接端与连续油管的连接端正对的目的,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杆6连接的螺母,将下夹持体2带着马龙头向上夹持体1方向运动,实现马龙头的连接端与连续油管的连接端的准确对接。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具进行连续油管与马龙头的连接,方便马龙头连接端与连续油管连接端的调整对位,无需人力抬着马龙头进行扶正,且通过工具的调节可以有效的抵消电缆作用在马龙头侧壁上的力,方便马龙头连接的同时,还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有效的提高安装效率。
48.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上夹持体1包括: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所述第一上夹环11和所述第二上夹环12均为弧状,且二者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
49.具体地,将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均设置为弧状,则在二者扣合时可以形成环状空间,例如可以是圆形空间、近似圆形空间或者椭圆形空间,进而可以用于容纳并夹
持连续油管,而两个夹环配合的方式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01,则可以便于实现上夹持体1夹持在连续油管上。
50.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第一上夹环11的两端设置第一连接耳111,在所述第二上夹环12的两端设置第二连接耳121。当需要连接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时,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耳111与所述第二连接耳121两两相对的通过穿设螺栓连接(即穿过螺栓使用螺母锁紧);或,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11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耳121转动连接(可以参考轴套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11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耳121通过穿设螺栓连接(即穿过螺栓使用螺母锁紧)。进而通过将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扣在连续油管上,再通过穿设螺栓和锁紧螺母,将连续油管夹紧在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101中。
51.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夹环11为圆弧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的圆弧状,所述第二上夹环12为u形状;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11的环壁上和所述第二上夹环12的环壁上均贯穿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顶丝7,所述第二顶丝7用于顶紧所述连续油管并调整所述连续油管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中的位置。
52.具体地,将第一上夹环11的圆弧夹角设置的大于90度小于180度,则第一上夹环11是半幅形,当将第二上夹环12的u形空间套在连续油管上时,可以在锁紧第一上夹环11和第二上夹环12时,可以通过第一上夹环11顶紧连续油管,将连续油管夹在第二上夹环12的u形空间中,便于调整连续油管于第一容置空间101中的位置,便于调节连续油管与下夹持体2中夹持的马龙头的轴线对齐。
53.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上夹环11的环壁上均匀间隔的设置三个所述第二顶丝7,所述第二上夹环12的环壁上均匀间隔的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顶丝7。
54.具体地,在呈半幅形的第一上夹环1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三个第二顶丝7,则可以保证其中一个第二顶丝7处于第一上夹环11的圆弧中心位置,可以通过调整该第二顶丝7调整顶持连续油管进入第二上夹环12u形空间的深度,而调整另外两个第二顶丝7可以顶持连续油管使其保持在第二上夹环12u形空间的对称线上。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上夹环11上三个第二顶丝7,将连续油管顶持在第二上夹环12u形空间的特定深度,且保持在u形空间的对称线处,便于调整至与正对的第二容置空间201中的马龙头同心的位置。第二上夹环12上设置的两个第二顶丝7的可以进一步对连续油管进行顶持,使其连续油管进一步的保持在u形空间的对称线上。
55.其中,上述的对5个第二顶丝7的工作原理的分析仅是最理想状态,在处于非理想状态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上述5个第二顶丝7,只要调整后的连续油管与下夹持体2中的马龙头同心即可;或者只要将上夹持体1中的连续油管调整至对应第二容置空间201中心附近的位置即可,以便通过调整第一顶丝5实现马龙头与连续油管同心,便于后续的连接。
56.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下夹持体2包括:第一下夹环21和第二下夹环22,所述第一下夹环21和所述第二下夹环22均为半圆弧状,且二者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01。
57.具体地,第二容置空间201不仅要与第一容置空间101正对,还需要稳定的连接轴承3,所以优选的将第一下夹环21和第二下夹环22设置为半圆弧状,以使二者围成的第二容置空间201为圆形,进而圆形的第二容置空间201能够良好的与轴承3的外圈配合,例如可以
是夹持(圆形的第二容置空间201与轴承3的外圈是过渡配合),或者是将轴承3的外圈与第一下夹环21或者第二下夹环22焊接连接。
58.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下夹环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耳211,所述第二下夹环22的两端设置有第四连接耳221;其中,所述第三连接耳211与所述第四连接耳221两两相对的通过穿设螺栓连接;或,一个所述第三连接耳211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耳221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三连接耳211与另一个所述第四连接耳221通过穿设螺栓连接。
59.具体地,优选的将下夹持体2设置成第一下夹环21和第二下夹环22的形式,并通过夹持的方式连接并固定轴承3,可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在轴承3损坏后通过拆解并更换轴承3,避免将下夹持体2与轴承3一体连接(例如焊接)后无法更换部件,导致轴承3损坏后只能将连接工具整体换新,进而起到节省费用的作用。
60.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延长筒4上设置的第一顶丝5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所述第一顶丝5均匀间隔的分布于所述延长筒4的一周。
61.具体地,通过将第一顶丝5设置为至少三个,则便于调整马龙头在延长筒4中的位置,即便于调整马龙头在第二容置空间201中的位置,最终便于实现调整与第一容置空间101中的连续油管的对位。综上,通过调整上夹持体1上的第二顶丝7,以及调整延长筒4上的第一顶丝5,可以快速的实现将马龙头与连续油管对位,即实现二者的同心,之后在调整螺杆6所连接的螺母,则可以将下夹持体2所夹持的马龙头送至与连续油管连接端对位连接的位置,便于实现马龙头与连续油管二者的连接端的螺纹连接。
62.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调整第一顶丝5和第二顶丝7实现马龙头与连续油管的同心,可以是在整个安装过程的任一步骤。
63.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下夹持体2穿设所述螺杆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轴承8,所述螺杆6从所述第二轴承8中穿过并与所述第二轴承8配合。
64.具体地,通过第二轴承8的设置,则可以避免在调整螺杆6所连接的螺母时,发生螺杆6随着螺母转动的情况,便于通过调整螺母来调整下夹持体2与上夹持体1的距离,即便于调整下夹持体2所连接的马龙头与上夹持体1所连接的连续油管的距离。
6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67.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68.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
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6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70.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71.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7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