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3883发布日期:2022-12-02 23:3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煤矿矿井下进行生产活动时,需要通过巷道、井道作为通道方便器械、人员进行移动,而在巷道由于处于地下,容易出现崩塌,因此在巷道开挖后需通过围护结构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巷道的稳定性,在支护结构施工前可通过临时支护装置为巷道提高支撑,待后续支护稳定可再将其拆除,而现有的支护装置拆卸较为不便。
3.现有装置中也出现了一些便于拆卸的支护装置,如申请号为202122554857.6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开采掘进中的煤矿巷道临时加固支护装置,包括支撑柱以及安装在支撑柱侧边上的防护板,所述支撑柱顶部处固定有顶柱,所述顶柱顶部处固定有安装盒,所述支撑柱内部中段处设置有辅助防护板和展开组件调节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柱中心处的蜗轮,所述支撑柱的中段处穿设安装有蜗杆,所述蜗轮底部处固定有转杆,转杆与展开组件配合,所述支撑组件的螺纹杆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啮合轮,转杆上固定有与第二啮合轮配合的第一啮合轮。
4.虽然该装置能通过一组传动实现多组装置的配合展开或收缩,提高临时加固装置的拆装效率,但该装置易阻挡人员进行通行,并且该装置不便进行运输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通过将两个转板转动使其位于l型壳上方,而后将两个框体转动使连接板位于两个转板上方,而后将两个内螺纹筒利用螺杆连接并将套环套在螺杆上,而后旋动内螺纹筒调节连接板高度,而后利用液压杆将两个转板抬升,使连接板与通道顶部抵触,便可进行支护,并不易影响人员通行,使用完毕后转动两个框体和相邻滑板使其位于两个转板之间,而后将两个内螺纹筒收入收纳槽,将两个l型壳合拢便可以整体收纳,便于使用人员进行运输收纳,并且便于使用人员快速拆装。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包括两个l型壳,两个所述l型壳之间设置有抵触机构,且抵触机构配套设置有支撑机构;
8.所述抵触机构包括两个转板,两个所述l型壳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转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半圆滑块,且两个半圆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滑槽内部,两个所述转板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且两个移动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半圆杆,两个所述半圆杆弧形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杆,两个所述滑槽顶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弧形杆均转动连接于相邻的限位槽内部,两个所述转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且两个转板另一侧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框体,两个所述框体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且两个滑板相邻一端均与相邻的连接板侧壁转动连接,通过将两个l型壳拉开,而后依靠相邻的半圆杆和半圆滑块合拢构成的圆杆使两个转板
转动,将两个转板转动至相邻l型壳外部,再将两个框体转动使两个滑板以及连接板均位于两个转板上方,而后将两个转板下滑,使相邻的半圆滑块脱离半圆杆在相邻滑槽内滑动,而半圆杆因弧形杆在限位槽内部限位而与半圆滑块对相邻的转板限位使其难以转动,而后利用支撑机构支撑连接板后将两个转板利用液压撑杆抬升,使连接板与滑板以及框体与地下通道的顶部贴靠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整体收纳,并且不需分拆,便于快速安装。
9.进一步在于:所述滑槽长度等于移动槽长度,半圆滑块的移动距离受到在移动槽内滑动的半圆杆的限位,而滑槽与移动槽等长便可以使半圆滑块拥有足够的滑动距离。
10.进一步在于:所述半圆杆与半圆滑块的中部半径相等,使半圆杆和半圆滑块位于滑槽内部的部分合拢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杆,从而便于转板依靠圆形杆进行转动。
11.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内螺纹筒,且两个转板另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两个所述内螺纹筒一端分别与两个收纳槽一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内螺纹筒内部旋合有螺杆,所述螺杆配套设置有套环,且套环内侧壁与螺杆外侧壁活动套接,所述套环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旋合筒,且旋合筒内部旋合有旋合杆,所述旋合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连接板的抵条,在将两个框体转动到两个转板上方后,将两个内螺纹筒转动,使两个内螺纹筒开口对齐,而后将套环套在螺杆上,继而将螺杆旋动使螺杆两端与两个内螺纹筒旋合,而后将抵条对准连接板,再将旋合筒转动,将抵条与连接板抵触,使连接板和相邻的滑板、框体以及内螺纹筒、螺杆构成三角形,并利用旋合筒和旋合杆在之间加固支撑并通过调节旋合杆长度可控制两个滑板之间的角度,从而进行支护的同时可根据通道顶部形状进行一定程度调节。
12.进一步在于:所述抵条横截面为三角形,使抵条两端会被两侧的滑板限位,避免抵条歪斜。
13.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l型壳另一侧均设置有抬升机构;
14.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两个竖向排列u型框,且两个u型框两臂一端均与相邻的l型壳另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一个u型框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两个所述l型壳另一侧开设有l型槽,且液压杆活动端转动连接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活动嵌入相邻的l型槽内部,两个所述u型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带,且抬升板与弹力带活动抵触,通过将两个抬升板转动,使两个抬升板穿过相邻l型槽一端后进入l型槽内部,使两个抬升板位于两个转板下方,而后启动两个液压杆便可以带动两个抬升板沿l型槽移动将转板顶起,从而便于使用人员抬升两个转板。
15.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u型框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在将两个l型壳合拢收纳后,可将两个l型壳推倒使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利用万向轮运输两个l型壳。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通过利用两个框体和两个滑板以及连接板构成与通道顶部直接支撑物,而后通过将套环套入螺杆并利用螺杆将两个内螺纹筒连接,使转动内螺纹筒控制抵条高度从而控制两个滑板之间的转动角度,而后可将两个转板利用液压杆和嵌入相邻l型槽的抬升板顶起,使连接板与通道顶部接触进行支护,并不易影响人员通行,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将螺杆拆卸,继而将套环取出,使两个内螺纹筒收入收纳槽,并使两个框体和相邻滑板转动收入两个转板之间,继而将两个转板整体转入两个l型壳之间,继而将两个l型壳合拢便可以整体收纳,
便于使用人员进行运输收纳,并且便于使用人员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半圆滑块和半圆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抬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形态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纳形态示意图。
25.图中:100、l型壳;101、滑槽;102、l型槽;103、限位槽;200、抵触机构;210、转板;211、移动槽;212、收纳槽;220、半圆滑块;230、半圆杆;231、弧形杆;240、连接板;250、框体;251、滑板;300、支撑机构;310、内螺纹筒;320、螺杆;330、套环;340、旋合筒;350、旋合杆;351、抵条;400、抬升机构;410、u型框;420、液压杆;430、抬升板;440、弹力带;45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支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两个l型壳100,两个l型壳100之间设置有抵触机构200,且抵触机构200配套设置有支撑机构300;
29.抵触机构200包括两个转板210,两个l型壳100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01,且两个转板210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半圆滑块220,且两个半圆滑块220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滑槽101内部,两个转板210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11,且两个移动槽21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半圆杆230,两个半圆杆230弧形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杆231,两个滑槽101顶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03,且两个弧形杆231均转动连接于相邻的限位槽103内部,滑槽101长度等于移动槽211长度,半圆滑块220的移动距离受到在移动槽211内滑动的半圆杆230的限位,而滑槽101与移动槽211等长便可以使半圆滑块220拥有足够的滑动距离,半圆杆230与半圆滑块220的中部半径相等,使半圆杆230和半圆滑块220位于滑槽101内部的部分合拢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杆,从而便于转板210依靠圆形杆进行转动,两个转板2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240,且两个转板210另一侧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框体250,两个框体250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板251,且两个滑板251相邻一端均与相邻的连接板240侧壁转动连接,支撑机构300包括两个内螺纹筒310,且两个转板210另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212,两个内螺纹筒310一端分别与两个收纳槽212一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内螺纹筒310内部旋合有螺杆320,螺杆320配套设置有套环330,且套环330内侧壁与螺杆320外侧壁活动套接,套环330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旋合筒340,且旋合筒340内部旋合有旋合杆350,旋合杆350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连接板240的抵条351,通过将两个l型壳100拉开,而后依靠相邻的半圆杆230和半圆滑块220合拢构成的圆杆
使两个转板210转动,将两个转板210转动至相邻l型壳100外部,再将两个框体250转动使两个滑板251以及连接板240均位于两个转板210上方,而后将两个转板210下滑,使相邻的半圆滑块220脱离半圆杆230在相邻滑槽101内滑动,而半圆杆230因弧形杆231在限位槽103内部限位而与半圆滑块220对相邻的转板210限位使其难以转动,待将两个框体250转动到两个转板210上方后,将两个内螺纹筒310转动,使两个内螺纹筒310开口对齐,而后将套环330套在螺杆320上,继而将螺杆320旋动使螺杆320两端与两个内螺纹筒310旋合,而后将抵条351对准连接板240,再将旋合筒340转动,将抵条351与连接板240抵触,使连接板240和相邻的滑板251、框体250以及内螺纹筒310、螺杆320构成三角形,并利用旋合筒340和旋合杆350在之间加固支撑并通过调节旋合杆350长度可控制两个滑板251之间的角度,抵条351横截面为三角形,使抵条351两端会被两侧的滑板251限位,避免抵条351歪斜,从而进行支护的同时可根据通道顶部形状进行一定程度调节,继而利用液压撑杆将两个转板210抬升,使连接板240与滑板251以及框体250与地下通道的顶部贴靠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整体收纳,并且不需分拆,便于快速安装。
30.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将两个l型壳100平放置在地面上,再将两个l型壳100拉开,使两个l型壳100贴靠通道两侧侧壁,继而将两个转板210从相邻l型壳100内部转出,转板210转动依靠相邻的半圆杆230和半圆滑块220构成的圆形杆为轴进行转动,使半圆滑块220抵触相邻半圆滑块220转动调位,在两个转板210转出相邻l型壳100后,将两个转板210滑动,使两个转板210上的半圆滑块220沿相邻滑槽101滑动脱离相邻半圆杆230,而半圆杆230因弧形杆231卡在相邻限位槽103内部而不能移动,从而使半圆杆230与相邻半圆滑块220对转板210进行限制避免转板210转动,而后将两个l型壳100推起使其竖直站立在地面上,继而将两个框体250转动,使连接板240位于两个转板210上方,而后将两个内螺纹筒310对齐,将一个内螺纹筒310内的螺杆320套上套环330,再将螺杆320与另一个内螺纹筒310旋合,继而握持抵条351并旋动旋合筒340带动旋合杆350旋出,而后依据通道顶部形状调节旋合杆350旋出长度,继而将连接板240放置在抵条上351,最后利用液压撑杆将两个转板210抬升固定位置,从而使连接板240、两个滑板251和两个框体250以及两个转板210顶端对通道进行支护,由于两个l型壳100位于通道两旁,使装置整体并不易影响人员通行,使用完闭后,将液压撑杆复位,将套环330卸下,再将螺杆320旋入任一内螺纹筒310内部收纳,并将两个内螺纹筒310转入相邻收纳槽212进行收纳,继而将两个框体250转动使框体250、滑板251和连接板240均位于两个转板210之间,再将两个l型壳100推倒使其平放在地面上,拉动两个转板210使半圆滑块220与相邻半圆杆230合拢后转动两个转板210使其收纳入相邻l型壳100内部,再将两个l型壳100合拢,将套环330、旋合筒340和旋合杆350放入两个转板210之间的空间进行整体收纳,减少收纳体积,从而便于人员运输,并便于使用人员快速拆装。
3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两个l型壳100另一侧均设置有抬升机构400,抬升机构400包括两个竖向排列u型框410,且两个u型框410两臂一端均与相邻的l型壳100另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一个u型框410内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20,两个l型壳100另一侧开设有l型槽102,且液压杆420活动端转动连接有抬升板430,抬升板430活动嵌入相邻的l型槽102内部,两个u型框410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带440,且抬升板430与弹力带440活动抵触,通过将两个抬升板430转动,使两个抬升板430穿过相邻l型槽102一端后进入l型槽102内部,使两个抬升板430位于两个转板210下方,而后启动两个液压杆420便可以带
动两个抬升板430沿l型槽102移动将转板210顶起,从而便于使用人员抬升两个转板210。
32.本实施例中,在将两个转板210转出l型壳100后,还未将两个l型壳100扶起直立时,将两个抬升板430转动使其从相邻l型槽102一端处嵌入相邻l型槽102内部,而后在扶起两个l型壳100使其直立后,两个转板210自动下落在相邻抬升板430上方,待调节完旋合杆350旋出长度后,将两个液压杆420启动,使两个抬升板430将两个转板210上抬,待连接板240与通道顶部接触后,关闭液压杆420使液压杆420保持状态对两个转板210进行支撑,使用完毕后,启动两个液压杆420使其带动两个抬升板430复位,待将两个l型壳100放倒后,将两个抬升板430转出相邻l型槽102,待将两个l型壳100合拢后,将两个抬升板430相背离转动,使两个抬升板430端部穿过相邻弹力带440并被弹力带440限位,使两个抬升板430分别突出相邻l型壳100侧壁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利用抬升板430对l型壳100进行搬动,从而便于使用人员使用。
33.实施例二
34.如图1-6所示,两个u型框410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50,在将两个l型壳100合拢收纳后,可将两个l型壳100推倒使万向轮450与地面接触,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利用万向轮450运输两个l型壳100。
35.本实施例中,在将两个l型壳100合拢后,并将两个l型壳100平放于地面,使四个万向轮450与地面接触后,使用人员可通过拉动突出l型壳100一侧的抬升板430端部,带动l型壳100通过万向轮450在地面移动,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运输l型壳100。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