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支护用双调角楔网状顶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08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矿支护用双调角楔网状顶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支护用的双调角楔网状顶梁,尤其适用于井下采煤工作面的端头支护。
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矿井中,由于受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综采,采煤工作面仍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或金属摩擦支柱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进行支护,但是这种支护方式存在着整体性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易出现推垮型事故的问题。在采煤工作面,特别是工作面端头实行支护时,不能有效地控制顶板,为了解决工作面端头的支护问题,近年来采用了网状顶梁支护技术,但因梁体之间联接结构的关系而造成支护和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改进原有网状顶梁的联接结构,改善顶梁支护的稳定性,并使其在左、右工作面通用,且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的网状顶梁,包括由圆柱销和调角楔及挡环连接在一起的主梁和副梁。
所述主梁两端分别设有耳子和接头,其形状均为端部设有可容纳圆柱销的通孔,在该孔的上、下两侧设有凹槽,以连接主梁时插入调角楔;在主梁中部沿垂直于梁体中心线向两外侧延伸固联有用于与副梁相连的且相互对称的联接头,其远离梁体的端部设有通孔;
所述副梁两端设有形状相同的联接耳子,并均分别由左、右两块耳板组成,其远离梁体的端部均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改变了主、副梁体的联接结构,该网状顶梁左、右工作面可通用,避免了使用时对顶梁的选择,以及因梁体种类多而带来的管理不便等问题。
由于主梁两端的耳子和接头均设有可插入调角楔的上、下凹槽,则主梁联接时可采用双调角楔固联梁体,限制了梁体铰接处因局部受压而下坠的情况出现,保证了安全生产。
由于副梁联接结构的改变,不仅简化了梁体本身的结构,省去了原调角楔,从而使整个网状顶梁结构设计更趋合理,同时支护操作方便,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联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梁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梁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主梁联接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梁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梁结构的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梁结构的俯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该网状顶梁是由主梁1和副梁2,通过挡环3以及圆柱销4相互铰接而成,图1即表示出其联接关系。图2和图3为主梁的结构图,在主梁体5的两端分别固连有接头6和耳子7、8,该耳子和接头均具有可穿插圆柱销4的通孔,其圆孔的上、下侧均设有凹槽。在主梁体5上挂有调角楔9,用以在主梁互相铰接时,楔入上述凹槽中,起到固联梁体和防止局部受压下坠的作用,见图4。主梁体5的中部沿垂直于梁体中心线的方向设有联接副梁2的联接头10,该联接头的结构为相同的带有圆形通孔的耳板11,见图5。图6和图7表示的是副梁的结构图,在副梁体12的两端设有形状相同的左、右联接耳子13、14,为了与主梁体中部的联接头10联接,该耳子上设有可穿插圆柱销4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就是通过上述主梁和副梁所设耳子与接头用圆柱销实现铰接,再由双调角楔固定主梁各铰接点的摆动,从而使该网状顶梁的联接结构更趋合理,不仅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同时也更加增强了其支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的网状顶梁,包括由圆柱销和调角楔及挡环连接在一起的主梁和副梁,其特征在于(a)所述主梁两端分别设有耳子和接头,其形状均为端部设有可容纳圆柱销的通孔,在该孔的上、下两侧设有凹槽,以连接主梁时插人调角楔;(b)在主梁中部沿垂直于梁体中心线向两外侧延伸固联有用于与副梁相连的且相互对称的联接头,其远离梁体的端部设有通孔;(c)所述副梁两端设有形状相同的联接耳子,并均分别由左、右两块耳板组成,其远离梁体的端部均设有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双调角楔网状顶梁。为了网状顶梁实现左、右工作面通用,便于管理和工人操作,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其主、副梁的联接结构,并采用双调角楔固定主梁各铰接点的摆动,用以限制顶梁因局部受压而下坠的情况出现,保证了安全生产。由于该网状顶梁联接结构设计合理,更进一步增强了其支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21D17/00GK2113344SQ92204289
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福海, 张希平, 王友年, 金福耀 申请人:肥城矿务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