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1121发布日期:2023-03-29 14:1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二次衬砌时的模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背景技术:

2.二衬台车是指隧道二次衬砌时的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施工设备。
3.现有技术中,对于二衬台车端头组成的内弧钢板和外弧钢板所用的夹紧设备多为焊接,长时间在隧道使用,焊接位置容易发生老化的现象,同时焊接的内弧钢板和外弧钢板也不易拆卸,难以维护。
4.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105971631a的名为“一种隧道含钢筋拱墙的卡具型端头模板及安装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103147764a的名为“一种隧道拱墙二衬定型端头模板”均公开了具有内模板与外模板的端头模板,但上述技术方案中,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均是单面接触,在接触面不仅要设置中埋式止水带,而且还要安装固定用于连接内模板与外模板的紧固或者固定机构。这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中埋式止水带与安装紧固面位于同一接触面,可能在安装紧固内外模板的过程中,对中埋式止水带早成机械损伤;二是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止水效果,除了要求止水带安装位置要正确外,还要求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紧固力达到满足止水带工作压力的程度,因此要求整周连接处紧固力稳定均匀,这给端头模板的组合安装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存在的不便于安装加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衬台车端头模板。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包括内模板、外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接触面中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的接触面呈三段式设置,包括互相平行而错开距离设置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三接触面。
7.优选的,所述第三接触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止水带的接触面凹槽。
8.优选的,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垂直。
9.具体的,所述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上,沿第一接触面和/或第二接触面的拱形方向延伸。
10.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栓连接,在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上间隔交替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通过在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设置了多个不同的接触面不仅提高了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安装精度,而且可以将连接面与止水带安装面设置在不同的接触面上,避免了中埋式止水带与连接紧固装置之间可能发生的干涉。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槽设置在中间的接触面上,不需要直接依靠紧固拉力实现压力止水,降低了对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整体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局部示意图。
15.图中,
16.1:内模板2:外模板3:止水带4:连接螺栓s1:第一接触面s2:第二接触面s3:第三接触面g1:接触面凹槽g2:端面凹槽v:径向h:轴向o:拱形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附图尺寸比例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比例,其只用于体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18.如图1所示,内模板1与外模板2基本按照隧道断面形状拱形设置,其尺寸视隧道尺寸而定,大多数情况下外模板2与内模板1由多段弧形连接段拼接而成,而非一体的拱形结构,以方便运输安装。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于图1中a-a向的截面图。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2以及设置在内模板1与外模板2接触面中的止水带3,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接触面三段式设置,包括平行设置错开距离设置的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以及连接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第三接触面s3。具体到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而言,第三接触面s3与第一接触面s1垂直,在第三接触面s3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止水带3的接触面凹槽g1。根据需要接触面凹槽g1也可以设置多排,用以放置多个止水带3。
20.内模板1与外模板2接触安装时,止水带3容置于该接触面凹槽g1中,通过内模板1与外模板2安装固定后沿二衬台车的径向v的压力将止水带3变形压装于凹槽中,从而实现通过止水带3的中埋止水。这区别于现有的单一接触面的结构设计需要通过通过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沿二衬台车的轴向h的压紧力实现对止水带3的按压防水。由于止水带3安装在与第一接触面s1垂直的第二接触面s2上,按压止水带3的压力来自于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沿径向v向的错位压力。当完成衬砌作业后,混凝土材料沿着拱形的二衬台车端板外周会自然使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在径向v方向受力,从而保证止水带3的防水密封能力。
21.通常在内模板1与外模板2的相对于接触面另一侧的表面上也设置有端面凹槽g2,用于在作业时安装止水带。
22.如图3所示的局部示意图,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一接触面s1和/或第二接触面s2上,沿第一接触面s1的拱形方向延伸布置多组连接螺栓4,以螺栓连接使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完成可靠固定。视情况可以在第二接触面s2错开内模板1上的螺栓固定点交替设置额外的螺栓连接,保证内模板1与外模板2的安装稳定。由于内模板1与外模板2基本上是钢板焊接而成的镂空模具,虽然本申请附图未示出螺栓连接处的具体形式,就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设置相应的通孔并预留安装空间属于常规设置。
23.上述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2)接触面中的止水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2)之间的接触面呈三段式设置,包括互相平行而错开距离设置的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面(s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s2)的第三接触面(s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面(s3)设置有用于容置止水带(3)的接触面凹槽(g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面(s3)与所述第一接触面(s1)垂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衬台车端头模板的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一接触面(s1)和/或第二接触面(s2)上,沿第一接触面(s1)和/或第二接触面(s2)的拱形方向(o)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栓连接,在第一接触面(s1)与第二接触面(s2)上间隔交替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衬台车端头模板,其包括内模板、外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接触面中的止水带,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的接触面呈三段式设置,包括互相平行而错开距离设置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三接触面。该二衬台车端头模板通过在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设置了多个不同的接触面不仅提高了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安装精度,而且可以将连接面与止水带安装面设置在不同的接触面上,避免了中埋式止水带与连接紧固装置之间可能发生的干涉。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槽设置在中间的接触面上,不需要直接依靠紧固拉力实现压力止水,降低了对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安装要求。求。求。


技术研发人员:裴维勇 文兴林 赵波 张劭谦 裴会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