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5495发布日期:2023-03-25 01: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定向井是在一个既定的方向上与井口垂线偏离一定的距离的井,定向井技术是当今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它是由特殊井下工具、测量仪器和工艺技术有效控制井眼轨迹,使钻头沿着特定方向钻达地下预定目标的钻井工艺技术。
3.申请号为:cn202122224644.7的中国授权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定向井打捞装置。涉及油田钻井工具技术领域。筒体的缸套内孔通过密封圈间隙配合连接活塞,缸套下侧开有扩大的台阶孔,台阶孔内通过密封圈过渡配合连接屏蔽筒,屏蔽筒下部有定位套螺纹连接在筒体底部,定位套下部设有直径缩小的台阶孔,活塞下部设有永磁体,圆柱形的永磁体位于屏蔽筒内,永磁体外圆与屏蔽筒内孔间隙配合连接,永磁体下端面设有销钉固定连接在屏蔽筒上。通过设置永磁体包含在锡青铜材料的屏蔽筒内切断磁路,在下井过程中打捞装置没有磁性,到达位置后,通过管柱打压打开磁路进行打捞,避免了打捞装置下井过程中吸附其他铁性杂质降低打捞磁力,提高打捞成功率。
4.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中解决了传统打捞装置下井过程中吸附其他铁性杂质降低打捞磁力的问题,但并未对打捞装置的底部进行闭合,从而导致在上升过程中打捞筒中的金属碎块容易被井内的液体冲击掉落,由此降低了打捞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包括打捞筒,所述打捞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方形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内侧壁铰接有传动杆;
7.所述打捞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打捞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打捞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外侧壁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
8.优选的:所述方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保护壳。
9.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通孔,所述通孔有多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方形块的两侧。
10.优选的:所述传动杆、所述第三铰接座和所述第一铰接座均有多个,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
11.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为半圆形,所述活动板有多个,所述活动板的直径小于所述打捞筒的直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铰接座沿所述第一滑动槽上下移动。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动槽,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二滑动槽上下移动。
14.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直径小于所述打捞筒的直径,所述保护壳位于所述打捞筒的中心。
15.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座有多个,所述第二铰接座对称设置在所述打捞筒底部。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杆内部设置螺纹孔,可以方便的将钻杆与连接杆快速稳定的连接,通过设置滑动块,在向井下运动时连接杆会推动滑动块向下运动时带动与第一铰接座铰接的传动杆向下运动,传动杆在通孔内移动并且向下运动时推动第三铰接座,从而使活动板绕第二铰接座的销轴转动,这时活动板远离打捞筒的底部形成开口状,无需任何的外部设置,开口简单,当金属碎块会进入到打捞筒的后,钻杆带动连接杆向上运动,这时弹簧推动滑动块复位,从而使活动板闭合打捞筒,打捞筒闭合后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捞筒内的金属碎块或其他杂物掉落回井内,从而避免二次打捞。
19.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三;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四。
25.附图标记:1、打捞筒;2、方形块;3、第一滑动槽;4、第二滑动槽;5、弹簧;6、滑动块;7、第一铰接座;8、传动杆;9、保护壳;10、通孔;11、第二铰接座;12、活动板;13、第三铰接座;14、连接杆;1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向井井下打捞限位装置,包括打捞筒1,打捞筒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块2,方形块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动槽3,方形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第二滑动槽4内部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6,滑动块6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7,第一铰接座7的内侧壁铰接有传动杆8;
29.打捞筒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打捞筒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打捞筒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座11,第二铰接座11的外侧壁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座13,第三铰接座13与传动杆8的一端铰接,保护壳9的直径小于打捞筒1的直径,保护壳9位于打捞筒1的中心,第二铰接座11有多个,第二铰接座11对称设置在打捞筒1的底部。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方形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5,连接杆14贯穿保护壳9,连接杆14贯穿第二滑动槽4,连接杆14沿第二滑动槽4上下移动,通过螺纹孔15方便工作人员将钻杆与连接杆14稳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传动杆8贯穿通孔10,通孔10有多个,通孔10位于方形块2的两侧,传动杆8、第三铰接座13和第一铰接座7均有多个,传动杆8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7铰接,传动杆8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接座13铰接,通过设置传动杆8可以方便活动板12快速的打开或者闭合打捞筒1。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活动板12为半圆形,活动板12有多个,活动板12的直径小于打捞筒1的直径,第一铰接座7贯穿第一滑动槽3,第一铰接座7沿第一滑动槽3上下移动。
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弹簧5的一端与滑动块6固定连接,弹簧5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槽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5可以快速推动滑动块6复位,从而使活动板12闭合打捞筒1。
3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
35.第一步:工作人员将钻杆的一端旋入螺纹孔15,使打捞杆与连接杆14螺纹连接,从而方便钻杆带动打捞筒1向井下运动;
36.第二步:打捞筒1在钻杆的推动下持续向井下运动,打捞筒1在向下运动时井内混合液体的阻挡,从而使连接杆14挤压滑动块6,滑动块6在挤压下推动弹簧5沿第二滑动槽4向下运动,滑动块6向下运动时带动第一铰接座7沿第一滑动槽3向下移动,第一铰接座7推动与之铰接的传动杆8向下运动,传动杆8在通孔10内移动并且向下运动时推动第三铰接座13,从而使活动板12绕第二铰接座11的销轴转动,这时活动板12远离打捞筒1的底部形成开口状态;
37.第三步:当打捞筒1到达井底时,因为活动板12没有闭合打捞筒1,所述打捞筒1成开口状态,这时井底的金属碎块会进入到打捞筒1的内部;
38.第四步:当金属碎块会进入到打捞筒1后,钻杆带动连接杆14向上运动,连接杆14向上运动时,不在挤压滑动块6,弹簧5推动滑动块6复位,第一铰接座7沿第一滑动槽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与之铰接的传动杆8向上运动,传动杆8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三铰接座13向上
运动,从而使活动板12闭合打捞筒1;
39.第五步:当打捞筒1出井后,工作人员将钻杆和连接杆14分离,然后向前推动连接杆14,从而使活动板12不在闭合打捞筒1,这时将金属碎块从打捞筒1中取出。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