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7107发布日期:2023-04-29 20:5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盾构反力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


背景技术:

1、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开挖,利用盾构机掘进,始发阶段避免不了采用反力系统,在盾尾后方1m左右位置布置一处钢制反力架,反力架背部地铁车站底板及中板间设置水平向及斜向钢支撑,为盾构始发提供足够的反力。现有的盾构始发多数位于地铁车站内,可布置反力支撑体系来提供足够的反力,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圆形工作井盾构始发技术越来越普遍,原有反力支撑体系无法满足需求。

2、中国专利cn 211230467 u一种反力架斜撑与混凝土的连接固定装置,其包括盾构机末端连接反力架,反力架通过斜撑杆与主体结构底板固定,主体结构底板上设有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底板表面开设有孔,孔内通过植筋胶固定有圆钢,圆钢的长度大于孔的深度,圆钢上端固定有钢板,钢板的厚度与圆钢伸出混凝土底板的长度相当,钢板上预先开设有与圆钢对应的通孔,圆钢顶端伸入到通孔内与钢板满焊固定,钢板与斜撑杆底端满焊固定;本实用新型中中反力架斜撑杆底部设定位置自由,操作简单,可以根据盾构机掘进推力的需求,适当做出调整,可以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盾构机,同时解决了因施工单位的不同,进场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底板钢板未预埋的问题,效果显著,适用性较强。但是圆形工作井盾构始发不便于设置固定反力架的预埋钢板,导致原有反力支撑体系无法满足需求,故而提出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解决圆形工作井盾构始发不便于设置固定反力架的预埋钢板,导致原有反力支撑体系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包括:反力架主体,所述反力架主体两侧的框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锚索结构,反力架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锚索结构末端的锚具,所述锚索结构的前端延伸至反力架主体的前侧并固接于始发井的侧壁中。

3、优选方案中,所述反力架主体背面两侧的框架上还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地面的预埋件固接。

4、优选方案中,所述锚索结构包括锚索、套装在锚索外部的塑料套管,以及填充设置在塑料套管位于侧壁中的用于与始发井侧壁相固定的锚固体,锚索的两端均延伸至塑料套管的外部,锚索的末端通过锚具与反力架主体相固定,锚具与反力架主体之间还设置有垫板,锚索的前端通过锚固体与始发井的侧壁固接。

5、优选方案中,所述塑料套管的内径大于锚索外径5~10mm。

6、优选方案中,所述锚索由若干个锚索隔离架、放置在锚索隔离架一个凹槽中的第一注浆管、放置在锚索隔离架其余凹槽中的若干个钢绞线,以及放置在锚索隔离架中心孔洞的第二注浆管,锚索隔离架的外部绑扎有火烧丝。

7、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注浆管前端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梅花形布置的出桨孔,出桨孔的外部设置有密封胶布。

8、优选方案中,所述钢绞线的外部设置有防锈涂层,防锈涂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9、优选方案中,所述塑料套管中锚固体的起始处设置有缠绕在钢绞线外部的密塞胶布。

10、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注浆管与第二注浆管的长度均位于钢绞线的长度相适配,且第一注浆管为钢管,第二注浆管为pvc管。

11、优选方案中,所述钢绞线与第一注浆管位于塑料套管外的前端通过火烧丝绑扎。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通过设置有反力架主体、斜向支撑杆、锚索结构,将反力架主体立于盾构机后方,反力架主体立柱后侧采用斜向支撑杆支撑,前侧与侧墙间使用锚索结构进行拉锚,其中锚索结构一段植入侧墙内,另一侧与反力架进行拉结,可满足盾构始发阶段的受力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包括:反力架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反力架主体(1)两侧的框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锚索结构(3),反力架主体(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锚索结构(3)末端的锚具(4),所述锚索结构(3)的前端延伸至反力架主体(1)的前侧并固接于始发井的侧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力架主体(1)背面两侧的框架上还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斜向支撑杆(2),斜向支撑杆(2)的另一端与地面的预埋件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锚索结构(3)包括锚索(31)、套装在锚索(31)外部的塑料套管(32),以及填充设置在塑料套管(32)位于侧壁中的用于与始发井侧壁相固定的锚固体(35),锚索(31)的两端均延伸至塑料套管(32)的外部,锚索(31)的末端通过锚具(4)与反力架主体(1)相固定,锚具(4)与反力架主体(1)之间还设置有垫板(33),锚索(31)的前端通过锚固体(35)与始发井的侧壁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套管(32)的内径大于锚索(31)外径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锚索(31)由若干个锚索隔离架(311)、放置在锚索隔离架(311)一个凹槽中的第一注浆管(313)、放置在锚索隔离架(311)其余凹槽中的若干个钢绞线(312),以及放置在锚索隔离架(311)中心孔洞的第二注浆管(314),锚索隔离架(311)的外部绑扎有火烧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注浆管(314)前端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梅花形布置的出桨孔,出桨孔的外部设置有密封胶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绞线(312)的外部设置有防锈涂层,防锈涂层的厚度不小于2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套管(32)中锚固体(35)的起始处设置有缠绕在钢绞线(312)外部的密塞胶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注浆管(313)与第二注浆管(314)的长度均位于钢绞线(312)的长度相适配,且第一注浆管(313)为钢管,第二注浆管(314)为pvc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绞线(312)与第一注浆管(313)位于塑料套管(32)外的前端通过火烧丝绑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盾构始发井反力架受力结构,包括:反力架主体,所述反力架主体两侧的框架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锚索结构,反力架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锚索结构末端的锚具,所述锚索结构的前端延伸至反力架主体的前侧并固接于始发井的侧壁中。通过设置有反力架主体、斜向支撑杆、锚索结构,将反力架主体立于盾构机后方,反力架主体立柱后侧采用斜向支撑杆支撑,前侧与侧墙间使用锚索结构进行拉锚,其中锚索结构一段植入侧墙内,另一侧与反力架进行拉结,可满足盾构始发阶段的受力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曲林君,张岩,周斌,周虎,宋虎,徐少红,丁宇,郭聪伟,黄有为,唐子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