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9625发布日期:2023-10-22 00:1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矿生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综掘机截割完岩石后,通常需要先进行临时支护。现有技术中的综掘机的主支护装置在完全升起时只能支护半圆拱巷道顶部的部分区域,护顶面积有限,从巷道肩窝到主支护部的边缘还是存在安全盲区,巷道肩窝处属于空顶范围,存在片帮、矸石掉落风险,作业人员在进行锚杆、锚索支护时站在空顶下作业存在安全风险,尤其是围岩松软破碎时,更易发生矸石掉落,出现伤人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主支护部不能对巷道顶部两侧区域进行支护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主支护部,可升降地设置在综掘机的车体上,主支护部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护;副支护部,副支护部包括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分别设置在主支护部的两侧,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均可摆动地设置,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进行支护。

3、进一步地,第一副支护结构包括副支护梁和驱动部,副支护梁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驱动部的一端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驱动部的另一端和副支护梁转动连接,驱动部驱动副支护梁摆动,以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一侧进行支护。

4、进一步地,副支护梁包括第一支护侧梁、第二支护侧梁、第三支护侧梁和连接梁,第一支护侧梁、第二支护侧梁和第三支护侧梁依次并排设置,第一支护侧梁的一端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护侧梁的另一端和连接梁连接,第二支护侧梁的一端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护侧梁的另一端和连接梁连接,第三支护侧梁的一端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第三支护侧梁的另一端和连接梁连接;第二副支护结构和第一副支护结构的结构相同。

5、进一步地,驱动部为第一液压伸缩油缸,第一液压伸缩油缸的缸体和主支护部转动连接,第一液压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和第二支护侧梁转动连接,第一液压伸缩油缸驱动第二支护侧梁摆动。

6、进一步地,第一支护侧梁、第二支护侧梁和第三支护侧梁的长度均为860mm-870mm,连接梁的长度为1600mm-1700mm。

7、进一步地,主支护部包括升降梁、主支护梁和第二液压伸缩油缸,升降梁的一端和综掘机的车体连接,升降梁的另一端和主支护梁转动连接,升降梁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主支护梁升降,第二液压伸缩油缸的缸体和升降梁转动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和主支护梁转动连接,主支护梁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护。

8、进一步地,主支护梁包括主支护框和多个防护梁,多个防护梁间隔设置在主支护框的腔体内,主支护框的一端和升降梁转动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和主支护框转动连接,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分别设置在主支护框的两侧。

9、进一步地,主支护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主支护梁、第二主支护梁、第三主支护梁和第四主支护梁,第一主支护梁和第一副支护结构转动连接,第三主支护梁和第二副支护结构转动连接,第四主支护梁和升降梁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护帮板和第三液压伸缩油缸,护帮板和主支护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液压伸缩油缸的缸体和防护梁转动连接,第三液压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和护帮板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主支护部,可升降地设置在综掘机的车体上,主支护部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护;副支护部,副支护部包括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分别设置在主支护部的两侧,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均可摆动地设置,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进行支护。采用该方案,将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分别设置在主支护部的两侧,能够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进行支护,这样作业人员在进行锚杆、锚索支护时站在空顶下作业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矸石掉落伤人的安全事故。利用本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主支护部不能对巷道顶部两侧区域进行支护的问题。其中,主支护部和副支护部的支护共同形成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支护结构(21)包括副支护梁(211)和驱动部,所述副支护梁(211)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和所述副支护梁(21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副支护梁(211)摆动,以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一侧进行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护梁(211)包括第一支护侧梁(2111)、第二支护侧梁(2112)、第三支护侧梁(2113)和连接梁(2114),所述第一支护侧梁(2111)、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和所述第三支护侧梁(2113)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支护侧梁(2111)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护侧梁(2111)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梁(2114)连接,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梁(2114)连接,所述第三支护侧梁(2113)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护侧梁(2113)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梁(2114)连接;所述第二副支护结构(22)和所述第一副支护结构(21)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第一液压伸缩油缸,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油缸的缸体和所述主支护部(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和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油缸驱动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侧梁(2111)、所述第二支护侧梁(2112)和所述第三支护侧梁(2113)的长度均为860mm-870mm,所述连接梁(2114)的长度为1600mm-17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护部(10)包括升降梁(11)、主支护梁(12)和第二液压伸缩油缸(13),所述升降梁(11)的一端和所述综掘机(50)的车体连接,所述升降梁(11)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支护梁(12)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梁(11)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所述主支护梁(12)升降,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油缸(13)的缸体和所述升降梁(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油缸(13)的伸缩杆和所述主支护梁(12)转动连接,所述主支护梁(12)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护梁(12)包括主支护框(121)和多个防护梁(122),多个所述防护梁(122)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支护框(121)的腔体内,所述主支护框(121)的一端和所述升降梁(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油缸(13)的伸缩杆和所述主支护框(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支护结构(21)和所述第二副支护结构(22)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支护框(12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护框(121)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主支护梁(1211)、第二主支护梁(1212)、第三主支护梁(1213)和第四主支护梁(1214),所述第一主支护梁(1211)和所述第一副支护结构(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主支护梁(1213)和所述第二副支护结构(2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主支护梁(1214)和所述升降梁(11)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护帮板(30)和第三液压伸缩油缸(40),所述护帮板(30)和所述主支护框(1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油缸(40)的缸体和所述防护梁(1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油缸(40)的伸缩杆和所述护帮板(30)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支护结构(21)和所述第二副支护结构(22)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顶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主支护部,可升降地设置在综掘机的车体上,主支护部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护;副支护部,副支护部包括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分别设置在主支护部的两侧,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均可摆动地设置,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用于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进行支护。采用该方案,第一副支护结构和第二副支护结构能够对巷道顶部的中间区域的两侧进行支护,这样作业人员在进行锚杆、锚索支护时站在空顶下作业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矸石掉落伤人的安全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孟兴国,蒙鹏科,刘晓明,王论,郭新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