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管子灌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288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砼管子灌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地基基础中所使用的砼管子灌注组合桩。
现一般土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桩型多为予制桩或沉管灌注桩,它们各有特点又各有局限性。当使用予制桩时由于地基持力层起伏较大将导致沉桩困难和予制桩截桩困难,成本高。而当地基持力层较深、桩长超过一般灌注桩的地质条件时又不能使用。对施工现场邻近建筑物有保护要求,不应受到挤压破坏等,上述二类桩型都满足不了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两类不同桩的特有性能,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承载能力更大,更经济合理的新型桩基型式,砼管子灌注组合桩。在保证桩基有同样承载力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节约20~3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结构性能、荷载要求、选择适当的桩靴结构(或不用桩靴)及予应力砼管子桩。将桩靴与管子桩末端用电焊连结,管子桩的首端通过连结件与灌注桩连结,即构成砼管子灌注组合桩。或管子桩直接与予制桩相连结构成。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A系列组合桩)。
桩靴(1)、管子桩(2)、连结件(3)、灌注桩(4)。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B系列组合桩)。
圆柱予制桩(5)。
图3、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C系列组合桩)。
图4、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D系列组合桩)。
桩靴(6)。
图5、连结件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参照
图1、2、4,桩靴(1)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A系列组合桩,此系列桩主要用于地基持力层原因或桩长大大超过灌注桩适用范围,而需要应用灌注桩(4)的工程桩基,如
图1所示。
桩靴(1)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直接与灌注桩(4)(或圆桩予制桩)相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B系列组合桩,此系列桩完整地保持了管子桩(2)特点,并对在持力层起伏难以用标高控制的工程桩,可事先予制圆柱予制桩(5)或采用灌注桩(4)故可标高控制又可保证与基础承载面的连结质量,如图2所示。
桩靴(6)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D系列组合桩,此系列桩主要用在要充分利用桩端承载力及减少桩尖刺入破坏,因而采用桩靴(6),通过扩大桩端的支承面及平底来达到提高桩承载力20~35%,如图4所示。
上述的予制桩采用管子桩(2),首末端有底板(或环型连接筋),此桩可由专业化工厂批量生产成型的薄壁或厚壁管子桩,再送到施工现场,可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在施工现场再将桩靴(1)或桩靴(6)与管子桩末端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用电焊相连结,桩靴(1)为圆锥桩尖,或平底桩尖,桩靴(6)的桩尖为钝角的大头桩靴。
参照图3,采用无桩靴的桩身,管子桩(2)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C系列组合桩,此系列桩主要用于保护施工现场邻近已有的建筑物。因开口管子桩的空心部分进土,减少了土体排斥体积,从而达到减轻由于土体挤压对邻近建筑物的挤压破坏,另外也适用于布桩密度较大的工程项目采用,如图3所示,管子桩(2)的长度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土塞情况,桩端承载力选定。
参照图5,连接件(3)为圆柱形予制件,里面有钢筋,下端有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管子桩(2)首端底板或环型连接筋与连结件(3)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用电焊相连结,连结件(3)上端与灌注桩(4)按一般沉管灌注桩工艺灌注成型。
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需要,选择适合的不同系列的桩身、不同结构的桩靴,然后按照普通予制桩,沉管灌注桩施工要求及所要求使用的机械,施工方法进行沉桩及灌注桩施工。
此桩是采用予制桩与灌注桩结合起来使用的结构,因此具备二种桩的特点,予制桩采用薄壁或厚壁管子桩,能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施工方便。它拓宽了予制桩、灌注桩的应用范围,解决了予制桩由于地基持力层起伏较大造成的沉桩、截桩及管桩与承台连接困难,开创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承载能力更大、更经济合理的新型桩基型式,此施工工艺成熟,易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地基基础中所使用的桩砼管子灌注组合桩,由桩身、桩靴组成,其特征在于a、桩靴(1)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A系列组合桩,b、桩靴(1)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直接与灌注桩(4)相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B系列组合桩,或予制桩与圆柱予制桩(5)直接相连结,c、采用无桩靴的桩身,予制桩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C系列组合桩,d、桩靴(6)与予制桩相连结,予制桩通过连结件(3)与灌注桩(4)连结成一整体的桩身,构成D系列组合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桩靴(1)为圆锥尖或平底尖,桩靴(6)的桩尖为钝角的大头桩靴,连结件(3)为里面有钢筋、下端有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的圆柱形予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予制桩为管子桩(2),首末端有底板或环型连接筋,桩靴(1)或桩靴(6)与管子桩(2)末端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用电焊相连结,管子桩(2)首端底板或环型连接筋与连结件(3)底板或环型连接筋用电焊相连结,连结件(3)上端与灌注桩(4)按一般沉管灌注桩工艺灌注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工程地基基础中所使用的桩,砼管子灌注组合桩,将不同形式的桩靴焊在预制桩上(或无桩靴),预制桩采用工厂化生产,节省材料,降低造价,施工方便的管子桩。预制桩通过连结件与灌注桩连结成整体的砼管子灌注组合桩,制成A、B、C、D系列桩分别用于不同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要求及对邻近建筑物有保护要求的地方,将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桩结合起来使用,开辟了一种适用范围广、承载能力更大、更经济合理的新型桩基型式。
文档编号E02D5/50GK2080530SQ90217828
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9日
发明者钱久军, 张朝平, 宋炳福, 谢小锋, 许文静 申请人:宁波市住宅建设公司勘测设计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