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18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巷用支护,特别涉及一种井巷用柔性胀壳机械式端头锚固锚杆支护。
井巷用钢性支护有倒楔式,树脂式,水泥药卷式等锚杆及架棚支护形式,在使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锚固力不稳定,成本高,安装困难,让压支护性差等不足而影响使用和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具有锚固力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安装方便,有增阻位移让压支护特性而更适用于井巷使用,有利安全生产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的胀壳由有锥台形内孔和尾锥台体的圆柱形壳体与另一件锥台体组成,锥台体和壳体锥台形孔的锥度在13-130之间。壳体上部开有互为90°的4条纵向胀缝和两条沿圆周分布的折断槽,下部对开2条纵向胀缝。胀壳的锥台体用绳体与带孔杆体联接,杆体孔径在3-30mm之间。
这种机构式端头锚固锚杆是用外力通过锥台体与壳体的斜面作用胀紧胀壳靠摩擦阻力来产生锚固力的,壳体上的胀缝和折断槽可以横向胀开和纵向折断或变形,起到减小安装阻力,提高钻孔利用率和增加锚固力的作用,当旋紧螺帽或围岩变形时,杆体和绳体联接锥台体在壳体内移动,壳体压强随之增加并发生一定量的压缩变形,产生摩擦阻力随着锥台体位移量的增加而加大的增阻位移特性,这种特性有利于让压支护。


图1示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结构图。
图2示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锥台体结构图。
图3示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壳体结构图。
图4示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杆体结构图。
图中,1-楔体;2-锥台体;3-壳体;4-杆体;5-绳体;6-垫板;7-折断槽;8-锥台孔;9-胀缝;10-尾锥台体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方式进行说明。
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使用前把绳体(5)一端穿入杆体(4)中孔并一同压扁,另一端穿入锥台体(2)楔形孔,用楔体(1)打紧联接。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安装时,首先清除钻孔内煤、矸、粉尘等异物,然后把壳体(3)从杆体(4)端穿入绳体(5)并与锥台体(2)组成胀壳,把杆体(4)和绳体(5)穿入锚具后,用锚具轻轻把胀壳送入钻孔底,手工捣紧后利用风镐,大锤或斧子的冲击力进一步捣紧,最后上垫板(6)用搬手旋紧杆体(4)的圆缺段,用另一把搬手旋紧螺帽到规定锚固力。
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使用单胀壳能达到设计规范规定的F=39.2KN锚固力,可用锚网,锚托板,锚梁,锚喷等支护,还可通过增加壳体使用量等措施来增加锚固力。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特点1、锚固力大并有增阻位移特性,使用单胀壳就能满足井巷设计要求,有增阻位移特性更适于井巷让压支护需要。
2、缩短安装时间,本锚杆安装时间为40秒,是其它锚杆安装时间的5%~50%。
3、适用范围广,适用于井巷各种岩性和不同直径钻孔的安装使用。
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满足井巷支护设计规范,可利用再生塑料,废旧钢绳,短钢筋制作,可用于锚网、锚梁,锚托板,锚喷等多种支护形式,亦可用于重物吊挂,稳固设备基础等,易于制造和推广使用,有利于井巷锚杆锚喷工作的发展。
权利要求1.一种由楔体(1)、锥台体(2)、壳体(3)、杆体(4)、绳体(5)、垫板(6)组成的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锚杆胀壳由有锥台形孔和尾锥台体的圆柱形壳体(3)与锥台体(2)组成,壳体锥台形孔和锥台体的锥度在1∶3-1∶30之间,壳体上部开有互为90度的四条纵向胀缝和两条沿径向分布的折断槽,下部对开两条纵向胀缝;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带孔杆体(4)用绳体(5)与有楔形内孔的锥台体(2)用楔体联接,带孔杆体(5)的孔径在3-30mm之间;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可用于单锚支护,也可用于锚网,锚梁,锚喷支护,还可用于吊挂重物和稳固设备基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井巷用支护,特别涉及一种井巷用柔性胀壳机械式端头锚固锚杆支护。
井巷用柔性胀壳锚杆由楔体(1)、锥台体(2)、壳体(3)、杆体(4)、绳体(5)、垫板(6)组成。本锚杆由外锥台体和有锥台形内孔的壳体组成胀壳,壳体上开有六条胀缝和两条折断槽,起到减少安装阻力,增加锚固力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满足井巷支护设计规范,适用于名种岩性的锚杆、锚喷支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E21D17/00GK2138192SQ9221083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8日
发明者于凯 申请人:于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