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916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领域岩矿大块二次破碎的碎石机的主要部件,它由座圈、冲锤,导向装置,驱动装置以及行程控制装置组成。
中国专利91106882.1公开了一种落锤式冲击器(见图3);钢丝绳40一端栓紧锤体37穿过导向筒38的内腔和其上的定滑轮41,另一端连接驱动器39的绳轮;导向筒38的下端安装座圈34,其间装有缓冲垫36及缓冲柱塞35,其冲锤的冲击破碎行程由安装在其上的行程泵42及行程控制阀44控制实现。
虽然这种冲击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但是其冲击能只能有级可调,要提高冲击能只有增大冲锤的质量与冲击行程才能实现,而如此设计则受到冲击器的结构尺寸的限制,否则,冲击器的结构体积将趋于庞大,且导向筒的加工难度大,不便于设计冲击能大的冲击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落锤式冲击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紧凑合理,加工难度减小,而且冲击行程缩短,冲击能增大,防空打和缓冲功能均可以有效实现,作业稳定可靠,使二次破碎碎石机的碎石效率高,破碎能力大的冲击器。
本发明上述目的达到的技术方案是冲击器由座圈,冲锤,导向装置,活塞式驱动装置与行程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3的底部用螺栓紧固连接座圈1,其内部装有由外力驱动上下运动的冲锤2,其侧面安装有控制冲锤上下运动的行程控制装置,其顶部通过法兰与活塞式驱动装置相连,并用螺栓固定;
活塞式驱动装置之活塞5的下部为球形,其球头与冲锤2的球窝接合,通过两件半卡环14抱紧,再套之钢套15,使活塞5和冲锤2联为一体,弹性挡圈4装在钢套15的上部,并卡入半卡环14;驱动控制块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6的顶部;其内安装的插装阀Z1、Z2与行程控制装置配合;其侧面安装着固定在缸体6上的托架10托起的,并由扣带8扣紧的蓄能器9;缸体6的下端套装在缓冲座13中,半卡环11的下端卡在缓冲座13的环形槽内,上端压住缸体6的中间台肩,外围套有套环12,将两半环11联为一体;
行程控制装置之杠杆16的前端铰轴联接滚轮18,与冲锤2接触;杠杆16的另一端通过连杆17与两位四通换向阀19的阀芯相连接;
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冲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冲击器控制原理图。
图1描述了本发明冲击器的整体结构。它由座圈,冲锤,导向装置,活塞式驱动装置与行程控制装置构成。
导向装置3的底部用螺栓紧固连接座圈1,其内部装有由外力驱动上下运动的冲锤2,其侧面安装有控制冲锤2上下运动的行程控制装置,其顶部通过法兰与活塞式驱动装置相连,并用螺栓固定。
活塞式驱动装置由活塞5,缸体6,驱动控制块7,蓄能器9,托架10,扣带8,半卡环11(2件),套环12,缓冲座13构成。活塞5的下部为球形,其球头与冲锤2的球窝接合,通过两件半卡环14抱紧,再套之钢套15,使活塞5和冲锤2联为一体,弹性挡圈4装在钢套15的上部,并卡入半卡环14内,防止钢套在冲击器工作时弹出;驱动控制块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6的顶部;其内安装的插装阀Z1、Z2与行程控制装置配合,控制活塞5的上腔通压力油或通回油,从而实现冲锤的运动控制;其侧面安装着固定在缸体6上的托架10托起的,并由扣带8扣紧的蓄能器9;缸体6的下端套装在缓冲座13中,半卡环11的下端卡在缓冲座13的环形槽内,上端压住缸体6的中间台肩,外围套有套环12,将两半环11联为一体,如此形成缸体6在缓冲座13内的运动行程(即缓冲行程)。
行程控制装置包括杠杆16,连杆17,滚轮18,两位四通换向阀19,杠杆16的前端铰轴联接滚轮18,可绕轴转动,与冲锤2接触,产生滚动摩擦;杠杆16的另一端通过连杆17与两位四通换向阀19的阀芯相连接;当冲锤2压住滚轮18使杠杆16产生摆动时,连杆17带动阀芯产生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二位四通换向阀19的换向。
图2描述了本发明冲击器由操作换向阀27控制的工作状况。
1、冲锤上升冲锤2处于下端位置时,其上锥面23压住滚轮18,由于杠杆的作用使行程控制机构中的二位四通换向阀19位于“上位”,这时,将换向阀27的手柄拨到“上位”位置,压力油一方面经换向阀27及行程控制机构作用于驱动器控制块7中Z2的控制腔,使Z2关闭,另一方面,经主油路进入驱动器下腔28,并与蓄能器17相通,此时,由于Z1的控制腔经二位四通换向阀通回油,使驱动器的上腔26通回油,因此,驱动器的活塞5上升,带动冲锤2上升。由于冲锤2上升时所需流量较少,多余的压力油进入蓄能器9中储蓄起来。
2、冲锤冲击当冲锤2上升,其下锥面22压位滚轮18,直到通过杠杆机构使二位四通阀换向而位于“下位”,此时,驱动器控制块7中Z1的控制腔通压力油,使Z1关闭,而Z2的控制腔通回油,同时在压力油的作用下Z2打开,这样,主油路的压力油同时进入驱动器的下腔28和上腔26,此时,驱动器相当于一个差动液压缸,由于上腔26的作用面积远远大于下腔28的作用面积,于是,活塞5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往下作加速运动,驱动冲锤2向下冲击。随着活塞5的运动速度的加大,上腔26所需的压力油增多,此时,蓄能器9与液压泵21同时对其供油,以保证驱动器有足够的驱动力。
当冲锤2的上锥面23再次压住滚轮18,使换向阀19换向时,驱动器再次呈现使冲锤上升的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冲锤2的连续冲击。
3、单打控制冲锤2的单次冲击则需通过操作换向阀27的手柄来控制,即将手柄拨向“上位”位置后,当冲锤下落冲击岩石后,将手柄拨到“中位”,由于压力油同时进入驱动器控制块7中Z1,Z2的控制腔,使Z1,Z2同时关闭,这时,驱动器上腔26封闭,使驱动器活塞停止运动。
4、防空打控制当岩石被击碎后,冲击器若不能自动停止冲击,则其再次的冲击就全部作用在设备自身上,而损坏机件。本冲击器本身具有自动防空打的功能。在发生空打现象,驱动器的活塞5快速向下运动,当活塞5表面压住其下腔28的进油道25时,下腔28成为一封闭腔,这样,即使阀27的手柄处于“下位”位置,活塞5的下腔28也无法进压力油,使冲锤不能再次上升,因而实现了防空打控制。若要再次冲击,则将冲锤顶起,使下腔28的进油道25脱离活塞5的表面,使下腔28再次进压力油。
5、缓冲措施在作业过程中,空打现象总是难免的,如果没有缓冲措施,则冲锤的冲击能全部由设备自身承受。本冲击器具有两级缓冲功能,首先,当空打发生后,如前所述,活塞5的表面密封进油道25,使下腔28变成封闭腔,此时,封闭腔中的液压油就相当一个弹性系数较大的缓冲弹簧,而吸收冲锤的一部分能量,此为一级缓冲;当该封闭腔的液压油压缩到一定量,剩余的能量使冲击器活塞5带动缸体6一起运动。这时,由于缸体下腔24为常压腔,作用在缸体环形面积上的力使冲锤等作减速运动,从而实现了第二级缓冲。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矿领域岩矿大块二次破碎的碎石机的冲击器由座圈,冲锤,导向装置,活塞式驱动装置与行程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3的底部用螺栓紧固连接座圈1,其内部装有由外力驱动上下运动的冲锤2,其侧面安装有控制冲锤2上下运动的行程控制装置,其顶部通过法兰与活塞式驱动装置相连,并用螺栓固定;活塞式驱动装置之活塞5的下部为球形,其球头与冲锤2的球窝接合,通过两件半卡环14抱紧,再套之钢套15,使活塞5和冲锤2联为一体,弹性挡圈4装在钢套15的上部,并卡入半卡环14;驱动控制块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6的顶部;其内安装的插装阀Z1、Z2与行程控制装置配合;其侧面安装着固定在缸体6上的托架10托起的,并由扣带8扣紧的蓄能器9;缸体6的下端套装在缓冲座13中,半卡环11的下端卡在缓冲座13的环形槽内,上端压住缸体6的中间台肩,外围套有套环12,将两半环11联为一体;行程控制装置之杠杆16的前端铰轴联接滚轮18,与冲锤2接触;杠杆16的另一端通过连杆17与两位四通换向阀19的阀芯相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采矿领域岩矿大块二次破碎的碎石机的冲击器,由座圈,冲锤,导向装置,活塞式驱动装置与行程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3的底部用螺栓紧固连接座圈1,其内部装有由外力驱动上下运动的冲锤2,其侧面安装有控制冲锤2上下运动的行程控制装置,其顶部通过法兰与活塞式驱动装置相连,并用螺栓固定,采用本冲击器使碎石机的碎石效率高,破碎能力增大。
文档编号E21C37/00GK1102868SQ9311561
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8日
发明者何清华, 朱建新, 胡均平, 陈泽南 申请人:中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