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538491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
目前,世界上灌注混凝土桩的方法很多,如中国专利CN86100705提供的一种钻孔压浆成桩法,是将钻孔至预定深度,在提钻的同时通过设在钻头的喷嘴高压喷液至无塌孔危险位置,在放置钢筋笼和填满粒料后,再通过至少一根直通到孔底的注浆胶管作二次补浆,至浆液达到孔口。此种方法进行二次补浆,消耗了一部分浆液,补浆过程中又从孔口溢出一部分浆液,由于技术指标限制,不能再利用,因此又损失了一些浆液,并且灌注的桩体的机配为无沙混凝土桩,在强度上低于相同条件下的有沙混凝土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水泥浆护壁,并与混凝土二次搅拌形成一种新的机配比的钢筋混凝土桩的灌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钻孔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内的喷嘴向孔内高压喷注水灰比为0.5~0.7的水泥浆液,每次提钻高度和注入水泥浆液高度成正比,钻头始终埋在水泥浆液中1.5~2m处,当水泥浆能立住壁后,把预制好的钢筋笼放入孔内,然后向孔内投放搅拌好的混凝土,其标号为50~200#,投放的混凝土每2~3米深为一层,振捣一次,至灌注到标高为止。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注入的水泥浆液压力在1~25MPa/cm2范围内,如果发现刚灌注的桩头有沙的悬浮,可投入部分碎石,复捣后成桩。桩孔口处开有通道,此通道与蓄浆池连通,在二次投放混凝土以及后面投放碎石溢出的水泥浆液可顺孔口开的通道流入蓄浆池,此回收浆液可用来搅拌生产二次投放的混凝土。
本发明提出的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采用钻孔后从孔底高压喷注水泥浆液护壁,对四周的土壤有一个很强的渗透作用,使孔壁完整无损。在此基础上二次投放混凝土并回收外溢的水泥浆液进行再利用,这比采用水泥浆液二次补浆区别在于节约了二次补浆的水泥浆液,回收了外溢的水泥浆液再利用,两项合计占总用浆量的30~40%,桩体机配比更加完善,为有沙混凝土桩,提高了桩体强度。与普通桩形相比,用本发明灌注的桩形提高承载力1.5~1.8倍。


图1为水泥护壁成桩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实施例灌注φ600毫米,长10米的护壁桩。地质条件轻亚粘土,天然含水率3.5%,地下水1米。地耐力R值14吨。长螺旋钻1钻孔至设计要求后,高压灌注调制好的水泥浆液7,压力为10MPa/cm2,灌注水泥浆液7至不塌处,向孔内放置钢筋笼2,然后投放搅拌好的混凝土3,投料3米时,用振捣器6振捣一次,一直投到桩顶成桩。如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分A、B、C、D四个步骤,A钻孔;B提钻注浆;C下钢筋笼;D分层振捣。溢出的水泥浆液经通道4进入蓄浆池5。所灌注的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6,采用425号普通水泥,混凝土标号80#,塌落度为2,其石、沙、浆比例为1∶0.3∶0.6。测试方法按JGJ4-80规程操作,垂直静载荷达到设计标准,为80吨,桩体原设计强度为200#100%,现达到124~146%。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钻孔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内的喷嘴向孔内喷注高压浆液至不塌孔位置,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放置于孔内,其特征在于喷注的浆液水灰比为0.5~0.7的水泥浆液,在钢筋笼放置好后,向孔内投放搅拌好的混凝土,其标号为50~200#,投放的混凝土每2~3米深为一层,振捣一次,至灌注到标高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注混凝土后,对于沙悬浮的桩头,可投入孔中部分碎石,重新振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孔口处开有通道4,此通道与蓄浆池5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的方法钻孔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内的喷嘴向孔内喷水灰比为0.5~0.7的水泥浆液,在钢筋笼放置好后,向孔内投放搅拌好的混凝土,投放的混凝土2~3米深为一层,振捣后灌注到桩高为止,使用本方法能在流沙、地下水、淤泥、沙砾石等不利地质条件下顺利成桩,既保证桩体与土体的紧密结合,又能节约原材料,而桩的承载力也有提高。
文档编号E02D5/34GK1101392SQ9311583
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6日
发明者刘孝先, 刘润郊 申请人:刘孝先, 刘润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