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扶平车的角铁轨道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094阅读:18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人扶平车的角铁轨道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扶平车的角铁轨道提升装置。
传统的斜井(平巷)提升或地面矿车运输皆采用轻轨道,目前全国各地年产量小于2万吨的斜井开拓矿井,尤数乡镇小煤矿甚多,这类小矿井,由于矿小、资金不裕无力一次性大批投入,且按自身之生产能力考虑,用不着采用生产能力大3--4倍的轻轨道矿车提升方式,国为该提升(运输)方式,井巷建设或改造或改造工程量大,投资亦大,且工期较长,所以,照用原来的人扶平车,绞车提升方式尚可满足暂时的产量要求,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提升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人扶平车的提升方式提升能力很小,(一次只提升一小平车),不能满足矿井产量扩大的要求,而且工人在坡度较大的斜坡路上掌握平车平衡,行走非常吃力,倘若体力支持不住,将会造成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极不安全的提升方式,不符合国家制定的安全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斜井(平巷)之解放笨重体力劳动,提高提升运输能力的不用人扶平车的角铁轨道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两条角铁背平行于背,按略大于平车轮距铺设在斜井(平巷)底板上,把两重车之车把与车把用刚性只卡箍卡死编为一组,组成一四轮双斗稳定车箱,自掌子面人力拉出的2、4、6辆平车按上述方法在汇车场编组后,用串联勾环联成一重载列车,当井上绞车钢丝绳勾环挂在尾部焊有挂环的第一组第一辆平车尾部勾环后,起动绞车,此组列车就可不用人扶,沿着导向段角铁被钢丝绳逐渐拉至斜井(平巷)底板上的等距角铁轨道上,直至井上卸载平台,实现无人扶平车将载荷从井底提升(运输)至井口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后,它比原提升能力增大1--5倍,较矿车轻轨提升节省投资近11万元,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避免了有可能被重车压伤致残,甚至意外情况不幸死亡的严重后果,为小矿井的安全文明生产创造了条件,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


图1.2.3.4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载列车在斜井(平巷)角铁轨道上之纵剖视,图2为一对平车滚辘与角铁轨道相对位置之横剖视。图3为全长角铁轨道之俯视。图4及图4’为两平车车把与车把之刚性卡箍示意图。
编号说明1、角铁轨道2、重载平车2’平车车把3、刚性卡箍4、斜井底板5、扁铁6、平车瓦圈7、外胎8、护胎环9、后勾环10、绞车钢绳11、平车轮12、导向角铁13、卡箍限位卡环下面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实用新型提出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将两条角铁背平行背,按略大于平车②轮距的平行等距离用扁铁⑤焊接起来,按图3所示的平面布置形态,分段铺设在斜井底板[4]上,接通斜井全长,井上、井下起始段按导向角铁[12]铺设,至此角铁轨道铺设完毕。为防止外胎[7]日久与角铁磨损,在平车瓦圈[6]的内侧焊接一厚度小,重量不大的护胎环[8],从掌子面人工拉出来的第一辆平车,经井下加宽的一段平巷掉头后,再与第二辆平车,车把与车把[2’]用刚性卡箍[3]卡死在焊有限位卡环的两车把中间,形成一整体,组成一个双斗四轮车,原单人平车的斗子就不会上下翻动,从而保证车斗里的载荷不会翻落在巷道里,当一组(或三组)平车挂勾串联组成重列车后,将绞车钢绳挂环挂在第一组平车[2]尾部勾环[9]上,开动绞车,不用人扶平车掌握平衡,该组平车尾部勾环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沿导向段角铁[12]自然地拉上角铁轨道,直到提升至坑口平台摘勾后,由人力拉至不远距离卸载,空车仍按重车编组办法挂勾,人力推至斜井口,绞车控制下行速度即可安全完成一次提升(运输)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用角铁做平车轨道,两角铁按略大于平车轮距背与背平行置于斜井(平巷)的无人扶平车的角铁轨道提升装置,其特征是两辆平车对头把与车把用刚性卡箍卡死编为一组,多组串联为一列车,用井上绞车牵引该组列车沿斜井(平巷)角铁轨道上行,将荷载提升出井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装置其特征是两等距角铁用扁铁焊接成一段轨道,连续铺设在斜井(平巷)底板上,各段间用单面夹板,埋头螺栓连接紧固成为全长的角铁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装置其特征是多平车轮距为等距,且瓦圈内侧焊有护胎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装置其特征是平车把焊有阻止刚性卡箍相对位移的限位卡。
专利摘要一种用角铁做平车轨道,铺在斜井中,两辆平车,车把与车把用卡箍卡死组成四轮双斗车箱,1—3组成一列车,不用人扶平车,从井底井场用井上绞车牵引,使之沿着等距轨道提升至井口平台,人力下推,绞车控制速度下至井底完成提升作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节省大量投资,可增加提升能力,可大大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为小矿井安全文明生产创造了条件。
文档编号E21F13/04GK2183449SQ93208920
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3日
发明者陈德福 申请人:陈德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