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标力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09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杆标力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方便地显示螺栓联接是否达到所要求的预紧力的标力圈,特别是涉及到在矿井巷道内采用锚杆支护中锚杆安装时应用的标力圈。
锚杆支护就是在矿井巷道的周壁上打孔,然后将锚杆插入并锚固,再用螺母拧紧使已被凿开的岩层与相邻的未破坏的岩层固联而起到支护巷道的作用。锚杆支护与其它各种巷道支护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支护及时和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在中等稳定以上围岩支护中应用较广,近年来,随着锚杆支护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锚杆安装预紧力是影响锚杆支护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安装预紧力不够,则锚杆无法起到及时支护加固围岩的作用。现在锚杆支护技术还无法知晓安装时预紧力的大小,从而也无法保证锚杆的支护质量,另外,由于安装工艺及施工组织管理等众多因素,锚杆安装预紧力就愈加难于保证,成为现今锚杆支护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之缺点,而提供一种套装在锚杆上的标力圈,从而可以直观可靠地知道锚杆预紧力的大小,以保证锚杆支护质量,防止由此而引起的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锚杆支护装置包括锚杆、垫板和拧在锚杆上的螺母。本实用新型是在垫板和螺母之间套装上锚杆标力圈。锚杆标力圈由上盖,外壳和可变形垫组成。上盖和可变形垫均为柱状物,外壳为周围有沿的槽状物。在外壳的槽底,可变形垫及上盖的高度方向上均有通孔,外壳槽底和上盖上的通孔大小与锚杆的截面大小相匹配,可变形垫上的通孔的大小应能够为在使用中该垫变形留有空隙。可变形垫及上盖的长宽方向的大小与外壳上槽的相应尺寸对应以能够使可变形垫及上盖均可卧入外壳的槽内,可变形垫的原始高度和上盖的高度之和大于外壳周边沿的高度,高出的距离与所需的锚杆安装预紧力大小相适应。
当安装锚杆时,先将锚杆插入岩层上的孔中锚固,再在锚杆上套装垫板,在垫板上套装上盖,上盖上套装可变形垫,在可变形垫上套装外壳,外壳的槽口朝向可变形垫,在外壳的槽底背面拧上螺母。
刚装上螺母还未拧的时候,至少上盖的全部或部分还露在外壳外边,而未卧进去,随着螺母不断拧紧,锚杆的内张力不断增加,可变形垫所受压力逐渐增大而变形量也增大,即被逐渐压扁,上盖则逐渐卧进外壳,当不断拧紧螺母使上盖完全卧进外壳,在外部一点也看不到上盖时,锚杆的内张力也就达到所要求的安装预紧力的数值,锚杆业以安装完毕。
可变形垫的原始高度可以有不同的数值,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下的锚杆安装预紧力的要求。
可变形垫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成可重复使用的可变形垫,也可以用塑性材料制作成一次性使用的可变形垫。上盖用颜色醒目的材料制作,以便于查看锚杆安装是否到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杆标力圈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需要确保一定预紧力的螺栓紧固场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杆标力圈很好地解决了锚杆安装预紧力无法预知的问题,使锚杆支护系统安全确保可靠,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可以推广的比较经济的保预紧力的螺栓紧固的附助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锚杆标力圈组件主剖视图;图2锚杆标力圈组件俯视图;图3未拧紧螺栓时锚杆标力圈装配示意图图4预紧力达到要求后锚杆标力圈装配示意图。
1、上盖2、可变形垫3、外壳4、锚杆5、垫板6、螺母7、岩层实施例如
图1所示,锚杆标力圈由上盖1、可变形垫2及外壳3组成,上盖1和可变形垫2均为轴线上有通孔的圆柱体,上盖1的通孔比所配锚杆略大一点,可变形垫2的通孔较大,以保留拧紧螺母时可变形垫2在轴线方向压扁而在径向变宽的间隙,外壳3是一个周边带有沿的圆槽,槽底中心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大小与上盖的通孔大小相等。上盖1和可变菜垫2的外径与外壳3的槽内径相匹配,而使上盖1和可变形垫2都可以卧进外壳3的槽内。上盖1的高和可变形垫2的原始高之和大于外壳3周边沿的高度。
当安装圆截面锚杆4时,先将锚杆4插入岩层7上事先打好的孔中并锚固,在锚杆4上套一垫板5,再先后套装上盖1和可变形垫2,然后套装外壳3,外壳3的槽朝向可变形垫2,最后拧上螺母6。如图3所示为未达到锚杆安装预紧力时的情况,上盖1的大部分露在外壳3槽口外边。随着螺母6不断被拧紧,可变形垫2所受压力逐渐增大而逐渐被压扁,上盖1则逐渐卧进外壳3槽口内,当上盖完全进入外壳3的槽中,在外部一点也看不到上盖时,(如图4所示)锚杆4的内张力也就达到所要求的安装预紧力的数值。
上盖1的外表面为醒目的颜色如红色等,以便于观察监督;可变形垫2用含碳橡胶材料来制作。
为安装时便利起见,可将上盖1,可变形垫2及外壳3先按使用时的顺序装在一起,其之间用诸如粘结等方法联在一起,安装锚杆时将粘好的锚杆标力圈组件一起套在锚杆上。
本实用新型旨在利用可变形垫元件及附件,显示螺栓紧固预紧力的装置,凡这一类属于同一构思的结构均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锚杆标力圈,其特征在于它由上盖、可变形垫及外壳组成,上盖和可变形垫均为柱状物,外壳为周围有沿的槽状物。在外壳的槽底、可变形垫及上盖的高度方向上均有通孔,外壳槽底和上盖上的通孔大小与锚杆的截面大小相匹配,可变形垫上通孔的大小应能够为在使用中该垫变形留有空隙。可变形垫及上盖的长宽方向的大小与外壳槽内长宽尺寸相匹配,可变形垫的原始高度和上盖高之和大于外壳边沿的高度;在锚杆上垫板与螺母之间,依次套上上盖、可变形垫和外壳,外壳的槽口朝向可变形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标力圈,其特征在于上盖和可变形垫均为圆柱体,外壳为圆形带沿的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标力圈,它是用于显示锚杆(也就是螺栓)预紧力是否足够的装置标力圈套装在锚杆(即螺栓)上,它由上盖、可变形垫和外壳组成,上盖、可变形垫和外壳依次套在锚杆上的垫板上面,再拧上螺母、逐着螺母的不断拧紧,可变形垫被逐渐压扁,上盖和可变形垫均卧进外壳的槽中,当从外部一点也看不到上盖时证明此时锚杆预紧力足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可以推广的比较经济的保预紧力的螺栓紧固的附助装置。
文档编号E21D20/00GK2153637SQ9320899
公开日1994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4日
发明者李方成, 刘明远, 李凤仪, 陶连金, 张东日, 尹鹤峰 申请人:李方成, 刘明远, 李凤仪, 陶连金, 张东日, 尹鹤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