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89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油气井进行大修施工中的液力补管装置。
目前油田用在大修中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中的有石油工业出版社77年、84年、89年编制《采油技术手册》,它主要利用封隔内进行δ<3.5毫米厚不锈钢管胀形补贴,使用中下井过程中易脱落、补贴钢管错动,封隔器胶筒无法自动收缩回位,易造成上提退出,补贴装置时因封隔器胶筒工作可靠性差,而使补贴钢管错动或卡住。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它能在大修中补贴腐蚀穿孔或已脱扣的套管,还是利用补贴钢管的机械物理特性和液压膨胀机理实现补贴在套管上。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方案是压力介质通过组合阀的阀体7和阀体进液孔8,在克服大压缩弹簧17临介力时,压力介质可进入阀芯13的斜孔49阀芯13的外周围制有密封圈47,经过环形槽48在胶筒32的内径与中心管34的外径形成的环形空间33内的压力介质,将通过组合阀阀体7上的主进液孔11、膨胀进液孔9、阀芯13上的斜孔49、环形槽48、平衡孔12、液阻丝头45上的液阻孔46进入井液5中,在阀芯13上对称装有定位爪14、小压缩弹簧15、定位爪销轴16,将其装入伐体7的内腔中配上大压缩弹簧17、限位筒18、大弹簧座21、阀体7连接外壳19、内壳20,螺纹连接钢制内壳堵头50,在内壳堵头50的中心螺纹旋入调节杆23和锁紧螺母24,在内壳堵头50的中心孔上装有O形密封圈22,用调节杆23的进入退出直接调节组合阀的预压值的大小,阀体连接外壳19的上端和阀体7螺纹连接,下端和中心管上接头25螺纹连接,在中心管上接头25有进液通孔26和排液孔27,胶筒总成上接头28上端和中心管上接头25螺纹连接,下端和上胶筒接头31螺纹连接,胶筒32两端分别在外表面硫化有上下编织带30、37在内表面硫化有胶筒上下接头31、38在外表面上下编织带30、37上分别套装相错叠合的上支撑胀管29和下支撑胀管39、补贴管6套装在上下支撑胀管29、39、上下编织带30、37及胶筒32的外表面上。胶筒下接头38与胶筒总成下接头40连接,胶筒总成下接头40与中心管下接头41螺纹连接,中心管下接头41再和引鞋43连接,引鞋43上有引鞋进液孔44,可以使井液5从补贴管6下部通过引鞋进液孔44,下接头通孔42、中心管通孔35、排液孔27返入补贴管6上部井液5内。
上下编织带30、37各有12条采用金属丝材料制成,直接和具有弹性的上下支撑胀管29、39相互交叉叠合。中心管上下接头25、41和中心管34组成的补贴管6上下井液5联通,补贴管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涂有一层涂层36,中心管上接头25上均匀的分布有四个膨胀进液通孔26。胶筒32采用聚脂胺橡胶材料或氯丁橡胶制成,密封圈47采用尼龙材料制成,胶筒上下接头31、38采用钢制45号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①利用补贴钢管经特殊处理过的机械物理特性,从而利用液压膨胀。②利用橡胶及弹性支撑胀管特性完成补贴套管简单可靠故障率低。③在油气井中、距人工井底0.5m以上任何部位均可补贴套管。④利用中心管可使补贴段上下井液相互连通,使下部井液受压时,排向上部井液向井口泄压。⑤胀管与硫化在胶筒两端部的台阶状编织带相互交叉叠合排放安装。⑥利用一体化组合阀。⑦特殊性能的钢基补贴管在钢基补贴管上两端保留30公分的钢管表面,中间部分有一层加强密封的橡胶层。⑧节约资金,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井下安装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井下安装示意图沿A-A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示意图沿B-B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示意图沿C-C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示意图沿D-D剖视图;图6是图2所示实用新型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示意图沿E-E剖视图。

图1所示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井下安装示意图中,地面高压泵及监控系统采用500型压裂车,压力50MPa,压力介质为水或油,由25m3水箱储存,先将本装置和补贴管6预紧为一整体后,连接接箍4和水力锚扶正器3再连接工作管柱2下入油气井套管1内的套损部位,通过地面高压管与工作管柱2连通,经压裂车通入40MPa的压力使补贴管6紧密地贴合在套管1的内壁上,泄压后上提工作管柱2,本装置退出补贴管6和套管1,提出井口到达地面。
图2是按上述示意图设计而成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沿A-A剖视图,经地面高压泵装置将压力介质通过地面高压管与工作管柱2水力锚扶正器3、接箍4进入阀体7的中心孔阀体进液孔8继续加压,流量增大到足以将阀芯13受力。压缩大压缩弹簧17退缩到限位筒18时定位爪14受到小压缩弹簧15的作用向外张开,使阀芯13不能退回,此时阀芯13上的环形槽48由预压进液孔10滑动到平衡孔12的位置,预压进液孔10被密封圈47密封,原被密封圈47密封的主进液孔11因阀芯13的滑动而打开,大部分压力介质通过膨胀进液孔9、主进液孔11,经过阀体7连接外壳19内径和阀体7连接内壳20外径构成的环形通道,再通过中心管上接头25上的进液通孔26进入由胶筒32内径与中心管34外径形成的环形空间33,使胶筒32上支撑胀管29上编织带30和下支撑胀管39、下编织带37径向膨胀外挤补贴管6,经胀形紧密地贴紧在套管1的套损部位上,上支撑胀管29被胶筒总成上接头28轴向约束,下支撑胀管39被胶筒总成下接头40轴向约束,中心管34上端和中心管上接头25连接,下端和中心管下接头41连接,胶筒上接头31与胶筒总成上接头28连接,胶筒下接头38与胶筒总成下接头40连接,胶筒总成下接头40与中心管下接头41螺纹连接,中心管下接头41再和引鞋43连接,引鞋43上制有引鞋进液孔44可以使井液5从补贴管6下部通过引鞋进液孔44下接头通孔42、中心管通孔35、排液孔27返入补贴管6上部井液5内,避免了补贴管6中部首先胀形紧贴套管1内壁时,下部井液5在无排泄点时变成金属补贴管6从中部到下端口段无法膨胀补贴到套管1内壁上,从而可使补贴管6顺利贴紧套管1内壁上。当停止加压,泄压后进入胶筒32内径与中心管34外径形成的环形空间33的压力介质,通过阀芯13的斜孔49、环形槽48、平衡孔12、液阻丝头45上的液阻孔46与井液5连通。从而进行泄压,直至与井液5平衡为止,胶筒32,上支撑胀管29上下编织带30、37、下支撑胀管39收缩回位,上提工作管柱2可使本装置顺利退出已膨胀在套管1内壁上的补贴管6。
权利要求1.一种由套管、工作管柱、补贴管、胶筒接头、胶筒等组成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A.阀体(7)中间制有阀体进液孔(8)与阀芯(13)配合,在阀芯(13)上制有斜孔(49),外周围制有密封圈(47)和环形槽(48),在阀体(7)的一侧制有液阻孔(46),平衡孔(12)内制有液阻丝头(45)另一侧制有膨胀进液孔(9)、预压进液孔(10),中间制有主进液孔(11),在阀芯(13)的一头制有定位爪(14),小压缩弹簧(15)和定位爪销轴(16),外侧装有大压缩弹簧(17);B.阀体(7)与外壳(19)、内壳(20)连接,在限位筒(18),内装有大弹簧座(21),一侧装有调节杆(23)、锁紧螺母(24),在调节杆(23)的外侧装有O形密封圈(22);C.在中部制有中心管上接头(25)、膨胀进液孔(26)、排液孔(27)D.中心管通孔(35)外侧制有中心管(34),在中心管的外侧有环形空间(33),上制有胶筒上接头(31)和胶筒(32)上表面制有上编织带(30)的上一侧装有上支撑胀管(29)与胶筒总成上接头(28)连接,在胶筒(32)的外侧和上下编织带(30)、(37),上下支撑胀管(29)、(39)装有补贴管(6);E.中心管下接头(41)和引鞋(43)连接,引鞋(43)上有引鞋进液孔(44)和下接头通孔(42),连接有中心管下接头(41)和胶筒总成下接头(40),中心管(34)的外侧装有胶筒下接头(38),在胶筒(32)的外侧装有下编织带(37)的上一侧装有下支撑胀管(3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编织带(30)、(37)各有12条,直接和具有弹性的上下支撑胀管(29)、(39)相互交叉叠合,上下编织带(30)、(37)采用金属丝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管上下接头(25)、(41)和中心管(34)组成的补贴管(6)上下井液(5)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补贴管(6)采用15#或20#钢材料制成,上表面一部分涂有一层涂层(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管上接头(25)上均匀的分布有四个膨胀进液通孔(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胶筒(32)采用聚脂胺橡胶或氯丁橡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圈(47)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胶筒接头(31)、(38)采用45#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它在限有的油气井液力补管装置中增加预紧、循环、自锁一体化组合阀、上下中心管接头、上下聚胺脂胶筒总成接头、上下弹性支撑胀管、硫化金属丝编织带的聚胺脂胶筒总成及引鞋组成,上下中心管接头和中心管及引鞋组成的补贴管上下井液的联通和弹性支撑胀管与硫化的金属编织带相互交叉叠合的装配,利用聚胺酯及弹性支撑胀管特性完成补贴套管简单可靠,故障率低。
文档编号E21B41/00GK2310156SQ9724203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14日
发明者卫小平 申请人:卫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