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空心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24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挤密空心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基础施工,具体而言是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成桩工法。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加固基础,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方法之一是在地基中设置混凝土灌注桩,即在地基上确定的桩位钻、挖或锤击出桩孔,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成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强度高,承载力大,被广泛使用。但亦存在桩体不密实,出现蜂窝、与桩身周围土体离析,甚至断裂等缺陷,影响工程质量和建筑物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成桩工法,以制作桩身强度更高、桩身侧摩阻力大、缺陷少的混凝土灌注桩。
为此而发明的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工法是在地基上钻、挖或锤击出桩孔,向桩孔内灌注完混凝土后,马上将钢芯挤压入桩孔混凝土内,待桩孔内混凝土初凝后,再拔出钢芯养护成空心灌注桩。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多相分散体系,宏观上硬化后的混凝土是由粗、细集料,水泥水化生成的凝胶体与结晶体,未水化颗料、气孔、微裂缝、界面裂缝及微管(内部可能充水)等组成。因此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均匀性、气相的含量及状态,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性能影响很大。由于本发明工法在向桩孔内灌注完混凝土后,马上将钢芯插入桩孔混凝土内,充分挤压灌入桩孔内的混凝土,使混凝土中空气排出、体积缩小,密紧度大大提高,同时能将混凝土充分挤填到桩孔周围的土层空隙中,从而提高桩侧摩擦阻力及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试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灌注桩承载力可提高30-40%。
在实际作业中,可在桩孔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钢芯,将低标号混凝土浆料灌入空心内养护成桩,这种桩身抗压强度可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在设计桩位钻出直径50cm,深3m的桩孔,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捣实后,马上将大端直径15cm、小端直径12cm的钢芯小端向下,对准桩孔中心用夯锤锤击,挤压入桩孔混凝土内,深度约2.7m,约3小时左右,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钢芯,养护成空心挤压灌注桩。亦可在拔出钢芯后,将低标号混凝土浆料灌入空腔内,再养护成桩。


图1为挤密空心灌注桩示意图。
如图1所示,向地基上钻挖成的桩孔1内灌注混凝土2,捣实后马上将钢芯3挤压入混凝土2,待混凝土2初凝后拔出钢芯3,养护后成有空腔4的空心挤压混凝土灌注桩。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工法,即在地基上钻挖或锤击出桩孔,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成桩,其特征在于向桩孔内灌注完混凝土后,马上将钢芯挤压入桩孔混凝土内,待桩孔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钢芯养护成空心灌注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工法,其特征在于待桩孔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钢芯,将低标号混凝土浆料灌入空腔内养护成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基础施工,即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工法,其特点是在将混凝土灌注入桩孔后,马上将一钢芯以强力插入桩孔混凝土内,以将桩孔内混凝的密实度提高,并将混凝土充分挤填到桩孔周围的土层空隙中,以提高桩侧摩擦阻力,从而大大提高灌注桩的强度及承载力。
文档编号E02D5/52GK1259605SQ9912471
公开日2000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6日
发明者王光明 申请人:王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