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_4

文档序号:9413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79]图4为本发明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数据的分布示意图。由于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特点是底部为水层,上部为气层,中间是气水过渡带,且储层自水层过渡到气层时,其碳酸盐胶结物碳同位素数据逐渐变轻。具体的,对于上述的某盆地A气田来说,气层、水层以及气水过渡带处碳同位素数据的分布为:气层碳同位素(δ 13C)数据低于-2.500%。,水层碳同位素数据高于-1.500%。,气水过渡带碳同位素数据位于-2.500%。?-1.500%。之间,正如图4所示。
[0080]值得说明的是,不同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气藏,其气层、水层和气水过渡带的碳同位素数据界限值可能有差别,具体根据完井测试资料得到的测试成果对气层、水层和气水过渡带的界限进行标定,上述的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数据的分布示意图只是对于上述某盆地A气田来说的,本发明并不对上述碳同位素数据的分布区间进行限定。
[008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结合完井测试法及MDT测试法得到的测试结果,可利用第二碳同位素数据确定出气层、水层和气水过渡带其碳酸盐岩胶结物的碳同位素数据分别对应的分布区间,以此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鉴于致密砂岩储层段流体的性质不同,此气藏内发育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其碳同位素数据含量会明显不同,因此,根据建立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可有效区分气层、水层和气水过渡带,进而可实现单井致密砂岩储层段流体性质的识别,从而获得气层、水层和气水过渡带分布的精细结果。
[0082]图5为本发明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的识别结果示意图。图5所示的识别结果是以某盆地A气田内的单井进行实验分析并根据上述图版进行识别得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海拔-5420m?-5485m处于纯气层段,-5485m?-5530m段为气水过渡带(含气水层段),而-5530m?-5575m段位于纯水层段。
[0083]进一步的,为了证实上述识别结果,本发明还针对识别的纯水层(C层)、纯气层(A层)和气水过渡带(B层)分别对应的三个海拔段进行了完井测试。测试结果为:水层段测试日产水34方(不产气)、气水过渡带段日产水8.5方、日产气9800方,气层段测试日产气240000方(不产水)。这与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的识别结果相吻合。
[0084]本发明提供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通过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进而实现了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层储层段的流体进行性质识别的目的。该识别方法是一种受钻井工程条件影响小(如泥浆性质、井筒质量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吻合率高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了气层和水层识别准确率,深化了气藏认识。
[008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组成所述砂岩样本的第一碳同位素数据; 对所述第一碳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 根据所述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对所述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流体进行性质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岩样品为经过处理后的砂岩;所述砂岩处于不同海拔段,且所述砂岩以碳酸盐岩胶结物为主,是不带裂缝、且去除随钻堵漏剂而来碳酸盐岩矿物的岩心岩肩样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岩样品为经过处理后的砂岩,所述处理,具体包括: 在设定的清洗条件下,对所述砂岩进行超声波清洗处理,得到清洗砂岩;所述设定的清洗条件为:超声波频率范围为40?130KHZ,清洗液为蒸馏水,变频率清洗次数为三或四次,每次频率变化幅度大于等于20KHZ,清洗时间大于等于I小时; 将所述清洗砂岩在设定的晾干温度条件下晾干,得到晾干砂岩;所述晾干温度小于等于 60。。; 对所述晾干砂岩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粉末状砂岩;将所述粉末状砂岩中的3?5g作为所述砂岩样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至少两次分析,得到组成所述砂岩样本的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 所述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至少两次分析,具体包括: 利用磷酸与所述砂岩样品进行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CO2; 利用储层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仪对所述二氧化碳CO2中的碳同位素含量和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得到组成所述砂岩样本的至少两个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和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 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分别计算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碳同位素数据的碳同位素标准偏差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的氧同位素标准偏差; 将碳同位素标准偏差超出第一设定值的所述第一碳同位素数据以及氧同位素标准偏差超出第二设定值的所述第一氧同位素数据,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氧同位素数据中剔除,得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和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 利用软件绘制所述砂岩样品的海拔与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的组成分布图; 根据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与标准趋势值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是否合格,将不合格的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剔除,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所述第二碳同位素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为0.02,所述第二设定值为0.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与标准趋势值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是否合格,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超出碳标准趋势值2.0%。、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超出氧标准趋势值8.0%,则认为所述第一标准碳同位素数据、所述第一标准氧同位素数据不合格;否则,认为合格。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具体包括: 根据气层碳同位素数据轻、水层碳同位素数据重以及气水过渡带碳同位素数据居中的原则,利用所述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层碳同位素数据低于-2.500%。,所述水层碳同位素数据高于-1.500%。,所述气水过渡带碳同位素数据位于-2.500%。?-1.500%。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包括:对单井内待识别目的储层段的砂岩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组成该砂岩样本的第一碳同位素数据,对该第一碳同位素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符合碳含量标准的第二碳同位素数据;根据该第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进而根据该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对单井内待识别致密砂岩目的储层段的流体进行性质识别。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著提高了待识别目的储层段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率,深化了气藏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IPC分类】E21B49/00
【公开号】CN105134185
【申请号】CN201510492750
【发明人】赵力彬, 江同文, 昌伦杰, 陈文龙, 孙雄伟, 朱忠谦, 肖香姣, 杨学君, 张同辉, 黄志龙, 郭晓波, 韩为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