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让压锚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597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让压锚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支护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让压锚索。
【背景技术】
[0002]锚索常用于煤矿井下支护领域,通常由钢绞线、托盘和锁具构成。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逐年减少和枯竭,地下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深部矿井构造应力场复杂,巷道围岩异常来压现象时常发生,巷道围岩变形往往也较大。锚索索体采用钢绞线,因此支护阻力较高,但是由于钢绞线材质特定,其延伸率较低,所以当围岩内部发生的位移大于钢绞线的最大延伸量,或者围岩异常来压产生强大外力超过钢绞线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时,锚索会发生破断,从而无法继续对围岩提供有效的支护阻力,给煤矿巷道安全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让压锚索,该让压锚索对传统锚索的钢绞线尾部进行改进,解决围岩异常来压产生强大外力使锚索发生破断的问题,保证煤矿巷道围岩安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让压锚索,包括钢绞线、托盘、紧固螺母,钢绞线尾部镶套有挤压件,挤压件外又套有套管,套管上端垫有密封件。
[0006]所述挤压件为管状结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
[0007]所述套管内外表面均为螺纹结构。
[0008]所述密封件为一金属圆片,中间含有一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钢绞线尾部和挤压件连为一体,共同内置在套管内。当围岩异常来压产生强大外力使围岩产生大变形时,钢绞线和挤压件在套管内移动起到让压作用,使锚索钢绞线所承载载荷不至于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对钢绞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锚索发生破断,保证煤矿巷道围岩安全。
【附图说明】
[0011]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一种让压锚索,其包括钢绞线1、托盘2和紧固螺母3。钢绞线I尾部镶套有挤压件4,挤压件4外又套有套管5,套管5上端垫有密封件6。
[0015]所述套管5内外表面均为螺纹结构。
[0016]所述挤压件4外表面为螺纹结构。挤压件4经过机械挤压后紧紧包裹在钢绞线I尾部,和钢绞线I连为一体。挤压件4的外螺纹结构和套管5的内螺纹配合,共同提供工作阻力,其提供的阻力要小于钢绞线I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
[0017]所述密封件6为一金属圆片,中间含有一孔。钢绞线I穿过密封件6中间孔,密封件6置于套管5上端,这样可以防止岩层中的水流入套管5和挤压件4的连接面发生锈蚀。
[0018]本实用新型作用原理是:静态时,套管5包裹在挤压件4外,钢绞线I受到的载荷小于套管5和挤压件4之间的阻力时,套管5和挤压件4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围岩异常来压,钢绞线I轴向受到的载荷大于套管5和挤压件4之间的阻力时,套管5和挤压件4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起到让压作用,当钢绞线I轴向受到的载荷恢复至小于套管5和挤压件4之间阻力时,套管5和挤压件4也恢复相对静止状态。
[0019]以上是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详细描述,但可以想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内还可以做出其它的变化和修改,这些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让压锚索,包括钢绞线(I)、托盘(2)、紧固螺母(3),其特征在于:钢绞线(I)尾部镶套有挤压件(4),挤压件(4)外又套有套管(5),套管(5)上端垫有密封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让压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4)为管状结构,夕卜表面为螺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让压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内外表面均为螺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让压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6)为一金属圆片,中间含有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让压锚索,应用于煤矿井下支护领域,为解决巷道围岩异常来压产生强大外力使锚索发生破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绞线、托盘、紧固螺母,其中钢绞线尾部镶套有挤压件,在挤压件外又套有套管,套管上端垫有密封件。当围岩异常来压产生强大外力使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时,钢绞线和挤压件在套管内移动起到让压作用,使锚索钢绞线所承载载荷不至于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对钢绞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钢绞线破断,保证煤矿巷道围岩安全。
【IPC分类】E21D21-00
【公开号】CN204283464
【申请号】CN201420765774
【发明人】李飞
【申请人】李飞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