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井泵下防卡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0653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采油井泵下防卡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井下设备,具体地说是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井下采油过程中,井下采出的油液不仅只有液体通常还有大量的砂子,在采油井栗工作的过程中,砂体卷入油管中,导致油栗磨损,严重会损坏油栗;因此大多数井下采油栗都会设置过滤装置或者过滤器,过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将砂子过滤,防止其进入油栗中。
[0003]传统的过滤装置通常设置是在外管中设置挡沙管,挡沙管上设置有筛缝,通过筛缝将砂子筛除在外管中,这种装置的缺点就是筛除的砂子很容易在外管中堆积导致进液口的封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机排除堆积的砂子,使用非常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外管和挡沙管;所述上、下接头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管的上下端部,所述上接头设置成喇叭口,且其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沙管的外径是外管的外径的一半,该挡沙管安装在外管的内部,该挡沙管的上端与上接头相连通,该挡沙管的底端靠近下接头。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上下接头上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结构,上下接头上的螺纹用于连接外部管道,上接头的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栗体的管道,下接头也可以设置成公扣模式用于连接外管,与外部管道的连接更加的方便。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弧形管,该弧形管的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沙孔;所述排沙孔排布均匀,相对于外管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挡沙管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筛缝,所述筛缝相对于弧形管的位置,处于弧形管的下方区域;且所述筛缝环绕设置在挡沙管上,每一组筛缝的间距相同。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下接头的内侧还设置有滤沙网,该滤沙网向进液口的方向呈凸起状,且在下接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滤沙网位置相匹配的滤沙孔;且所述滤沙孔的直径大于排沙孔的直径。
[0011]作为优选,所述滤沙网设置为锥形的滤沙网,其锥头方向朝向下接头的进液口,且所述滤沙孔环绕设置一圈与滤沙网配合使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上下接头均通过螺纹连接与外管的上下端部可拆卸的连接;为了使上接头与外管道更好的相连,再起喇叭口设置内螺纹,并且外管也设置成可拆卸的螺纹连接,这样如果有意外情况,容易拆卸维修。
[0013]作为优选,所述挡沙管上的筛缝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每一组均间距相等的环绕设置;为了达到更好的滤沙效果,筛缝设置较多的时候滤沙效果越好。
[0014]作为优选,所述滤沙孔的直径是排沙孔的直径的两倍。
[00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设计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I)本实用新型首先在下接头的进液口处设置了锥形的滤沙网,油栗在抽油的时候,油液首先经过滤沙网将大颗粒的沙粒过滤,而且滤沙网设置成锥形,在锥形结构下过滤的沙粒在流体的作用下被推离到滤沙网的边角处,并从滤沙孔排出,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大沙粒而且不会使其堆积在外管中;
[0017](2)本实用新型在外管的上端设置弧形管,弧形管上面设置排沙孔,而且挡沙管上的筛缝设置在相对于弧形管的下端区域;在使用的时候油液进入外管中,油液从挡沙管的筛缝进入油栗中,砂子就筛除在外管中,在流体的作用下进入到弧形管中,后进入的流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流入弧形管后形成对流,从而搅动筛离的砂子使其从排沙孔排出,从而防止砂子堵塞进液口 ;
[0018](3)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接头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管道,使用简单,连接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20]图中箭头表示流体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一种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外管3和挡沙管4;所述上、下接头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管3的上下端部,所述上接头I设置成喇叭口,且其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沙管4的外径是外管3的外径的一半,该挡沙管4安装在外管3的内部,该挡沙管4的上端与上接头I相连通,该挡沙管4的底端靠近下接头2。
[0023]外管3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弧形管31,该弧形管31的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沙孔32 ;所述排沙孔32排布均匀,相对于外管3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0024]挡沙管4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筛缝41,所述筛缝41相对于弧形管31的位置,处于弧形管31的下方区域;且所述筛缝41环绕设置在挡沙管4上,每一组筛缝41的间距相同。
[0025]外管3的上端设置弧形管31,弧形管31上面设置排沙孔32,而且挡沙管4上的筛缝41设置在相对于弧形管31的下端区域;在使用的时候油液进入外管2中,油液从挡沙管4的筛缝41进入油栗中,砂子就筛除在外管3中,在流体的作用下进入到弧形管31中,后进入的流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流入弧形管31后形成对流,从而搅动筛离的砂子使其从排沙孔32排出,新进入的砂子会将多余的砂子一直排除,从而防止砂子堵塞进液口。
[0026]下接头2的内侧还设置有滤沙网21,该滤沙网21向进液口的方向呈凸起状,且在下接头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滤沙网21位置相匹配的滤沙孔11;且所述滤沙孔11的直径大于排沙孔32的直径。
[0027]滤沙网21设置为锥形的滤沙网,其锥头方向朝向下接头2的进液口,且所述滤沙孔22环绕设置一圈与滤沙网21配合使用。
[0028]上下接头均通过螺纹连接与外管3的上下端部可拆卸的连接;为了使上接头2与外管道更好的相连,设置成喇叭口,并且外管3也设置成可拆卸的螺纹连接,这样如果有意外情况,容易拆卸维修。
[0029]挡沙管4上的筛缝41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每一组均间距相等的环绕设置;为了达到更好的滤沙效果,筛缝41设置较多的时候滤沙效果越好。
[0030]下接头2的进液口处设置了锥形的滤沙网21,油栗在抽油的时候,油液首先经过滤沙网21将大颗粒的沙粒过滤,而且滤沙网21设置成锥形,在锥形结构下过滤的沙粒在流体的作用下被推离到滤沙网21的边角处,并从滤沙孔22排出,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大沙粒而且不会使其堆积在外管3中。
[003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首先在下接头的进液口处设置了锥形的滤沙网,油栗在抽油的时候,油液首先经过滤沙网将大颗粒的沙粒过滤,而且滤沙网设置成锥形,在锥形结构下过滤的沙粒在流体的作用下被推离到滤沙网的边角处,并从滤沙孔排出,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大沙粒而且不会使其堆积在外管中。
[0032]本实用新型在外管的上端设置弧形管,弧形管上面设置排沙孔,而且挡沙管上的筛缝设置在相对于弧形管的下端区域;在使用的时候油液进入外管中,油液从挡沙管的筛缝进入油栗中,砂子就筛除在外管中,在流体的作用下进入到弧形管中,后进入的流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流入弧形管后形成对流,从而搅动筛离的砂子使其从排沙孔排出,从而防止砂子堵塞进液口。
【主权项】
1.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I)、下接头(2)、外管(3)和挡沙管(4);所述上、下接头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管(3)的上下端部,所述上接头(I)设置成喇叭口 ;所述挡沙管(4)的外径是外管(3)的外径的一半,该挡沙管(4)安装在外管(3)的内部,该挡沙管(4)的上端与上接头(I)相连通,该挡沙管(4)的底端靠近下接头(2); 所述外管(3)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外凸的弧形管(31),该弧形管(31)的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沙孔(32);所述排沙孔(32)排布均匀,相对于外管(3)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挡沙管(4)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筛缝(41),所述筛缝(41)相对于弧形管(31)的位置,处于弧形管(31)的下方区域;且所述筛缝(41)环绕设置在挡沙管(4)上,每一组筛缝(41)的间距相同; 所述下接头(2)的内侧还设置有滤沙网(21),该滤沙网(21)向进液口的方向呈凸起状,且在下接头(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滤沙网(21)位置相匹配的滤沙孔(11);且所述滤沙孔(11)的直径大于排沙孔(32)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I)和下接头(2)内均设置有螺纹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沙网(21)设置为锥形的滤沙网,其锥头方向朝向下接头(2)的进液口,且所述滤沙孔(32)环绕设置一圈与滤沙网(21)配合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接头均通过螺纹连接与外管(3)的上下端部可拆卸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沙管(4)上的筛缝(41)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每一组均间距相等的环绕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井栗下防卡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沙孔(11)的直径是排沙孔(32)的直径的两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井泵下防卡过滤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外管和挡沙管;所述上、下接头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外管的上下端部,所述挡沙管安装在外管内部,且挡沙管的上端与上接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首先在下接头的进液口处设置了锥形的滤沙网,油泵在抽油的时候,油液首先经过滤沙网将大颗粒的沙粒过滤,而且滤沙网设置成锥形,在锥形结构下过滤的沙粒在流体的作用下被推离到滤沙网的边角处,并从滤沙孔排出,这样可以有效的排出大沙粒而且不会使其堆积在外管中。
【IPC分类】E21B43/08
【公开号】CN205117308
【申请号】CN201520946058
【发明人】刘世英, 朱明哲, 同鸿文, 程斌, 张景志, 白建平
【申请人】刘世英, 朱明哲, 同鸿文, 程斌, 张景志, 白建平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