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197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通风设备。
目前国内应用的大量离心式通风机是七十年代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组织全国风机行业技术人员联合设计的。现在其设计图纸资料是公开出版的全国各地均有发行印制单位,例如北京工业机械设计研究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图纸书”中目录第7页至第14页就列出大量风机的图纸资料,其中应用量较大的就属G4-72、G4-73锅炉离心通引风机。
离心式通风机通风量的调节及控制是由调节门(又称调风门、风门)来完成的。机号不同调节门叶片的数量、大小均不同,但其控制原理均相同。就是由绕调节门风筒中心线转动的转盘来拨动紧固在调节门叶片转轴上的传动杆以此来控制叶片的开、闭,及时适合要求通风量的开度。在传动杆上沿其纵向开有长条形通孔,转盘在相应的径向有园柱状突起插入此长条形孔中,以此来拨动传动杆。由于转盘和传动杆在成90°的两个平面内做各自的回转运动,所以两者的这各连接方式,不适应转盘绕风筒中心线的转动,为防止转盘在传动杆的长形孔中被卡住,设计者采用了加大传动杆长形孔和转盘径向园柱突起的配合间隙,来解决这个问题。正是由于这个被加大了的间隙,使得在调节门叶片处于“失控”状态。这就是产生调节门振动,各叶片间相互转动不一致……等故障的根源。当两者由不接触恢复到接触时又产生冲击,使两者间的传动关系不和谐流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它能消除转盘和传动杆间过大的间隙,解决两者的连接方式和它们的运动状态不适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传动杆外侧表面为园柱形面,在所述传动杆与转盘间安装有运动适配装置,它一端与所述传动杆外园柱面动配合,沿所述传动杆既转动又滑动,另一端与所述转盘在相应径向动配合,沿相应的径向既转动又滑动,在其中一端的配合处,又有在它与配合件所确定的平面内,在一定范围内绕定点转动。
所述运动适配装置可以是一端有相对两侧面为平行平面相对两端为园柱面的长形通孔,它与所述传动杆动配合,另一端呈园柱状,其中心线和长形通孔中心线垂直且相交与所述的转盘相应的径向动配合。
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还可以是管状,一端的园柱孔与所述的传动杆动配合,另一端为贯通两侧管壁的长形孔,该孔中心线与园柱形内孔中心线垂直且相交。在园柱形内孔中心线方向上稍长,所述的转盘在相应的径向园柱状突起插入孔内动配合。
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更可以是带有园柱尾部的环状构件,它有一贯通的长形通孔,在孔长的方向上孔的两侧面为平行平面,其中心线即为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的纵向中心线,所述的传动杆插入其中,两者动配合,既能转动又能滑动。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在另一端与所述的转盘在其相应的径向动配合,绕相应的径向转动,在回转轴的方向上,轴向固定。
转盘拨动传动杆的过程,也是两者公共点沿自己的运动轨迹运动的过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满足了位于传动杆上的公共点相对传动杆的回转中心-转轴的运动规律-在转动的同时还伴有沿传动杆的移动,基于同样的道理也满足了公共点在转盘相应径向既转动又移动的运动规律,做为两者公共点的运动适配装置,满足了两者的运动规律,自然使两者的运动和谐、流畅、自然了。同时运动适配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在公知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简图。
图2及图3是
图1的两个剖面示意图。图示了转盘径向园柱状突起和传动杆在不同位置时的接触状况。
图4是转盘与传动杆的运动关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安装有运动适配装置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传动杆末端的结构图。

图11是
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是传动杆末端的结构图。

图1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
图15分别是
图13的A-A、B-B剖视图。

图1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8是
图17的C-C剖视图。

图1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0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A-A剖视图。
图22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A-A剖视图。

图1示意性表示了现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离心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的结构。转盘在相应径向园柱状突起插入传动杆的纵向长形通孔中,需要说明的是转盘上相应径向的园柱状突起有的厂家将其固定在转盘的外园上,有的大机号的风机将它做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处理,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结构上的差异对运动规律没有本质影响。
图2表示了由于转盘在垂直平面内的转动,而传动杆上纵向的长形通孔不适应这个转动。
图3表示了由于加大转盘径向园柱突起与长形孔的间隙而引发的不接触情况。
图4是分析传动杆与转盘相应径向相互运动关系的分析图,为简化省略了两者的外形。
图中O-O轴是调节门风筒中心线,转盘所在垂直面与传动杆所在的水平面的交线PP’就是两者公共点的运动轨迹。当转盘绕O-O轴转动Q角后,它相应半径上的点P运动到P’,同时在相应径向上的位移是AP’。受转盘的拨动,传动杆在水平面内绕O’点(即调节门叶片回转轴与水平面交点)转动,由O’P运动至O’P’,同时沿其纵向有位移A’P’。在位置P时,OP与O’P互相垂直,当运动至P’位置时OP’与O’P’两直线不垂直。实际上,转盘拨动传动杆时转角Q不大,所以OP’与O’P’的交角也变化不大。尤其是大机号风机,转盘尺寸较传动杆尺寸大得多,这个差就更小,但必须注意到这个变化,相应的结构要适应这个变化。
做为转盘与传动杆两者公共点的运动适配装置在结构上满足上述的运动条件,才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详细说明。
见图5在转轴2下端固定着调节门叶片9,上端用螺母4固定着传动杆3,轴套1固定在调节门风筒8的筒壁上,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与传动杆3配合另一端与转盘6在相应径向配合,此时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5与传动杆3配合的一端为一个在垂直方向上稍长的孔而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传动杆3的配合关系为动配合。一般情况下传动杆3为平板状零件,尤其大机号通风机更是如此,这时它的侧面被加工成园柱形表面,此时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就可以绕所述传动杆3转动,又能沿其纵向滑动。至于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的垂直方向不等径的孔不是椭园孔,而是等径孔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中心线所形成,移动量值决定于转盘6的半径,转盘6至调节叶片转轴的距离及转角Q等几何条件,一般说来这个量值不大,用以补偿在转动中所述转盘6相应的径向与传动杆3间交角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孔径的变化对水平方向上转盘6拨动传动杆3的运动毫无影响。
图6A-A剖视图就反应了这个关系。
在转盘6的相应径向有孔与运动适配装置5另一端的园柱杆动配合,保证了两者沿转盘6相应的径向又转动又移动的运动关系。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转盘6转动时带动运动适配装置5转动,随之传动杆3被带动绕调节叶片转轴2的中心线转动,由于传动杆3与转轴2被固结在一起,转轴2也绕自己的中心线转动,固定在转轴2下端的调节门叶片9也就随着转动,这就完成了对通风量的控制。
图7是又一个实施方式。
此时,运动适配装置5的一端与传动杆3的配合是标准的园柱形内孔与园柱面的配合。运动适配装置5两端之间用铰链连接,用以补偿转盘6相应径向与传动杆3间交角的变化。运动适配装置5的另一端为管、为柱均可,各构件间的运动关系没有变化。
图8是另一个实施方式,此时运动适配装置5外形呈管状,将另一端的园柱杆状结构变换为园柱孔,而转盘6在相应的径向由孔变为径向的园柱形突起,并与运动适配装置的管孔为动配合关系。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及
图11表示了传动杆3末端在制造时其外形就形成突出外园柱面的突起,主要是防止运动适配装置5滑脱,在转盘6与风筒8间一般有固位装置,除非意外,一般情况下不会滑脱,此时传动杆3的结构要作相应变化。

图12反应了另一种防滑脱形式是在传动杆3末端加装轴端挡圈。

图13是又一个实施方式。
此时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系水平安装的管子,内径与传动杆3动配合,可实现转动又滑动,另一端的垂直中心线并通过中心线贯通一孔,与转盘6相应径向园柱状突起动配合,只是这一通孔在轴线方向上稍长,理由同前。在运动适配装置5末端管口处有塞子7,可用工业橡胶……等材料制成,主要起美学作用。

图14、
图15分别是
图13的A-A、B-B剖视图。
反应了运动适配装置5两端的配合情况。

图16表示了一种实施方式。
此种实施方式是一运动适配装置5在上一实施例的又一变形,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沿周向一定长度开一通孔(槽)内,所述的传动杆3末端固定在一突起,或铆固或螺纹紧固均可,该突起位于周向通孔(槽)内。运动适配装置5另一端通过中心线并沿中心线有定长的贯通长孔。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园柱突起与长孔动配合,塞子7仍位于管口末端。
传动杆3末端的突起仍有防止运动适配装置滑脱作用。

图17是
图16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
此时,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在周向及轴向均有一定长度的外表面被贯通,所述传动杆3末端仍有一突起,位于贯通区域内中,运动适配装置另一端仍有一贯通孔,所述转盘相应径向园柱突起与此孔配合,此处情况与
图1 3实施例相似。

图18是
图17的C-C剖视图。
反应了运动适配装置被贯通的情况。

图19是又一实施方式。
此时运动适配装置5分为5及5’两部分,分别同传动杆3与转盘6相应的径向园柱突起动配合,此时部分5及5’用铰链连接起来。运动适配装置二端园柱孔中心线在一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
图20是又一个实施方式。
在这个实施例中,运动适配装置5是一个带有园柱尾部的环状构件,其中部是一个长形的贯通孔,其中心线也是整个运动适配装置5的纵向中心线,有园柱形外表面的传动杆3插入其中,两者动配合。和以上的实施例不同的是,运动适配装置5不仅能沿传动杆3的纵向滑动,而且还能沿垂直于传动杆3纵向的方向滑动,而以前的实施方式,这个运动是由运动适配装置5沿转盘6相应径向的滑动来实现的。在这个实施例中运动适配装置5相对转盘6的运动只有一个绕相应的径向转动了,而在沿回转轴线的方向一转盘6在相应的径向有通孔,运动适配装置5的园柱尾部插入其中,通孔两端各加一个垫片,外端用销子固定。轴向固定的方式,由风机机号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公知的轴向固定方式。
图21是图20的A-A剖视放大图,反应了运动适配装置5的轴向固定方式及与转动杆3的位置关系。
图22表示了在转盘6相应的径向不是通孔,而是园柱状突起,运动适配装置5在“回转轴的轴向“方向上,两者的连接固定方式与上例相似,也是垫片-销子的固定方式。
图23是图22的A-A剖视放大图,反应了运动适配装置5传动杆3与转盘6的位置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它由轴套,转轴及转盘等构成,其特征是;传动杆(3)外侧表面为园柱面,在所述传动杆(3)与转盘(6)间安装有运动适配装置(5),它一端与所述传动杆(3)动配合,沿所述传动杆(3)既转动又滑动,另一端与所述转盘(6)在相应径向动配合,沿相应径向既转动又滑动,在其中一端的配合处,又能在它与配合件所确定的平面内在一定范围内绕定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有相对两侧为平行平面,相对两端为园柱面的长形通孔,与所述传动杆(3)动配合,另一端为园柱杆其中心线与长形通孔两端园柱面中心线在一个平面内且垂直,插入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孔内两者动配合。
3.根据权和要求2所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为有园柱形内表面的管状体,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有园柱状突起,两者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有园柱形内孔与所述传动杆(3)动配合,两端为活动连接,两端在其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内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传动杆(3)末端有突出园柱形外表面之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5)呈管状,一端为园柱形内孔与所述传动杆(3)外园柱面动配合,另一端为贯通两侧管壁的长形通孔,该孔中心线与园柱形内孔中心线垂直且相交,在园柱形内表面中心线方向上稍长,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园柱状突起插入该长形孔内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传动杆(3)末端有一突起,该突起位于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部沿周向贯通一侧管壁的长形通孔中,两者动配合,所述该孔中心线位于垂直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中心线的平面内,在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另一端部在垂直于并通过中心线方向有一贯通两侧管壁的长形通孔,该长形通孔沿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中心线两侧为平面,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园柱状突起插入其中,两者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传动杆(3)末端有一突起,该突起位于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分别沿周向及轴向一定长度被贯通的一侧管壁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另一端有园柱内孔与所述转盘(6)相应径向园柱状突起动配合,两端圆柱形内孔中心线互相垂直,且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运动适配装置(5)呈环状,它有一贯通的长形通孔,在孔长的方向上孔的两侧面为平行平面,其中心线即为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的纵向中心线,所述传动杆(3)插入其中两者动配合,所述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与所述的转盘(6)在其相应的径向动配合,在以此径向为回转轴线的方向上,轴向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大致呈柱状的运动适配装置5一端与外侧表面为圆柱面的传动杆3动配合,沿传动杆3既转动又能滑动,又能在两者确定的平面内绕其交点做适量相对转动另一端在转盘6的径向与其动配合,沿转盘相应的径向既能转动又能滑动。这样就使通风机调节门的控制和谐流畅,它克服了目前通用的通风机调节门控制装置的结构与运动状态不适应的缺陷,消除了由此引发的机械故障。
文档编号F04D27/00GK2451776SQ0021279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日
发明者胡玉枝 申请人:胡玉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