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砂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197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防砂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抽油井特别是出砂抽油井生产的井下装置。
目前,油田现场通常采用的各种整筒抽油泵虽然比过去使用的衬套筒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如漏失量小,效率高,抗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但对于含砂井而言,此种泵则不太适应,在泵与泵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极易沉积砂粒,造成卡泵,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明显提高泵效且防砂性能良好的高效防砂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高效防砂抽油泵由上、下接头、泵筒、柱塞、游动阀及阀座、内接头、固定凡尔罩、球、座和固定凡尔下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组装后的柱塞总成,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组防砂结构,即柱塞上、下两端外圆面分别设有上、下螺旋槽,柱塞上、下部分别套装有由上、下隔套与上、下环组合构成的两段环形刮砂器。装有此种柱塞的抽油泵下入井内工作时,利用柱塞上、下两端螺旋槽的锐边和其上套装的环形刮砂器可以刮除泵筒内壁上的细微砂粒。通过柱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被刮下的泥砂沿着螺旋槽斜面上所设的通孔进入柱塞内孔,并随抽油泵抽出的油流进入油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抽油泵的砂卡。另外,由于柱塞上采用的环形刮砂器外圆面紧贴泵筒的内壁,使柱塞与泵筒配合间隙缩小到0.02mm以下,因而可以实现既刮砂又增效(即提高泵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利用它可以明显地提高泵效,有效防止或减少砂卡等生产故障,延长检泵周期,有利于抽油井增产和改善油井生产效果,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宜于推广应用。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泵筒2、游动阀3、阀座4、内接头5、柱塞6、下接头7、固定凡尔罩8、凡尔球9、凡尔座10、固定凡尔下接头11组成。其中,柱塞6上、下端外圆面分别设有上、下螺旋槽12、17,柱塞体上、下部分别套装有由上、下隔套13、15和上、下环14、16各三道组成的两段环形刮砂器;上、下螺旋槽12、17上沿螺旋面分别均布有3个与槽等宽的Φ14通孔;每一上、下隔套13、15分别套装在上、下环14、16上部,上、下环则依次组合套装在柱塞上,每一上、下环下部沿外圆面分别加工有防砂槽。本实用新型主要零部件的材质和加工要求如下泵筒采用气体碳氮共渗,硬度HRC60-65;柱塞采用45#钢,外表面喷焊处理,硬度HRC53-58,其上套装的上、下环为钢质,上、下隔套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游动凡尔及座采用9Cr18Mo材质,固定凡尔及球采用40铬钨合金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防砂抽油泵,由上、下接头(1)、(7)、泵筒(2)、游动阀(3)、阀座(4)、内接头(5)、柱塞(6)、固定凡尔罩(8)、凡尔球(9)、凡尔座(10)、固定凡尔下接头(11)组成,其特征在于柱塞(6)上、下端外圆面分别设有上、下螺旋槽(12)、(17),槽上沿螺旋面分别均布有多个与槽等宽的通孔;柱塞(6)主体上套装有由上、下隔套(13)、(15)和上、下环(14)、(16)依次各三道组成的环形刮砂器,每一上、下隔套(13)、(15)分别套装在上、下环(14)、(16)上部,上、下环(14)、(16)则组合套装在柱塞(6)上,每一上、下环(14)、(16)下部沿外圆面分别加工有防砂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抽油井特别是出砂抽油井生产的高效防砂抽油泵,由上、下接头1、7、泵筒2、游动阀3、阀座4、内接头5、柱塞6、固定凡尔罩8、凡尔球9、凡尔座10、固定凡尔下接头11组成,柱塞6上、下端外圆面分别设有上、下螺旋槽12、17,上、下部分别套装有由上、下隔套13、15和上、下环14、16各三道组成的环形刮砂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利用它可以提高泵效,防止或减少砂卡,延长检泵周期,有利于油井增产,宜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04B47/00GK2430556SQ00212570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7日
发明者徐德志, 张学斌, 毕丰林 申请人:徐德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