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045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电动气泵的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工作、生活中所使用的充气产品多种多样,如气球、充气床垫、游泳圈等等。图1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双人充气床垫,包括纤维表面层100、泡沫层200、两个充气室300、400、框架500和底部纤维层600。充气室300、400通过额外的电动气泵(图中未表示)充气,需要使用者同时携带充气床垫和电动气泵,使用较为不便,特别是在外出使用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身带有电动气泵的充气装置,使用和携带均十分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室,与充气室连接的充气泵,与充气泵连接可在从充气室内到外界、从外界到充气室内两个方向切换的气流转换装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充气泵包括壳体、装设在壳体中的马达和被马达驱动的风扇。
所述的充气泵包括壳体、装设在壳体中的马达和被马达驱动的风箱。
所述的壳体两端错开地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与充气室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进气口与外界相通,出气口与充气室内相通;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进气口与充气室内相通,出气口与外界相通。
所述的气流转换装置为一个当充气泵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在充气泵的进气口和外界之间,当充气泵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充气泵的出气口和外界之间的管道系统。
所述的壳体对应于外界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工作气孔;壳体对应于充气室内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一个通气孔延伸出有一个贯穿壳体并伸出壳体的特殊开关管,开关管可绕但不离开该通气孔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分别覆盖并连通两个工作气孔;开关管对应于另一个通气孔的一端还设有一个连动的盖体,当开关管转动到覆盖连通工作气孔时,盖体转动到盖住该通气孔。
所述的气流转换装置为装在气孔上的开关和配合开关的可控制的凹位。
所述的充气室包括床体充气室和设在床体充气室一端下方的枕体充气室。
所述的充气室包括多个分离的充气室。
所述的多个分离的充气室可设有可控制的通管同时充气,也可设有可控制的选择开关分离充气。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电动气泵与充气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气装置,直接充气成为可使用的充气装置,使用和携带均方便。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安装在充气物品上的立体图;图1B为图1A所述的充气装置的立体图;图1C为图1B所述的充气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D为图1B所述的充气装置充气时的示意图;图1E为图1B所述的充气装置放气时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充气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A-A剖面图;图2C为图2A所述的充气装置放气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充气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剖视图;图3C为图3A所述的充气装置放气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D为图3C的剖视图;图4A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安装在充气床垫上的立体图;图4B为图4A所述的充气装置的立体图;图4C为图4B的B-B剖面图;图4D为图4B中的开关在关闭时的示意图;图4E为图4B中的开关在打开时的示意图;图4F为图4B所述的充气装置充气时的示意图;图4G为图4A所述的充气床垫的枕部气室充气时的示意图;图4H为图4G所述的充气床垫的枕部气室放气时的示意图;图4I为图4A所述的充气床垫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枕部气室充气时的示意图;图4J为图4I所述的充气床垫的枕部气室放气时的示意图;图4K为图4A所述的充气床垫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枕部气室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4L为图4K所述的充气床垫的枕部气室放气时的示意图;图4M为图4A所述的充气床垫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枕部气室充气时的示意图;图4N为图4M所述的充气床垫的枕部气室放气时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安装在充气床垫上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所述的充气装置的立体图;图5C为图5B的后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A为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安装在充气产品上的立体图;图7B为图7A所述的充气装置上的第一控制器的立体图;图7C为图7A所述的充气装置上的第二控制器的立体图;图7D和图7E为图7B所述的第一控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图7F为图7A所述的充气装置的充气泵的控制电路图;图7G为图7G所述的充气泵的控制电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图8A为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壳体的主视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充气装置去除壳体的主视图;图8C为图8B的仰视图;图9A为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示意图;图9B为图9A中所述的充气装置充气状态的分解示意图;图9C为图9A中所述的充气装置停止状态的分解示意图;图9D为图9A中所述的充气装置放气状态的分解示意图;图10A为本发明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装置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所述的充气装置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现有的充气床垫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A至1E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A所示,一种充气装置包括一个充气室10,一个设于充气室10上的充气泵座11和一个安装在充气泵座11中的充气泵12;如图1B和1C所示,泵座13上两端部设有两个通气孔111、112;充气泵12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的三阶筒状壳体,壳体中装有马达和马达驱动的单向风扇(图中并未画出),使得充气泵12中的空气流只能从右向左流,壳体的两端部位对应于通气孔111和112的位置错开180度反方向地分别设有两个工作气孔121、122;充气泵12密合嵌装在泵座11中,两端分别通过定位装置13、13’固定,使得充气泵12仅能在泵座11中转动,定位装置13、13’上对应于工作气孔121、122的位置分别设有气孔131、131’,并分别可通过气盖14、14’封闭盖住;充气泵12壳体的外表面装有拨片123,可通过拨片123拨动充气泵12。
如图1D所示,充气时,将拨片123向前拨至顶住泵座11的位置,这时,充气泵12上的工作气孔121朝上,通过定位装置13上的气孔131与外界相通,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1被封闭;充气泵12上的工作气孔122朝下并与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2相通;也就是说,从右至左,外界通过定位装置13上的气孔131、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121、充气泵12的壳体内、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122、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2与充气室10内部相通,启动马达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外界流入充气室10中,充气室10充气。
如图1E所示,充气时,将拨片123向后拨至顶住泵座11的位置,这时,充气泵12上的工作气孔121朝下并与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1相通,充气泵12上的工作气孔122朝上,通过定位装置13’上的气孔131’与外界相通,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2被封闭;也就是说,从右至左,充气室10内部通过泵座11上的通气孔111、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121、充气泵12的壳体内、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122、定位装置13’上的气孔131’与外界相通,启动马达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充气室10内流向外界,充气室10放气。
图2A至2C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A和2B所示,泵座25上设有一个通气孔239,并可通过气盖24封闭盖住;通气孔239内端面接有主气管238,主气管238通过通气孔239与外界相通但并不与充气室内相通,主气管238上平行设有通气管236、237,通气管236、237与充气泵22密合接触;充气泵22包括一个竖直放置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的三阶筒状壳体,壳体中装有马达223和马达223驱动的单向风扇,使得充气泵22中的空气流只能从上向下流,壳体的两端部位对应于通气管236和237的位置错开180度反方向地分别设有两个工作气孔221、222;充气泵22上端伸出并密合嵌装在泵座25中,充气泵12仅能在泵座11中转动;充气泵22上端装有旋钮21,可通过旋扭21拨动充气泵12;充气时,将旋扭21拨至“INFLATE”的位置,这时,充气泵22上的工作气孔221朝右,通过通气管236与主气管238相通从而与外界相通;充气泵22上的工作气孔222朝左与充气室内相通,而与工作气孔222对应的通气管237被封闭;也就是说,从上至下,外界通过泵座25上的通气孔239、主气管238、通气管236、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221、充气泵22的壳体内、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222与充气室内部相通,启动马达223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外界流入充气室中,充气室充气。
放气时如图2C所示,将旋扭21拨至“DEFLATE”的位置,这时,充气泵22上的工作气孔221朝左与充气室内相通,而与工作气孔221对应的通气管236被封闭;充气泵22上的工作气孔222朝右,通过通气管237与主气管238相通从而与外界相通;也就是说,从上至下,充气室内通过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221、充气泵22的壳体内、充气泵上的工作气孔222、通气管237、主气管238、泵座25上的通气孔239与外界相通,启动马达223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充气室中流出外界,充气室放气。
图3A至3D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A和3B所示,充气装置包括一个空腔壳体31,壳体31中装有马达33和马达33驱动的单向风扇,使得空气流只能从上向下流,壳体31对应于外界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工作气孔311、312;工作气孔311设有一个盖体35;壳体31对应于充气室内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313、314,通气孔314延伸出有一个贯穿壳体31并伸出壳体31的特殊开关管32,开关管32可绕但不离开通气孔314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分别覆盖并连通工作气孔311和312,开关管32对应于通气孔313的一端还设有一个连动的盖体36,当开关管32转动到覆盖连通工作气孔311时,盖体36转动到盖住通气孔313;充气时,打开盖体35,将开关管32转动至覆盖连通工作气孔312的位置,这时,外界通过工作气孔311、壳体31内部,再分两路通过通气孔313,或者是通过工作气孔312、开关管32、通气孔314与充气室内部相通,启动马达223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外界流入充气室中,充气室充气。
放气时如图3C和3D所示,将开关管32转动至覆盖连通工作气孔311的位置,这时,通气孔313被连动的盖体36盖住,充气室内通过通气孔314、开关管32、工作气孔311、壳体31内、工作气孔312与外界相通,启动马达33和风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空气从充气室中流出外界,充气室放气。
图4A至4F介绍了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4A所示,一种充气床垫包括床体充气室41、枕体充气室42和设于床体充气室41上的给床体充气室41和枕体气室42充气的充气装置43;枕体充气室42充气后将床体充气室外端部的枕部顶高形成枕体。
如图4B和4C所示,充气泵43包括一个壳体430,壳体430上设有一个通气孔4301,壳体430内装有可正反转的马达435和被马达435驱动的双向风扇,马达435的控制开关设于壳体430的外表面;壳体430内还装有两个伸出壳体430的通气管,两个通气管的伸出端分别为通向枕体充气室42、床体充气室41的工作气孔4302、4302’,通气管的另一端还设有若干个与壳体430内相通的通气孔并可被装在通气管内的滑片436、436’密封,滑片436、436’分别被开关431、431’驱动在通气管中滑动;开关431和431’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这时,我们只介绍开关431的结构开关431包括装设在壳体430外表面的开关帽4311、凸轮4312、推杆4312和弹簧4314,凸轮4312与开关帽4311固接,随开关帽4311转动而转动;如图4D和4E所示,凸轮4312底部设有凹槽4314,凸轮4312通过凹槽4314嵌装在推杆4313上。
为枕体充气室42充气时,使用者打开马达控制开关433启动马达435和风扇,同时,使用者通过转动开关帽4311打开开关431,凸轮4312如图4D中所示的随开关帽4311转动而转动,推杆4313如图4E中所示的被凸轮4312压下,如图4F所示,弹簧4314被推杆4313压紧,同时,滑片436被压向下滑动,外办的空气通过通气孔4301、壳体430内、工作气孔4302被泵进枕体充气室42中,所流如图中所示,枕体充气室42充气。
使用者打开开关431’即可对床体充气室41充气。
如图4G所示,床体充气室41的端部下方装有枕体充气室42,枕体充气室42充气将床体充气室41端部顶高形成枕部。如图4H所示,枕体充气室42放气,床体充气室41端部除低。枕体充气室42的横截面成V字形,保证床体充气室足够平,使得使用者感觉不到枕体充气室12的存在。
图4I和4J描述了床体充气室下枕体充气室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枕体44包括一个横截面成三角形的柔性充气室442和装在充气室上并绑住充气室的弹性松紧带441;当充气室442充气时,松紧带441被拉伸展开;当充气室442放气时,松紧带441自动收缩并将充气室442收拢。
图4K和4L描述了床体充气室下枕体充气室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枕体46包括柔性充气室464、一端与床体充气室47连接并整个顶住充气室464的支架463、装在充气室上并绑住充气室的弹性松紧带461和装在支架463另一端的滚轮462;当充气室464充气时,松紧带461被拉伸展开;当充气室464放气时,松紧带461自动收缩并将充气室464收拢,充气室464拉动支架463,支架463通过滚轮462在地面滑动并滑向床体充气室47从而将充气室464收拢。
图4M和4N描述了床体充气室下枕体充气室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枕体48包括柔性充气室481、位于充气室464底部整个顶住充气室464的第一支架483、装在充气室48与床体充气室49之间并与第一支架483一端连接的第二支架484和装在支架483、484上并绑住充气室481的弹性松紧带482;柔性充气室481夹在支架483、484之间;当充气室481充气时,松紧带461被拉伸,支架483、484被展开;当充气室481放气时,松紧带461自动收缩且支架483、484合拢从而将充气室464收拢。
图5A至5C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如图5A所示,一种充气床垫包括床体充气室51、枕体充气室52、设于床体充气室41上的给床体充气室41和枕体气室42充气的充气装置53和开关式通管装置54;如图5B和5C所示,充气装置53的外表面设有马达控制开关533、通气孔531,内表面也设有一个进气孔532,其充气原理与上述相同。开关式通管54设有通气孔541、542,通气孔541与床体充气室51连通,通气孔542通过一个通气管55与枕体充气室52连通,开关543设在开关式通管54的外表面并控制通气孔541、542之间的连通。打开马达控制开关533,启动马达和风扇,对床体充气室51充气,如果打开开关543,通气孔541、542连通,空气从床体充气室51中通过开关式通管54、通气管55流入枕体充气室52中,同时也对枕体充气室52充气。
图6介绍了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室61、62和给充气室61、62充气的充气泵63,充气泵63包括马达633和风扇;充气装置还包括一个双向开关,双向开关包括转片631和与转片631固定连接并随转片631转动而转动的工作杆631,充气室61、62上对应于工作杆的位置均装有气阀64、65;如图所示,对充气室61充气时,转动转片631,工作杆631转到气阀64的位置并压下打开气阀64,启动马达633和风扇,即对充气室61充气。对充气室62充气时,转动转片631,工作杆631转到气阀65的位置并压下打开气阀65,启动马达633和风扇,即对充气室62充气。
图7A至7G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如图7A所示,一种充气产品包括四个充气室711、712、713、714、一个充气泵72、控制充气泵72给充气室711、712充气的第一控制器73和控制充气泵给充气室713、714充气的第二控制器;如图7B所示,第一控制器73包括一个壳体730、两个开关731、732、与充气泵72连通的进气管733和两个与充气室711、712连的出气管734、735;如图7C所示,第二控制器73结构与第一控制器73相同包括一个壳体740、两个开关741、742、与充气泵72连通的进气管743和两个与充气室713、714连的出气管744、755;如图7D所示,开关731与工作片7311连接,开关731的一旁还设有一个微开关,当开关731转至“INFLATE”位置时,工作片731 1被压下打开通气孔,微开关7312如图7E中所示的也被闭合。其它开关732、741、742的结构与开关731相同。如图7F所示,开关7312、7322、7412、7422中任一个被闭合,继电器R闭合,充气泵72为相应的充气室711、712、713、714充气。
如图7F所示,空气开关7312’、7322’、7412’、7422’中任一个被闭合,压力开关75’闭合,充气泵72为相应的充气室711、712、713、714充气。
图8A至8C介绍了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充气装置包括一个壳体81;壳体81外端面设有一个通气孔811,内端面设有两个工作气孔812、813,工作片83、84分别用来封闭或开启工作气孔812、813;壳体81内设有马达82和被马达82驱动的风扇、开关85、86和设在开关85、86之间的滑动支架87;滑动支架87上设有两个滑槽876、877,固定在壳体81上的支座872、873嵌装在滑槽876、877中,滑动支架87可被开关85上的小耳851、852或开关86上的小耳861、862拨动从而滑动;马达82和风扇由两组电子触点824、824’和825、825’控制,电子触点824’、825固定在壳体82上,电子触点824、825固定在滑动支架87上,电子触点824、824’接触,滑动支架87向右滑动,电子触点824、824’接触,马达82正转,滑动支架87向左滑动,电子触点825’、825接触,马达82反转。
当充气时,开关85转至“INFLATE”,与开关85连接接的工作片83打开,同时,开关85上的小耳851拨动滑动支架87,电子触点824、824’接触,马达82和风扇正转,使得空气从通气孔811流向工作气孔812。
当放气时,开关85转至“DEFLATE”,与开关85连接接的工作片83打开,同时,开关85上的小耳852拨动滑动支架87,电子触点825、825’接触而电子触点824、824’分离,马达82和风扇反转,使得空气从工作气孔813流向通气孔811。
同样,开关86转至“INFLATE”时,空气从通气孔811流向工作气孔813;开关86转至“DEFLATE”时,空气从工作气孔813流向通气孔811。
图9A至9D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如图9A所示的充气装置为一种充气伞,充气伞包括一个把手91和一个充气(柔性)伞柄92,把手91中装有充气泵为充气伞柄92充气;充气泵包括喷嘴95、通过喷嘴95为伞柄92充气的风箱94、通过齿轮921、连杆902驱动风箱94的马达93;装设在把手91上的环形开关99控制马达93;环形开关99还装设有控制风箱94中空气的进入的第一开关97和控制充气伞柄92中空气的流出的的第二开关96;风箱94和喷嘴95之间装设有控制空气从风箱流入充气伞柄92中的第三开关98;环形开关99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对应于第一开关97和第二开关96及马达93的启动开关931(常闭开关)的位置错开地设有若干个凹位;如图9B所示,充气时,环形开关99转至一定位置,环形开关99上端面的凹位991对准第二开关96,使得第二开关96封闭;同时,环形开关99的下端面将第一开关97顶开;而环形开关99下端面的凹位992对准马达启动开关931并释放启动开关931;这时,马达93通过齿轮901和连杆902带动风箱94,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关97和第三开关98被泵进充气伞柄92中,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如果要停止充气,将环形开关99转至图9C中所示的位置,环形开关99上端面的凹位991仍对准第二开关96,使得第二开关96封闭;同时,环形开关99的下端面的另一个凹位994对准第一开关97,使得第一开关97封闭;而环形开关99下端面顶住马达启动开关931并关闭启动开关931停止马达93。
如果要放气,将环形开关99转至图9D中所示的位置,环形开关99上端面顶开第二开关96;环形开关99的下端面的凹位994仍对准第一开关97,使得第一开关97封闭;而环形开关99下端面仍顶住马达启动开关931并关闭启动开关931停止马达93。充气伞柄92中自动通过第二开关96流出,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图10A至10B介绍了本发明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为一种充气伞,在这里,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包括风箱94、连杆902、齿轮901和马达93的充气泵被另一种充气泵150所代替;充气泵150包括一个柱状壳体151、偏心地装设在壳体151中的风扇155和装在在壳体151外部驱动风扇155的马达154;壳体151上设有一个与第一开关97相通的进气口152和一个与第三开关158相通的出气口153。工作时,空气通过进气口152被泵和壳体151中,再通过出气口153被泵出壳体151中。风扇155偏心的装在壳体151中,有效地保证了给伞充气的气压。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充气室连接的充气泵,与充气泵连接可在从充气室内到外界、从外界到充气室内两个方向切换的气流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泵包括壳体、装设在壳体中的马达和被马达驱动的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泵包括壳体、装设在壳体中的马达和被马达驱动的风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两端错开地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与充气室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进气口与外界相通,出气口与充气室内相通;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进气口与充气室内相通,出气口与外界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流转换装置为一个当充气泵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在充气泵的进气口和外界之间,当充气泵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充气泵的出气口和外界之间的管道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对应于外界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工作气孔;壳体对应于充气室内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一个通气孔延伸出有一个贯穿壳体并伸出壳体的特殊开关管,开关管可绕但不离开该通气孔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分别覆盖并连通两个工作气孔;开关管对应于另一个通气孔的一端还设有一个连动的盖体,当开关管转动到覆盖连通工作气孔时,盖体转动到盖住该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流转换装置为装在气孔上的开关和配合开关的可控制的凹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室包括床体充气室和设在床体充气室一端下方的枕体充气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气室包括多个分离的充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个分离的充气室可设有可控制的通管同时充气,也可设有可控制的选择开关分离充气。
全文摘要
一种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室、与充气室连接的充气泵以及与充气泵连接可在从充气室内到外界、从外界到充气室内两个方向切换的气流转换装置。电动气泵与充气室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气装置,直接充气成为可使用的充气装置,使用和携带均方便。
文档编号F04D17/00GK1490529SQ0213498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8日
发明者王正宗 申请人:王正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