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634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硅钢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钢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散热风扇的线圈组上的硅钢片,可以使线圈组的组装更为简便并能降低成本,同时可使硅钢片迭置后的吸磁面在吸磁时不受线圈影响。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传统的散热风扇100a,由一外壳10a、一底座20a、一叶轮30a及多个线圈组40a构成。该叶轮30a具有一轮毂301a,轮毂301a的中间固定设置一轴心302a。在轮毂301a内侧环设磁铁303a,在轮毂301a外侧环设多片叶片304a。请同时参照
图1和图2,该线圈组40a套设在底座20a的轴套201a的外侧,由多片硅钢片1a相互迭置而成。线圈3a缠绕在这些硅钢片1a上,当这些硅钢片1a相互迭置时其侧面即构成一总极吸磁面A。
传统散热风扇100a在组装时,如
图1所示,先将该线圈组40a套在底座20a的轴套201a外缘上,再将叶轮30a的轴心302a设置在轴套201a的中心,从而将线圈组40a包覆在叶轮30a内。这些硅钢片1a侧面迭置后所形成的总极吸磁面A与叶轮30a内的磁铁303a相对应,这样就完成了一散热风扇100a的组装。使用时,在通电以后,因为该线圈组40a的总极吸磁面A及与之相对应的磁铁303a之间的磁力作用,会使叶轮30a转动,起到散热的效果。
上述传统的散热风扇100a具有以下一些问题(1)因为传统的线圈组40a需由多片硅钢片1a迭置才能形成一总极吸磁面A,所以组装极为不便,须耗费较多的组装时间,成本较高。
(2)当将线圈3a缠绕设置在这些硅钢片1a上时,该线圈3a上下两侧都会露在外面,所以当线圈组40a的总极吸磁面A与磁铁303a产生磁力作用时,线圈3a外露的部份也会与磁铁303a产生磁力作用,从而降低硅钢片1a的磁力作用效果并减少了扭转力,进而影响到叶轮30a的转动力量及速度。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传统散热风扇100a所产生的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结合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潜心研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硅钢片,使线圈组的组装更为简便,减少组装时间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钢片,在迭置并缠绕设置线圈后,该硅钢片的吸磁面在进行磁力作用时不受线圈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钢片,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中空套设部,所述中空套设部的外侧设有幅射状分布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硅钢片支撑臂的外侧边缘、从所述硅钢片的一个表面上、向外垂直环绕设置一吸磁面。
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应用在散热风扇的线圈组上,该线圈组由至少两个硅钢片上下迭置而成,将两片硅钢片上下迭置后,即可在这些支撑臂上缠绕设置线圈,因此,仅需使用两片硅钢片即可缠绕设置线圈,组装简便并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两硅钢片上下迭置后,其吸磁面形成一总极吸磁面,且高度高于支撑臂,使缠绕设置在支撑臂上的线圈不会高于并外露在整个总极吸磁面外,所以可使两片硅钢片的总极磁面在进行磁力作用时,不会因线圈外露而受其影响,从而使扭转力增加、散热风扇转动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可以使线圈组的组装更为简便,进而降低组装时间及成本,并可使散热风扇转动的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传统散热风扇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是传统线圈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片硅钢片尚未组装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片硅钢片组装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片硅钢片组装后的剖面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片硅钢片缠绕设置了线圈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片硅钢片缠绕设置了线圈的剖面侧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到附图2中的部件列表如下散热风扇 100a外壳10a底座 20a 轴套201a叶轮 30a 轮毂301a轴心 302a磁铁303a叶片 304a线圈组 40a硅钢片 1a 线圈3a总极吸磁面 A附图3至9中的部件列表如下散热风扇 100外壳10底座 20 轴套201叶轮 30 轮毂301轴心 302磁铁303叶片 304线圈组 40硅钢片1、2、4中空套设部 11、21、41支撑臂12、22、42 吸磁面 13、23
线圈3 总极吸磁面 A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所列附图仅供参考,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硅钢片”,如图3、图4所示,硅钢片1、2应用在散热风扇100的线圈组40上,该散热风扇100由一外壳10、一底座20、一叶轮30及多个线圈组40构成。该叶轮30具有一轮毂301,轮毂301中间固定设置一轴心302,在轮毂301内侧环设磁铁303,而在轮毂301外侧环设多片叶片304。底座20中间凸出设置一轴套201,线圈组40套设在轴套201的外侧,包覆在叶轮30内,并与叶轮30内的磁铁303相对应。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该线圈组40由至少两片硅钢片1、2上下迭置而成。两个硅钢片1、2的中间分别设有一中空套设部11、21,用来将该两片硅钢片1、2套设在底座20的轴套201上。中空套设部11、21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呈幅射状分布的支撑臂12、22。本实施例中每一硅钢片1、2分别设有四个支撑臂12、22。在所述硅钢片1、2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支撑臂12、22的径向外端的位置,向外(图4中分别为向上和向下)垂直延展、环绕设置吸磁面13、23。硅钢片1、2的另一表面为一平面,可供硅钢片1、2相互迭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当想将两硅钢片1、2上下迭置在一起时,即将两硅钢片1、2为平面的一面相互迭置在一起,并使两硅钢片1、2的支撑臂12、22相互对应。两硅钢片1、2迭置后的吸磁面13、23的高度高于支撑臂12、22,并且两硅钢片1、2的吸磁面13、23迭置后可形成一总极吸磁面A,与叶轮30的磁铁303产生磁力作用。
如图7、图8所示,当将两硅钢片1、2相互迭置后就可在这些支撑臂12、22上缠绕设置线圈3。由于总极吸磁面A的高度高于支撑臂12、22,所以缠绕设置在支撑臂12、22上的线圈3不会高于并露在整个总极吸磁面A的外面。
如图3所示,随后可将该线圈组40安装在散热风扇100的底座20的轴套201上,并将叶轮30的轴心302设置在轴套201的中间,使线圈组40被包覆在叶轮30内。两硅钢片1、2迭置后,由侧面的吸磁面13、23所形成的总极吸磁面A与叶轮30内的磁铁303对应,这样就完成一散热风扇100的组装。在使用时,通电以后,该线圈组40的总极吸磁面A即可与相对应的磁铁303产生磁力作用,而使叶轮30转动,从而起到散热的效果。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当想使整个线圈组40的高度增加时,可直接在两硅钢片1、2之间安装另一硅钢片4,该硅钢片4具有一中空的套设部41,沿着中空套设部41的外侧设有呈幅射状分布的支撑臂42,但此硅钢片4的侧面不设吸磁面,使该硅钢片4能迭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两硅钢片1、2间,以增加整个线圈组40的高度。
通过上述对结构的说明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硅钢片1、2上设置吸磁面13、23,所以只须两片硅钢片1、2上下迭置在一起就可缠绕设置线圈3,使整个线圈组40的组装更为简便,进而降低组装时间及成本。
(2)由于缠绕在支撑臂13、23上的线圈3不会高于并外露到整个总极吸磁面A外,所以可使两硅钢片1、2的总极吸磁面A在进行磁力作用时,不会因线圈3的外露而受影响,从而增加了扭转力,而使散热风扇100转动的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的确能达到所述的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未被公开使用,申请前的各种刊物上也没有记载,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要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任何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的等效变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特此声明
权利要求1.一种硅钢片,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中空套设部,所述中空套设部的外侧设有幅射状分布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硅钢片支撑臂的外侧边缘、从所述硅钢片的一个表面上、向外垂直环绕设置一吸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是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的另一表面为一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钢片,应用在散热风扇线圈组上,该线圈组由至少两片硅钢片上下迭置而成,两片硅钢片上分别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支撑臂,且在该硅钢片的支撑臂的外侧边缘与该硅钢片的一面相垂直地环绕设置吸磁面,吸磁面的高度高于支撑臂。这样,当将两片硅钢片上下迭置后,即可在这些支撑臂上缠绕设置线圈。由于只需安装两片硅钢片就可缠绕设置线圈,所以组装更为简单并可降低成本;同时,该吸磁面高度高于支撑臂,使缠绕设置在支撑臂上的线圈不致外露,使两片硅钢片迭置后的吸磁面在进行磁力作用时不受影响。
文档编号F04D25/06GK2658433SQ20032010017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0日
发明者陈世雄 申请人:世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