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094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散热器的一侧,可简化风扇与散热器的组装过程,并缩短风叶组与散热器的距离,从而可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并提高散热效果的罩体式风扇。
技术背景如今计算机运算功能强大并且执行速度很快,其形状构造更是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尤其新一代中央处理器(CPU)由于具有超速的运算功能,在执行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热量更多。因而如何利用良好的导热及散热系统,使该中央处理器能在许可的工作温度下正常运行,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1所示,公知风扇与固定架组件主要包括一散热器10a、一固定架20a及一风扇30a。其中散热器10a的底面平贴在中央处理器(CPU)的表面上,且其外部可罩合一固定架20a,再用螺丝等组件固定连接。在该固定架20a的顶面设有圆形通孔及多个螺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与风扇30a的中心相对应,用螺丝将风扇30a与固定架20a固定连接,就形成散热装置组件。
然而,公知的风扇与固定架组件,仍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固定架20a与风扇30a是分开设置的,组装时需先将固定架20a与散热器10a螺纹连接,再用螺丝将风扇30a固定在固定架20a的上方,使组装过程极其繁琐和不便。况且这些螺丝的成本费用也不低,因而使得这些散热装置的成本无法降低。另外,该风扇30a的扇叶与散热器10a的底面距离太远,使得风扇30a吹送的气流,不容易吹入散热器10a的底部,并且由于这些气流并未远离风扇30a的进风区域,因而使这些未冷却的热气流再度被风扇30a所吸入。因此,这些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不高。
因此,针对上述已知技术的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结合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潜心研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简化风扇与散热器的组装过程,缩短风叶组与散热器的距离,并使风叶组吹送的气流能被引至远处,使风扇罩周围的气流能够充分降温冷却,从而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并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其设置在散热器的一侧,包括一风扇罩及一风叶组,其中,该风扇罩具有一板片状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下方连接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一风叶组相连接,并使风叶组正好位于所述通孔内;另外该壳体的周缘设有延伸的对应支撑板,该支撑板可固定连接在散热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能方便地与散热器组装,风叶组与散热器的距离短,可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并提高散热效率。


图1是公知风扇与固定架组件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应用于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应用于散热器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应用于散热器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1中组件代表符号列表如下散热器 10a固定架20a风扇30a附图2到附图6中组件代表符号列表如下风扇1风扇罩 10 壳体 11
通孔12 固定座 13导流部 14 支撑板 15连接孔 16 定位部 17连接部 18 风叶组 20轮觳21 扇叶22转轴23 散热器 30第一散热体 31 凹槽311螺孔312 第二散热体 32散热鳍片321 热管322吸热部 323 散热部 324导热座 33 置放槽 331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该风扇1主要包括一风扇罩10及一风叶组20。其中风扇罩10可以是板片状弧形壳体、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的圆锥状壳体或其它各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壳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板片状弧形壳体。在该壳体11的顶部设有一通孔12,在该通孔12下方连接一固定座13,该固定座13可与风扇罩10一体成形或组合成一体,在本实施例是一体成形的。该壳体11上形成有两个导流部14,该导流部14从通孔12处沿壳体的弧度向下倾斜延伸。另外,在该壳体11的前、后周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相对应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靠近底端处设有连接孔16。
风叶组20是一上吸下吹的轴流式扇叶,具有一圆形轮觳21,在该轮觳21的周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多片扇叶22,在轮觳21的中心设有一转轴23并装有电路板及马达等组件。该转轴23用来穿入并连接在风扇罩10的固定座13上,从而该风叶组20可固定连接在风扇罩10中旋转。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如图3所示,该风扇罩10的壳体11与固定座13是组合成一体的。在该通孔12的周缘设有多个定位部17,这些定位部17可以是凸柱或卡钩,在本实施例中是阶梯状凸柱。另外该固定座13的周缘设有延伸的连接部18。该连接部18可以是套环或卡槽,在本实施例中是套环。该连接部18可与定位部17相连接,再用螺丝等固定组件固定。
图4、图5和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应用在散热器上时的立体分解图、组合示意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4、图5及图6所示,该风扇1设置在散热器30的上方,该散热器30包括一第一散热体31、一第二散热体32及一导热座33。该第一散热体31是由铝材料挤制成型的,具有底板、散热片及多个流道,在底板下方设有与流道垂直的凹槽311。另外在该底板的端面上设有多个螺孔312,该螺孔312与风扇罩10的连接孔16相对应,可以用螺丝等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该第二散热体32由多个散热鳍片321及串连各该散热鳍片321的热管322组成。该热管322具有水平的吸热部323及两个相互对应且向上倾斜的散热部324。各该散热鳍片321可层叠串接在这些散热部324上。另外该吸热部323设置在一导热座33上,该导热座33也是由铝、铜或其它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所制成的,其底面用来平贴在发热源(如CPU)的表面上,顶部则设有一置放槽331。第二散热体32的热管322可设置在该置放槽331中,从而组合成一散热器30。
利用上述组件,当风扇1的风叶组20转动时,可将风扇罩10上方的冷气流吸入散热器30内,再沿风扇罩10的导流部14及第二散热体32的各该散热鳍片321所形成的流道将热气流向下吹入散热器30的深处,使这些气流具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充分的降温冷却,进而提高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设计,可简化风扇与散热器的组装过程,并缩短风叶组与散热器的距离,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并提高散热效能。另外利用壳体所形成的导流部,可将风叶组吹送的气流导引到远处,使风扇罩周围的气流能够充分降温冷却,从而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已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未被公开使用,申请前也没有被各种刊物公开,完全符合实用新型的申请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做的等效变化或改进等,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特此声明。
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一侧,包括风扇罩及风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下方连接一固定座,所述风叶组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周缘设有相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与散热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壳体为板片状弧形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壳体为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的圆锥形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壳体上形成有两个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从所述通孔处沿所述壳体的弧度向下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与固定座是一体成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与固定座是组合成一体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固定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定位部为凸柱或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连接部是套环或卡槽。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一侧,包括风扇罩及风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具有一板片状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下方连接一固定座,所述风叶组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的相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与散热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风扇与散热器的组装简便,风叶组与散热器的距离短,可有效降低组装成本并提高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F04D29/60GK2699027SQ20042004995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2日
发明者周照曦, 张箕麟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