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960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干电池或蓄电池替换使用的泵。
技术背景泵为一种可方便且快速的用以对气垫床、气垫沙发或是充气水池等充 气产品进行充气与泄气的装置。现有技术的泵,于其壳体的两相对侧设有电极弹片组,并于其内部设 有一马达、固设于马达的转轴的一进气风扇及设于两相对电极弹片之间的 若干干电池,藉电极弹片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接通电,以驱动马达带动转 轴及进气风扇转动,从而进行一连串的进气及出气的动作。唯虽然干电池的电力不如蓄电池持久,也不像蓄电池般可重复充电,但 因蓄电池无法直接设置于壳体内部而与两相对的电极弹片相接,因此也就 无法提供电力予马达转动,是以使用者还是仅能以干电池为马达的电力来 源,因而产生需要经常更换电池的不便,且汰换的电池也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泵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 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 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 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两用泵,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 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泵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两用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干电池或蓄电池替换 使用,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用泵,其包括有一壳体组件、 一马达、一进气风扇及一蓄电池盒,其中壳体组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于其内部相 对的侧面上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以线路连接的电极弹片组,并于该壳体组件 上形成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马达固设于壳体组件内部,其端面上突伸设有一转轴;进气风扇设于壳体组件内部,且与马达 的转轴相互固设;蓄电池盒成型为一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的中空壳体,其 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相对的电极片,使该电极片与电极弹片组相 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两用泵,其蓄电池盒进一步包含有一盒体及一盖体,该盒体的 其中一端面形成一开口,并由该端面内凹成型有一容置空间,盒体的另一 端面为一封闭底面,该盖体盖设于盒体的开口端面上,前述电极片分别设 于盒体底面与盖体外侧面上。前述的两用泵,其壳体进一步包含有一外壳、 一电池盖及一罩盖,该 外壳的其中一端面为一开口,另一相对端面为一顶板,顶板上贯穿形成有 一通孔,前述壳体组件的容置空间形成于外壳内部,电池盖盖设于外壳的 开口端上,前述电极弹片组设于顶板与电池盖相对的侧面上,罩盖为一中空 壳体,其盖设于外壳的顶板外侧,使罩盖与外壳的顶板间形成有一气室,前 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与该气室相通,前述马达与蓄电池盒设于外壳与电池盖 之间,并使马达的转轴穿设外壳的通孔而突伸至气室中,前述进气风扇设 置于罩盖与外壳的顶板所形成的气室之间。前述的两用泵,其中于电池盖的环侧面上贯穿设有一通孔,并于蓄电 池盒的盖体上设有一与电池盖的通孔相对应的充电组件,该充电组件与蓄 电池盒中的电极片电性相接。前述的两用泵,其中于蓄电池盒底面内凹成型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 供马达置于其间。前述的两用泵,其进一步包含有二个以上的连接组件,且于外壳的环 侧面上成型有二个以上的枢块,于电池盖环侧面上相对于外壳的每一枢块 的位置处,分别朝其外侧突伸有一钩片,使该连接组件分别枢设于外壳的枢块上且扣^:电池盖的钩片。前述的两用泵,其进一步包含有一扣片,扣片的一侧面上间隔突伸有 两插杆,使其分别穿设外壳及电池盖的侧面。前述的两用泵,其中所述的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喷嘴组,并于罩盖的环 侧面上设有一吊挂块,该喷嘴组包含有多根连接杆及多个喷嘴,该连接杆 以其一端相接,并于该端形成有一可挂设于罩盖的吊挂块的挂孔,该喷嘴 分别设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且其两端面的孔径大小相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了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设计一蓄 电池盒,其成型为一恰可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盒体,蓄电池盒内部可供置放 蓄电池,另于其两相对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可与内部的蓄电池的电极相接的 电极片,藉此与壳体内部的电极弹片相接通电,以进一步驱动马达运转。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内部的电池组可视情况需求而选择使用千 电池或是蓄电池,当要以干电池为电力来源时,只要直接将千电池设于壳 体内部的两相对电极弹片间,即可进行供电,而当要以蓄电池为电力来源时,便可将内部装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盒设置于壳体内部,使其电极片与电 极弹片相接通电,以进一步驱动马达带动叶轮进行一连串的进气与出气的动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改善现有的泵仅能以干电池为电力来源的缺点。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10:壳体组件111 113 121 13:枢块 通孔 钩片 罩盖132:进气口 14:电极弹片组 20:马达 30:进气风扇11: 112 12 : 122: 131 133: 15 : 21: 40 :其内部设有蓄电池。 其内部设有干电池,外壳 :顶板电池盖通孔 :出气口吊挂块气室 转轴蓄电池盒41:盒体42:盖体421:充电组件43:容置槽44 :电极片50:连纟妄组件60 :扣片61:插杆70 :喷嘴组71:连接杆72a、72b、 72c :喷嘴73:桂孔80 :干电池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两用泵两用泵 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泵包括有一壳体组件10、 一 马达20、 一进气风扇30、 一蓄电池盒40、 二个以上的连接组件50、 一扣 片60及一喷嘴组70,其中壳体组件10包含有一外壳11、 一电池盖12及一罩盖13;该外壳11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其中一端面为一开口,另一相对 端面为一顶板112,顶板112上贯穿形成有一通孔113,外壳ll在相邻于 开口的环侧面上成型有二个以上的枢块111,;该电池盖l2盖设于外壳11的开口端上,其环侧面上贯穿设有一通孔 122,且于相对于外壳11的每一枢块111的位置处,分别朝其外侧突伸有 一钩片121,另于前述顶板112与电池盖12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设有至少 一以线路连接的电极弹片組14;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罩盖13为一中空壳体,其盖设于外壳11的顶 板112外侧,使罩盖13与外壳11的顶板112间形成有一气室15,另于罩 盖13上贯穿形成有与气室15相通的一出气口 131及一进气口 132,另于其 环侧面上设有一吊挂块133;马达20固设于外壳11内部,其端面上突伸设有一转轴21,使该转轴 21穿设外壳11的通孔113而突伸至气室15中;进气风扇30设置于罩盖13与外壳11的顶板112所形成的气室15之 间,且与马达20的转轴21相互固设,使得当马达20带动进气风扇30转动 时,可令气流由进气口 132进气,而沿进气风扇30由出气口 131出气;蓄电池盒40成型为一可设置于外壳11与电池盖12之间的中空盒体, 其包含有一盒体41及一盖体42,该盒体41的其中一端面形成一开口 ,并 由该端面内凹成型有一容置空间,盒体41的另一端面为一封闭底面,于其 上内凹成型有一容置槽43,以供马达20设于其间,盒体41与盖体42的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相对的电极片44,使每一组电极片44可分别与一蓄 电池的两电极相接,且当蓄电池盒40设于外壳11与电池盖12之间时,电 极片44亦可与电极弹片组14相接通电,进而驱动马达20以带动进气风扇 30进行转动,另于盖体42上设有一与电池盖12的通孔122相对应的充电 组件421,该充电组件421与蓄电池盒40中的电极片44电性相接,当此两 用泵装设蓄电池以作为电力来源时,使用者可将一充电器直接经由电池盖 12的通孔122而与蓄电池盒40上的充电组件421相接,便可进行充电,无 需将蓄电池盒40取出后再另以一充电座充电;连接组件50分别枢设于外壳11的枢块111上且扣设电池盖12的钩片 121,用以固定外壳11及电池盖12,避免两者相对开启;扣片60的一侧面上间隔突伸有两插杆61,使其分别穿设外壳ll及电 池盖12的侧面,以进一步固定两者间的相对位置;喷嘴组70包含有多根连接杆71及多个喷嘴72a、 72b、 72c,该连接杆 71以其一端相接,并于该端形成有一桂孔73,藉以挂设于罩盖13的吊挂 块133上,该喷嘴72a、 72b、 72c分别设于连接杆71的另一端,其两端面 的孔径大小相异,而其中一端面的孔径形成为配合罩盖13的出气口 131的 大小,以盖设于其上,并藉另一端面的开口配合物体的通气口大小,由该 处对该物体进行充气或泄气。配合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两用泵使用干电池的实施 例,可将干电池80直接安装设置在外壳11与电池盖12之间,并与电极弹 片组14形成电气连接,藉以提供使用者另一供电的选择。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泵,其包括有一壳体组件、一马达、一进气风扇及一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组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于其内部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以线路连接的电极弹片组,并于该壳体组件上形成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马达固设于壳体组件内部,其端面上突伸设有一转轴;进气风扇设于壳体组件内部,且与马达的转轴相互固设;蓄电池盒成型为一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的中空壳体,其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相对的电极片,使该电极片与电极弹片组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蓄电池盒进一步包 含有一盒体及一盖体,该盒体的其中一端面形成一开口,并由该端面内凹 成型有一容置空间,盒体的另一端面为一封闭底面,该盖体盖设于盒体的 开口端面上,前述电极片分别设于盒体底面与盖体外侧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壳体进一步包含有 一外壳、 一电池盖及一軍盖,该外壳的其中一端面为一开口,另一相对端 面为一顶板,顶板上贯穿形成有一通孔,前述壳体组件的容置空间形成于 外壳内部,电池盖盖设于外壳的开口端上,前述电极弹片组设于顶板与电 池盖相对的侧面上,罩盖为一中空壳体,其盖设于外壳的顶板外侧,使罩 盖与外壳的顶板间形成有一气室,前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与该气室相通,前 述马达与蓄电池盒设于外壳与电池盖之间,并使马达的转轴穿设外壳的通 孔而突伸至气室中,前述进气风扇设置于罩盖与外壳的顶板所形成的气室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壳体进一步包含有 一外壳、 一电池盖及一罩盖,该外壳的其中一端面为一开口,另一相对端 面为一顶板,顶板上贯穿形成有一通孔,前述壳体组件的容置空间形成于 外壳内部,电池盖盖设于外壳的开口端上,前述电极弹片组设于顶板与电 池盖相对的侧面上,罩盖为一中空壳体,其盖设于外壳的顶板外侧,使罩盖与外壳的顶板间形成有一气室,前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与该气室相通,前 述马达与蓄电池盒设于外壳与电池盖之间,并使马达的转轴穿设外壳的通孔而突伸至气室中,前述进气风扇设置于罩盖与外壳的顶板所形成的气室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电池盖的 环侧面上贯穿设有一通孔,并于蓄电池盒的盖体上设有一与电池盖的通孔 相对应的充电组件,该充电组件与蓄电池盒中的电极片电性相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蓄电池盒底面内凹成型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供马达置于其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二个 以上的连接组件,且于外壳的环侧面上成型有二个以上的枢块,于电池盖 环侧面上相对于外壳的每一枢块的位置处,分别朝其外侧突伸有一钩片, 使该连接组件分别枢设于外壳的枢块上且扣设电池盖的钩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一扣 片,扣片的一侧面上间隔突伸有两插杆,使其分别穿设外壳及电池盖的侧 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喷 嘴组,并于罩盖的环侧面上设有一吊挂块,该喷嘴组包含有多根连接杆及 多个喷嘴,该连接杆以其一端相接,并于该端形成有一可挂设于罩盖的吊 挂块的挂孔,该喷嘴分别设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且其两端面的孔径大小相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泵,其包括有一壳体组件、一马达、一进气风扇及一蓄电池盒,其中,壳体组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于其内部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以线路连接的电极弹片组,并于该壳体组件上形成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马达固设于壳体组件内部,其端面上突伸设有一转轴;进气风扇设于壳体组件内部,且与马达的转轴相互固设;蓄电池盒成型为一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的中空壳体,其两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多组相对的电极片,使该电极片与电极弹片组相接。本实用新型两用泵的内部的电池组可视情况需求而选择使用干电池或是蓄电池。
文档编号F04D29/28GK201170193SQ20072018146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5日
发明者蔡俊宗 申请人: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