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605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旋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旋流体机械,例如涉及适合于在工作流体中处理制冷剂等压缩性气 体或液体的涡旋压缩机或涡旋真空泵、涡旋鼓风机等的涡旋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涡旋流体机械,公开有日本特开2000-314382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涡旋流体机械具有工作室,其通过使在各自的底板(端板)上竖立设置有涡 旋状卷板的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电动机,其由定子及转子构成;轴,其贯通 转子而传递转子的旋转力。回转涡盘通过防自转机构来防止自转,同时相对于非回转涡盘 进行回转运动。从设置于非回转涡盘的吸入口流入工作室的工作流体伴随着所述轴的旋转 运动,工作室的容积逐渐变小,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使其从设置于非回转涡盘的喷出口喷 出,从设置于封闭箱体的喷出管向与涡旋流体机械进行配管连接的制冷循环输送。此外,在上述压缩动作中,在工作室内增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在回转涡盘及非回转 涡盘上作用有相互排斥的方向的力,因此,妨碍工作室的封闭性,且工作流体的泄漏损失增 大。因此,为了良好地保持工作室的封闭性,抑制工作流体的泄露,相对于回转涡盘及非回 转涡盘中的至少一方,作用使彼此接近的方向的支承力即背面压力。在该背面压力中存在 与各运转条件对应的适宜值,若背面压力过小,则泄漏损失增大,若背面压力过大,则在回 转涡盘与非回转涡盘进行压力接触的滑动面上产生的摩擦损耗增大,而成为导致涡旋流体 机械的效率及可靠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期望制冷循环的运转模式多样化,且在涡旋流体机械中期望运转范围 的进一步扩大。然而,涡旋流体机械是由制冷循环的喷出压力或吸入压力等、与负荷的变动 无关的涡旋卷板的诸多因素决定的具有恒定的设定压缩比和压除量的机构。因此,例如在 非回转涡盘的端板设置连通工作室与喷出空间的放气阀机构等,即使运转条件在设定压缩 比以下,也不会进行多余的压缩动作。另外,通过对驱动涡旋流体机械的电动机进行变频控 制,使电动机的转速可变,从而即使仍旧为恒定的压除量,也能够确保向制冷循环供给的优 选的工作流体的循环量。进而,还有以下方法通过使压缩中途或压缩完成后的工作流体向 吸入空间旁通,从而减少表观上的压除量,控制容量。此外,为了实现涡旋流体机械的高效化及高可靠化,在使工作室与吸入管旁通而 减少表观上的压除量的容量控制时,需要减小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变得过大的背面压力而防 止摩擦损耗的增大。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该方法,制成将从吸入管71和喷出管72分支的 容量控制管81与旁通阀15连接的结构,其中,所述旁通阀15与设置在非回转涡盘的端板 上的工作室连通。另外,同时使容量控制管与背压控制阀13的阀体背面连接。在此,在容 量控制管设置用于切换通常运转时与容量控制时的三通阀80等,根据制冷循环的运转条 件等,根据由压缩机的外部生成的控制信号来进行电控制。在通常运转时,与旁通阀15和背压控制阀13连接的容量控制管81内通过三通阀 80与喷出管连通而变成高压的喷出压力,旁通阀不开口,而不控制容量。另外,背压控制阀13的弹性力提高,而将背面压力调节成比较高。另一方面,在容量控制时,与旁通阀15和背压控制阀13连接的容量控制管81内通过三通阀80与吸入管71连通而变成低压的吸入压 力,旁通阀15开口,使压缩中途的工作流体返回吸入管71内,从而控制容量。另外,背压控 制阀13的弹性力降低,而将背面压力调节成比较低。作为其它的涡旋流体机械,已知有日本专利40447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 的机构。这种涡旋流体机械降低容量控制用旁通孔的死容积,有助于高效化。另外,通过在 容量控制阀的背面导入通过狭窄通路的喷出压力来控制阀体的振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3143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044793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涡旋流体机械中,需要将吸入管或喷出管与 容量控制用管或背压控制用管进行配管连接,因此,存在结构复杂,部件件数增加,制造成 本增大这些课题。另外,由于工作流体通过分支的配管内和根据来自涡旋流体机械的外部 的电控制信号而控制的三通阀等,因此,存在产生控制的响应延迟这一课题。进而,还具有 在配管内产生压损或加热,妨碍涡旋流体机械的高效化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涡旋流体机械中,存在以下课题没有与背压控制 相关的记述,且没有公开进行容量控制且同时进行背压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流体机械,其能够根据运转条件自动控制容量, 且不需要复杂的分支配管等,能够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且,能够同时进行响应性优越的 容量控制与背压控制。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涡旋流体机械具备工作室,其通过使在各自的端板 竖立设置有涡旋状卷板的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吸入空间,其形成在所述非 回转涡盘的端板上;背面压力区域,其形成在所述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的至少一方的 工作室相反侧;背压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背面压力区域的压力,所述涡旋流体机械的特征 在于,在所述背压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工作室和所述吸入空间旁通,从 而控制容量。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控制机构具备 可动阀部,该可动阀部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背面压力区域与所述吸入空间旁通而控制背面 压力,并且,在流体机械的容量控制运转时使所述工作室与所述吸入空间旁通而控制容量。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阀部为磁性 体,使限制所述可动阀部的可动范围的部件为永久磁铁。另外,本发明以上述的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根据电信号控制所述背 压控制机构。另外,本发明的涡旋流体机械具备工作室,其通过使在各自的端板竖立设置有涡 旋状卷板的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吸入空间,其形成在所述非回转涡盘的端 板上;背面压力区域,其形成在所述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室相反侧; 背压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背面压力区域的压力,所述涡旋流体机械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根 据运转条件使所述工作室与吸入空间旁通而控制容量的容量控制机构,在流体机械的容量控制运转时,通过所述容量控制机构来控制所述背面压力。另外,本发明以上述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控制机构具备可动阀部,该可动阀部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背面压力区域与所述吸入空间旁通而控制背面压 力,并且,在流体机械的容量控制运转时,使所述工作室与所述吸入空间旁通而控制容量。另外,本发明以上述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阀部为磁性 体,使限制该可动阀部的可动范围的部件为永久磁铁。另外,本发明以上述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根据电信号控制所述容量 控制机构。另外,本发明以上述涡旋流体机械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使用使回转涡盘或非回转 涡盘中的任一方的涡旋状卷板终端角与另一方的涡旋状卷板终端角不同的非对称的涡旋 状卷板。另外,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通过使在各自的端板竖立设置有涡旋状卷板的回转涡 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工作室,并在所述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的至少一方的工作 室相反侧具有背面压力区域,其中,设有容量控制机构,其在容量控制时使压缩室与吸入空 间旁通,不会对吸入压缩室的气体立刻压缩,而使压缩开始延迟,由此减少表观上的压除 量,并由该容量控制机构同时控制背面压力。根据本发明的涡旋流体机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根据运转条件来控制容量,良好 地确保压缩室的封闭性,同时施加抑制滑动摩擦损耗的背面压力。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压缩机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整体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常运转时的背压控制机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控制时的背压控制机构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常运转时的容量控制机构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容量控制时的容量控制机构的放大图。符号说明I-封闭箱体2-非回转涡盘2a-端板2b-卷板2c-吸入 口2d-喷出口3-回转涡盘3a-端板3b-卷板3c-轴套筒3d-回转轴承4-框架
5-定子6-转子7-轴8-欧式环9-主轴承10-副轴承部件11-副轴承12-平衡重13-背压室14-放气阀机构15-润滑油16-吸入管17-喷出空间18-喷出管19-背压控制机构19a-背压控制用阀体(可动阀部)19b_背压控制用弹簧19c-针阀(可动阀部)19d-弹性体19e-限动器(限制可动范围的部件)20-压缩室21-电动机22-旁通孔23-背面压力区域24-吸入空间25-容量控制机构25a-容量控制用阀体(可动阀部)25b_容量控制用弹簧25c-针阀(可动阀部)25d-弹性体25e-限动器(限制可动范围的部件)25f-背压调节槽100-涡旋压缩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实施方式的图中的同一符号表示同一结构或相当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只要没有特 别限定的记载,就没有将本发明的范围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仅是说明例而已。(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首先参照图1与图2说明涡旋压缩机100。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剖面 图。图2是涡旋压缩机整体的剖面图。涡旋压缩机100形成为将进行压缩动作的压缩机构和包括电动机的驱动机构收 纳在封闭箱体1内而配置的结构。压缩机构包括以下基本要素非回转涡盘2、回转涡盘3、框架4。使非回转涡盘2 与回转涡盘3啮合而形成压缩室20。非回转涡盘2包括以下基本构成部分端板2a ;竖立设置在该端板2a上的涡旋状 的卷板2b。在该端板2a的外周部形成有吸入口 2c。在吸入口 2c连接有吸入管16。在端 板2a的中央部形成有喷出口 2d。另外,在端板2a设有放气阀机构14,在由涡旋卷板的诸 多因素决定的恒定的设定压缩比以下进行运转时,使压缩室20与喷出空间17连通。另一方面,回转涡盘3包括以下基本构成部分端板3a ;竖立设置在该端板3a上 的涡旋状的卷板3b ;竖立设置在端板3a的背面侧的轴套筒3c。在轴套筒3c内设有回转轴 承3d。框架4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封闭箱体1。非回转涡盘2通过螺栓等固定于框架4。回 转涡盘3可旋转地配置在非回转涡盘2与框架4之间。框架4在回转涡旋端板3a的背面 侧形成背面压力区域23,即背压室13。另外,在非回转涡旋端板2a设有背压控制机构19, 在运转时在喷出压力和吸入压力之间调节背压室13的背面压力。回转涡盘3在运转时由于背压室13的背面压力而被按压到非回转涡盘2侧,从而 提高压缩室20的封闭性。在此,在非回转涡盘端板2a设有使背压控制机构19与压缩室20 连通的旁通孔22,能够根据运转条件控制容量。对回转涡盘3进行回转驱动的驱动机构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作为旋转驱动机构的 一例的电动机21 ;轴7 ;回转涡盘3的防自转机构的主要部件,即欧式环8;旋转自如地卡合 轴7的上部的主轴承9 ;使轴7的偏心部能够沿旋转轴向移动且旋转自如地卡合轴7的偏 心部的回转轴承3d ;旋转自如地卡合轴7的下部的副轴承11。轴7的滑动部与上述轴7的 主轴承9、回转轴承3d及副轴承11等所对应的部分相当。电动机21由感应电动机等构成,包括环状的定子5、环状的转子6。定子5通过热 装等固接于封闭箱体1。转子6可旋转地配置在定子5内。在转子6的上下端面设置有平 衡重12,该平衡重12是用于抵消伴随着回转涡盘3的运动所产生的不平衡力,而将压缩机 的振动保持为较低的平衡部件。电动机21和压缩机构排列配置在封闭箱体1的长度方向上,通过轴7协同动作。 框架4配置在电动机21与压缩机构之间。轴7贯通电动机21的转子6而设置、是将该转 子6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缩机构的圆筒部件。轴7的上部由主轴承9轴支承为旋转自如,轴7 的中间部贯通转子6的中心部,轴7的下部由副轴承11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副轴承11用 于确保轴7的稳定旋转而设置。欧式环8设置在框架4内。形成于欧式环8的正交的两组楔部分中的一组在构成 于框架4的楔槽内滑动,剩余的一组在构成于回转涡旋端板3a的背面侧的楔槽内滑动。主轴承9内置在框架4的中心部。副轴承11内置在副轴承部件10的中心部。畐Ij 轴承部件10配置在电动机21的压缩机构相反侧的润滑油15的油面附近,通过焊接等固接于封闭箱体1。此外,在封闭箱体1内的下部空间贮存有润滑油15。轴7的下端浸在润滑油15中。接下来,对涡旋压缩机100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通过定子5产生的旋转磁场对 转子6施加旋转力,伴随着该转子6的旋转,固定于转子6的轴7进行旋转动作。回转涡盘 3能够在旋转轴方向上移动,且与轴7的偏心部卡合为旋转自如,轴7的旋转运动通过欧式 环8等防自转机构变换成回转涡盘3的回转运动。通过使非回转涡盘2与回转涡盘3啮合 而形成的压缩室20的容积在回转涡盘3的回转运动的作用下减少(压缩行程)。在压缩动作中,伴随着回转涡盘3的回转运动,制冷剂等工作流体经由吸入管16、 吸入口 2c而被吸入压缩室20。被吸入的工作流体经由压缩室20内的压缩行程而流向非 回转涡盘的喷出口 2d,经由封闭箱体1内的喷出空间17,最后从喷出管18向压缩机外部喷 出ο另外,贮存在封闭箱体1内的下部空间内的润滑油15利用喷出空间17的喷出压 力与背压室13的背面压力的压差、和伴随轴7的旋转动作的离心力,对回转轴承3d和主轴 承9进行润滑后,向背压室13供给,其中,所述背压室13的背面压力在喷出压力与吸入压 力之间进行调节。之后,背压室13内的润滑油15向压缩室20供给,与工作流体一起从非 回转涡盘的喷出口 2d喷出,在封闭箱体1内的喷出空间17内被分油。分离后的润滑油15 贮存在封闭箱体1内的下部空间内。接下来,使用图3和图4,详细地说明通常运转时与容量控制时的背压控制机构的 动作。图3是通常运转时的背压控制机构的放大图。图4是容量控制时的背压控制机构的 放大图。背压控制机构19设置于非回转涡盘2,包括背压控制用阀体19a(可动阀部)、背 压控制用弹簧1%、针阀19c (可动阀部)、弹性体19d。背压控制用阀体19a的下表面与背 面压力区域23连通,背压控制用阀体19a的上表面与设置于非回转涡旋端板2a的吸入空 间24连通。吸入空间24与所述吸入口 2c连通。在针阀19c与背压控制用阀体19a之间 设置背压控制用弹簧1%,利用背压控制用弹簧19b的弹力,以某恒定的弹性力向下方按压 背压控制用阀体19a。另外,在针阀19c的上表面导入喷出空间17的压力,对弹性体19d和背压控制用 弹簧19b进行压缩,从而向下方按压针阀19c。在针阀19c的侧面的非回转涡盘2设有与压 缩室20连通的旁通孔22。此外,为了防止针阀19c向非回转涡盘2的外部弹出,设置限动 器19e(限制可动范围的部件),或者也可以在针阀19c的侧面附设密封件,用于防止来自针 阀19c的侧面的喷出空间17的压力向旁通孔22或吸入空间24泄漏。在此,对背压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背压控制机构19的作用下,当(背面压力所 产生的力)> (吸入压力所产生的力)+ (弹簧1%的弹力)时,通过使背压控制用阀体19a 向上方移动,使背面压力区域23的背面压力向吸入空间24释放,来调节背面压力。即,在通 常运转时,固定针阀19c的位置,使背压控制用弹簧19b的弹簧长度为恒定,能够自动控制 为(背面压力)=(吸入压力)+ (恒定值α)。此外,在通常运转时旁通孔22由针阀19c 的侧面关闭,压缩室20与吸入空间24未旁通。另一方面,求出容量控制的运转条件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喷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 压力差小。因此,如图4所示,在容量控制时,利用弹性体19d与背压控制用弹簧19b的弹力,向上方压起针阀19c。若针阀19c被向上方压起,则由针阀19c的侧面关闭的旁通孔22 打开,压缩室20与吸入空间24旁通。因此,旁通孔22打开后的压缩室20变成吸入空间 24,不进行压缩动作,从而能够减少表观上的压除量。即,即使将压缩机的转速保持为恒定, 工作流体的循环量也会减少,从而能够控制容量。在容量控制时,由于压缩室20的一部分不进行压缩动作,因此,通常运转时所需的背面压力大幅降低。在此,若背面压力过大,则在回转涡盘3与非回转涡盘2之间的滑动 面上产生的摩擦损耗增大,从而使涡旋压缩机的效率及可靠性恶化。然而,在容量控制时, 针阀19c被向上方压起,背压控制用弹簧19b的弹簧长度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变长,因此弹力 变小,而能够控制成(背面压力)=(吸入压力)+ (恒定值β)。即,由背压控制用弹簧19b 的弹簧长度所决定的弹力满足(通常运转时的弹力(恒定值α)) > (容量控制时的弹力 (恒定值β )),容量控制时的背面压力与通常运转时相比能够控制为大幅降低。此外,也可以使背压控制机构19中的针阀19c为磁性体,使限动器19e为具有恒 定磁力的永久磁铁,由此,在运转条件稳定时,利用磁力将针阀19c向限动器19e吸引,抑制 伴随喷出压力等脉动而针阀19c上下振动的情况,防止产生噪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对背压控制机构附加了开闭容量控制用的旁通孔的 功能,在通常运转时,自动控制成关闭旁通孔的同时,提高背面压力,从而抑制压缩室的泄 漏损失(在良好地确保压缩室的封闭性的同时),在容量控制时,打开旁通孔,使表观上的 压除量减少而自动控制容量,同时,将背面压力自动控制为低,从而能够抑制在回转涡盘与 非回转涡盘之间的滑动面上产生的摩擦损耗,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效率及可靠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为不需要复杂的配管等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制 造成本的上升,控制的响应性优越,并且,能够抑制容量控制时的压损或加热,得到高效率 的涡旋压缩机。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根据运转条件而机械式自动控制背压控制及容量控制 的机构进行了叙述,但也可以在背压控制机构附设电控制阀(未图示)来对应特殊的运转 条件。这种电控制的情况,在运转条件变更时,能够灵敏且方便地对应。(第二实施方式)使用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及图6是使容量控制机 构与背压控制机构分体的结构。在图5及图6中,虽然未图示背压控制机构,但设有如第一 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背面压力的调节功能的背压控制机构。或者,设有如下所述的背压控 制机构通过压入等固定背压控制机构19的针阀19c,将背压控制用弹簧19b的弹簧长度 设为恒定,在不进行容量控制的全运转条件下充分确保压缩室20的封闭性,设定成(背面 压力)=(吸入压力)+ (恒定值)。或者,也可以使用如下的背压控制机构不使用第一实 施方式所述的阀,而在回转涡盘3的端板3设有使背压室13与压缩室20连通的孔,调节成 (背面压力)=(吸入压力)X (恒定值)。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常运转时的容量控制机构。容量控制机构25 与背压控制机构分体设置于非回转涡盘2,包括容量控制用阀体25a (可动阀部)、容量控制 用弹簧25b、针阀25c (可动阀部)、弹性体25d。容量控制用阀体25a具有大致塞满旁通孔 22的突起形状,所述旁通孔22设置于非回转涡盘2且与压缩室20连通。另外,容量控制用 阀体25a具有不向压缩室20突出的前端形状。容量控制用阀体25a的单面在旁通孔22内且与压缩室20连通,另一面与设置于非回转涡盘端板2a的吸入空间24连通。在针阀25c与容量控制用阀体25a之间设置容量控制用弹簧25b,通过容量控制用弹簧25b的弹力,以 某恒定的弹性力将容量控制用阀体25a向压缩室侧按压。另外,在针阀25c的单面导入喷出空间17的压力,对弹性体25d与容量控制用弹 簧25b进行压缩,从而将针阀25c向压缩室侧按压。针阀25c的侧面的非回转涡盘端板2a 与背面压力区域23连通。此外,设置限动器25e,防止针阀25c向非回转涡盘2的外部弹 出,或者也可以在针阀25c的侧面附设密封件,防止喷出空间17的压力从针阀25c的侧面 向背面压力区域23或吸入空间24泄漏。在通常运转时,将针阀25c的位置向压缩室侧按压而进行固定,因此,对容量控制 用弹簧25b进行强烈压缩,且密封旁通孔22,不进行容量控制。另外,旁通孔22与吸入空 间24、背面区域23、喷出空间17分别由容量控制用阀体25a或针阀25c的侧面密封,而不 连通。另一方面,求出容量控制的运转条件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喷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 压力差小。因此,如图6所示,在容量控制时,利用弹性体25d的弹力,使针阀25c向压缩室 相反侧移动。若针阀25c向压缩室相反侧移动,则容量控制用弹簧25b变成自然长度,容量 控制用阀体25a远离旁通孔22,压缩室20与吸入空间24旁通。因此,旁通孔22开口的压 缩室20的内部空间变成吸入空间24,不进行压缩动作,从而能够减少表观上的压除量。即, 即使将压缩机的转速保持为恒定,工作流体的循环量也会减少,从而能够控制容量。在容量控制时,由于压缩室20的一部分不进行压缩动作,因此,通常运转时所需 的背面压力大幅降低。在此,若背面压力过大,则在回转涡盘3与非回转涡盘2之间的滑动 面上产生的摩擦损耗增大,从而使涡旋压缩机的效率及可靠性恶化。然而,在容量控制时, 针阀25c向压缩室相反侧移动,背面压力区域23与吸入空间24连通,从而使背面压力降 低至吸入压力。或者,在针阀25c的一部分上设置背压调节槽25f,伴随着针阀25c的移动 (在移动中途),使背压调节槽25f间歇地与背面压力区域23连通,从而能够将背面压力调 节成某一目标值。此外,也可以使容量控制机构25中的针阀25c为磁性体,使限动器25e (限制可动 范围的部件)为保持恒定磁力的永久磁铁,由此,在运转条件稳定时,通过磁力将针阀25c 向限动器25e吸引,控制伴随喷出压力等的脉动而针阀25c振动的情况,防止产生噪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背压控制机构分体设置的容量控制机构的作用 下,在通常运转时,能够将旁通孔大致完全密封而消除死容积,在该状态下通过背压控制机 构自动控制背面压力,在容量控制时,使压缩室与吸入室旁通,减少表观上的压除量而自动 控制容量,同时,将背面压力自动控制为低,从而能够抑制在回转涡盘与非回转涡盘之间的 滑动面上产生的摩擦损耗,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效率及可靠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仅追加容量控制机构而能够附加功能,从而不需要将 容量控制机构装入现有的背压控制机构的作业等,容易进行规格变更。进而,根据本实施方 式,由于为不需要复杂的配管等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上升,控制的响应 性优越,并且,能够抑制容量控制时的压损或加热,得到高效率的涡旋压缩机。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根据运转条件而机械式自动控制容量控制的机构进行 了叙述,但也可以在容量控制机构附设电控制阀(未图示)来对应特殊的运转条件。这种电控制的情况,在运转条件变更时,能够灵敏且方便地对应。 另外,在前面的实施方式及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的涡旋状卷板形状而言,也可以在具有使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任一方的涡旋状卷板终端角与另 一方的涡旋状卷板终端角不同的非对称的涡旋状卷板的涡旋流体机械中使用本实施方式。 由此,能够与各种规格的涡旋流体机械相对应。
权利要求
一种涡旋流体机械,具备工作室,其通过使在各自的端板竖立设有涡旋状卷板的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吸入空间,其形成在所述非回转涡盘的端板上;背面压力区域,其形成在所述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至少一方的工作室相反侧;背压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背面压力区域的压力,所述涡旋流体机械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背压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工作室与所述吸入空间旁通来控制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控制机构具备可动阀部,该可动阀部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背面压力区域与所 述吸入空间旁通来控制背面压力,并且,在流体机械的容量控制时,使所述工作室与所述吸 入空间旁通来控制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阀部为磁性体,使限制所述可动阀部的可动范围的部件为永久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背压控制机构。
5.一种涡旋流体机械,具备工作室,其通过使在各自的端板竖立设有涡旋状卷板的 回转涡盘及非回转涡盘啮合而形成;吸入空间,其形成在所述非回转涡盘的端板上;背面 压力区域,其形成在所述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至少一方的工作室相反侧;背压控制机 构,其控制所述背面压力区域的压力,所述涡旋流体机械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工作室与吸入空间旁通来控制容量的容量控制机构,在流 体机械的容量控制运转时,通过该容量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背面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控制机构具备可动阀部,该可动阀部根据运转条件使所述背面压力区域与所 述吸入空间旁通来控制背面压力,并且,在流体机械的容量控制运转时,使所述工作室与所 述吸入空间旁通来控制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阀部为磁性体,使限制该可动阀部的可动范围的部件为永久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5 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容量控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使用使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任一方的涡旋状卷板终端角与另一方的涡旋状卷板 终端角不同的非对称的涡旋状卷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流体机械,其能够根据运转条件自动控制容量,且不需要复杂的分支配管,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且,能够同时进行响应性优越的容量控制与背压控制。在所述涡旋流体机械中,对回转涡盘或非回转涡盘中的至少一方从工作室相反侧施加向工作室侧的背面压力,并设有根据运转条件也能够控制背面压力的容量控制机构。
文档编号F04C2/18GK101813087SQ20101011363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5日
发明者坪野勇, 大沼敦, 岛田敦, 新村修平, 村上晃启, 田所哲也, 藤村和幸, 香曾我部弘胜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