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系统及其分配阀、混凝土输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06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泵送系统及其分配阀、混凝土输送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等粘稠类物料的泵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还涉及到一种包括该分配阀的泵送系统和包括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输送机械,该混凝土输送机械特别是指混凝土搅拌泵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泵车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混凝土输送机械设备。混凝土搅拌泵车一般包括底盘、搅拌机构、泵送系统和布料机构。搅拌机构一般包括搅拌筒;泵送系统包括料斗、分配阀和输送缸;布料机构通常包括由至少两个臂形成的臂架,沿臂架设置有输送管。混凝土搅拌泵车基本工作原理是搅拌筒旋转将混凝土输送到泵送系统的料斗中;泵送系统将混凝土泵送到布料机构的输送管中;布料机构将混凝土输送到预定的位置。当前,泵送系统中的分配阀一般为S管型分配阀。S型分配阀包括一个S形弯管; S形弯管装在料斗内,两端形成输出端和输入端;输出端可旋转在安装在料斗一侧壁上,并与位于料斗外的输送管相通。S形弯管在适当驱动机构驱动下旋转,在料斗内横向摆动,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在第一位置,第一输送缸与料斗相通,第二输送缸通过S 形弯管与输送管相通;此时,第一输送缸吸入物料,完成吸料,第二输送缸将预先吸入的物料压入输送管中,完成泵料。在第二位置,使第二输送缸与料斗相通,使第一输送缸通过S 形弯管与输送管相通;此时,第二输送缸吸入物料,完成吸料;第一输送缸将预先吸入的物料压入输送管中,完成泵料。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交替配合两个输送缸的轮流动作,实现吸料、泵料,使泵送系统以预定的流量向外泵送物料。S管型分配阀虽然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分配,但需要与开放式料斗配合使用,以为位置转换提供足够的空间;但设置开放式料斗不仅容易粘接混凝土等物料,造成混凝土等物料的浪费,还容易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另外;S形弯管进行位置转换需要克服料斗中物料产生的阻力,这就导致需要驱动机构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导致分配阀的能耗较大。因此,如何降低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浪费,减小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也公开了不需要与开放式料斗配合使用的分配阀,如中国专利文献 CN1336487A公开的一种多位多通“S”管阀,但这种分配阀结构庞大,对驱动机构要求很高, 在混凝土搅拌泵车中应用难度很大;德国专利文献DE4204330B4公开了一种通过转子软管泵实现物料分配的分配阀,但这种分配阀工作性能对软管的依赖性很高,使其适应性、使用寿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 利用该分配阀与现有技术不同,且不需要与开放式料斗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分配阀的泵送系统。
4[000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分配阀的混凝土输送机械。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具有开放式料斗的混凝土搅拌泵车。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泵车,其能够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同时,使搅拌筒保持不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阀体板和第二阀体,及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阀体板旋转的阀板;所述第一阀体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阀板的两个表面滑动配合;所述阀板形成贯通其两表面且相对的第一过料连通孔和第二过料连通孔;所述第二阀体形成位于其外表面且分别与第一输送缸和第二输送缸相通的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位于其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料口均相通的第一吸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位于其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料口均相通的第二吸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所述第一阀体板形成位于其内表面且均与输送管相通的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 ;该分配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吸料口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与物料容器相通,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与第二泵料口相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吸料口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或第二过料连通孔与物料容器相通,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或第一过料连通孔与第一泵料口相通。可选的,所述第一阀体板还形成位于其内表面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吸料口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和第一进料口与物料容器相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吸料口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和第二进料口与物料容器相通,或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和第二进料口与物料容器相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二吸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相通,形成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吸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勻分布在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周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第一输送缸、第二输送缸和分配阀,所述分配阀为上述任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第一输送缸和第二输送缸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相通;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阀板旋转。可选的,泵送系统还包括人字输出管,所述人字输出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 所述第一支管的下端和第二支管的下端分别与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相接,所述第一支管的上端和第二支管的上端交汇形成一个输出端口 ;所述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相通。可选的,所述分配阀还包括第一阀体壳,所述第一阀体壳与第一阀体板固定并形成第一阀体腔;所述第一阀体壳形成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均与所述第一阀体腔相通;所述输出口与输送管相通。可选的,分配阀还包括轴线与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重合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第一阀体板旋转配合,且与所述阀板固定,且至少一端向外伸出;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驱动所述阀板旋转。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阀油缸;所述摆阀油缸一端与泵送系统的架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阀板的外周铰接相连,形成的铰接轴线与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包括机械本体、物料容器和泵送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第一输送缸、第二输送缸和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为上述第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物料容器与第一阀体板固定相连,所述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的边沿与所述阀板滑动配合;或者;所述分配阀为上述其他种类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物料容器与第一阀体板固定相连,且所述物料容器的排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相通。可选的,所述机械本体为底盘,还包括搅拌机构和布料机构,形成混凝土搅拌泵车;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所述物料容器为与底盘固定的料斗,所述搅拌筒的排料口与所述料斗的上开口相对;所述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均与所述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可选的,所述机械本体包括底盘,还包括搅拌机构和布料机构,形成混凝土搅拌泵车;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和位于搅拌筒内的搅拌器;所述物料容器为所述搅拌筒;所述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均与所述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可选的,所搅拌筒前端向下倾斜,所述搅拌筒前端下部设置有排料口 ;所述搅拌器绕所述搅拌筒的中心线旋转,所述搅拌器的搅拌刀与所述搅拌筒的内壁面相配合。为了实现第四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泵车中,包括底盘、搅拌机构、泵送系统和布料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筒与底盘固定不动,所述泵送系统的分配阀为闸板阀,所述闸板阀具有第一吸料口、第二吸料口、第一泵料口、第二泵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其中,所述第一吸料口和第二吸料口均与搅拌筒相通,所述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分别与两个输送缸相通,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与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该闸板阀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闸板阀。该混凝土搅拌泵车不具有开放式料斗。为了实现第五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泵车中,搅拌机构的搅拌筒与底盘固定不动,在搅拌筒中设置搅拌器;以对搅拌筒中的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进行搅拌,保持混凝土或其他物料的性能。在保证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性能的同时,使搅拌筒保持不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中,阀板两表面分别与第一阀体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的内表面滑动配合,且阀板能够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阀体板旋转。在使用过程中,分配阀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吸料口与第一过料连通孔相对,并与物料容器相通,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与第二泵料口相通;此时,第一输送缸能够通过第一进出料口、第一吸料口和第一过料连通孔从物料容器中吸料, 第二输送缸能够通过第二进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二过料连通孔及第二泵料口向输送管中泵料。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吸料口与第一过料连通孔或第二过料连通孔相对,并与物料容器相通,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或第一过料连通孔与第一泵料口相通;此时,第二输送缸能够通过第二进出料口、第二吸料口和第二过料连通孔(或者第一过料连通孔)从物料容器中吸料,第一输送缸能够通过第一进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一过料连通孔(或第二过料连通孔)及第一泵料口向输送管中泵料。这样就能够使两个输送缸轮换进行吸料和泵料,使泵送系统以预定的流量输送物料。与现有技术中的S管型分配阀相比,阀板的旋转不需要在料斗中进行,因此,该分配阀的不需要与开放式料斗配合使用;同时,分配阀状态转换通过旋转阀板实现,分配阀进行状态转换所需要的驱动力大大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分配阀的能耗。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体板还形成位于其内表面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而使第一阀体板与阀板之间的滑动配合面面积增加,这样可以保证分配阀与物料容器之间的密封连接,提高分配阀的工作可靠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吸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二吸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相通,形成长形口 ;这样可以方便第二阀体的加工。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吸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吸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勻分布在阀板的旋转轴线周围。四个口均勻布置,任意旋转阀板90度就能够实现分配阀状态的转换,进而能够方便分配阀状态的转换和分配阀的驱动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分配阀,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配阀还包括第一阀体壳,所述第一阀体壳与第一阀体板固定并形成第一阀体腔;所述第一阀体壳形成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均与所述第一阀体腔相通;这样通过输出口与输送管相通,能够方便分配阀与输送管之间的密封连接,保证分配阀及泵送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输送机械由于包括上述泵送系统,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在混凝土输送机械形成混凝土搅拌泵车时,使搅拌筒与底盘保持固定,在搅拌筒中设置搅拌器;并使分配阀的吸料口与搅拌筒相通,不需要料斗进行过渡,这样能够降低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浪费,减小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表达分配阀的结构及方便对其工作原理的描述,图2和图3中省略了遮盖内部结构的第一阀体板,并示出泵送系统的两个输送缸;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泵车中,泵送系统的分配阀与搅拌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同时示出了分配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泵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图4中混凝土搅拌泵车的分配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泵送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限于泵送或输送混凝土,也可以用于输送灰渣、泥浆或其他粘稠类物料。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表达分配阀的结构及方便对其工作原理的描述,该图2和3中省略了遮盖内部结构的第一阀体板,并示出泵送系统的两个输送缸。该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包括第一阀体板110、第二阀体130和阀板120。第一阀体板 110和第二阀体130均与泵送系统的架体或其他预定基础固定,进而使第一阀体板110和第二阀体130保持相对固定,形成分配阀的基础。阀板120在驱动机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第一阀体板110旋转;阀板120的旋转轴线为X ;在阀板120旋转过程中,第一阀体板110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130的内表面分别与阀板120的两个表面保持滑动配合,以在旋转同时,保持配合面的密封。实现阀板120与第一阀体板110旋转相连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本例中,阀板120相对于第一阀体板110的表面设置向外伸出的旋转轴,第一阀体板110上设置有与该旋转轴相配合的旋转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具体结构, 使阀板120能够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阀体110旋转。阀板120为圆形板,并形成贯通其两表面的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过料连通孔122 ;本例中,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过料连通孔122均为圆柱形孔,其中心线与阀板120的旋转轴线X平行;同时,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过料连通孔122相对设置。阀板120上的过料连通孔的功能在于根据需要连通第一阀体板110上的预定孔与第二阀体 120上的预定孔,实现泵料和吸料。第二阀体130形成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分别与两个输送缸相通;为了描述的方便,两个输送缸称为第一输送缸210和第二输送缸 220。另外,第二阀体130还形成位于其内表面的四个口,四个口分别为第一吸料口 1311、第二吸料口 1312、第一出料口 1321和第二出料口 1322。同时,第一阀体130内设置适当的通道,使第一吸料口 1311和第一出料口 1321均与第一进出料口相通,第二吸料口 1312和第二出料口 1322均与第二进出料口相通。如1图所示,第二阀体130可以由多个适当的管道焊接形成,也可以通过铸造形成,还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本例中,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相互平行且开口与横向延伸的输送缸相通;实际上,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的位置及外开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保证与输送缸相通的情况下, 就能够实现连通物料容器使输送吸料、连通输送管使输送缸向外泵料的目的。第一阀体板110为一板状结构,并形成四个孔,四个孔位于其内表面的内开口形成第一泵料口 1121、第二泵料口 1122、第一进料口 1111和第二进料口 1112。与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相对应的孔的外开口与外部的物料输送管相通;与第一进料口 1111和第二进料口 1112相对应的孔的外开口与预定的物料容器相通。通过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阀板120旋转,可以改变阀板120与第一阀体板110及第二阀体13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使分配阀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请参考图2,在第一状态,第一吸料口 1311与第一过料连通孔121相对,并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一进料口 1111与预定的物料容器相通,物料容器为容纳一定混凝土、灰渣或其他粘稠类物料的容器,物料容器可以设置有适当的排料口 ;与物料容器相通具体可以是与该排料口相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物料容器相通;同时,阀板120封闭第二吸料口 1312。第二出料口 1322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2与第二泵料口 1122相通,第二泵
8料口 1122又与输送管相通。此时,第一输送缸210的活塞回缩,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从物料容器中吸入预定量的物料,为后续过程的泵料提供前提;同时,使第二输送缸 220的活塞前伸,通过分配阀可以将第二输送缸220中的物料泵送到输送管。使阀板120顺时针(以图2为参照)旋转预定角度,分配阀转换到第二状态。请参考图3,在第二状态,第二吸料口 1312与第二过料连通孔122相对,并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2和第二进料口 1112与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相通;同时,阀板120封闭第一吸料口 1311。第一出料口 132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与第一泵料口 1121相通,第一泵料口 1121又与输送管相通。此时,第二输送缸220的活塞前伸,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将该输送缸的物料泵送到输送管;同时,使第二输送缸220的活塞回缩,通过分配阀可以从物料容器中吸入预定量的物料,为后续过程的泵料提供前提。然后再使阀板120反向旋转,使分配阀转换到第一状态;通过分配阀状态的转换, 并与输送缸的动作进行配合,泵送系统可以实际对物料的连续泵送。与现有技术中的S管型分配阀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配阀,通过旋转阀板120,就可以实现阀板120的位置转换时;在不同位置,阀板120均处于第一阀体板110 和第二阀体130之间,不需要另外提供转换空间,因此,该分配阀不需要与开放式的料斗配合使用。同时,与现有技术提供的其他分配阀相比,该分配阀状态转换通过旋转阀板120实现,分配阀进行状态转换所需要的驱动力大大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分配阀的能耗。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理解,适当设置过料连通孔及相应开口的位置,在分配阀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时,也可以使阀板120顺时针旋转;这样,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吸料口 1311与第一过料连通孔121相对,第二出料口 1322与第二过料连通孔相对;在第二状态下,可使第二吸料口 1312与第一过料连通孔121相对,并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进料口 1112与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相通,并使第一出料口 1321与第二过料连通孔122相对, 并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2与第一泵料口 1121相通。本例中,第一吸料口 1311、第一出料口 1321、第二吸料口 1312和第二出料口 1322 均勻分布在阀板120的旋转轴线X周围;这样任意使阀板120旋转90度就能够实现分配阀状态的转换,进而能够方便分配阀状态的转换和分配阀的驱动控制;进而,进行状态转换时,可以使阀板120以预定的规律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也可以预定的规定往复摆动。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进料口 1111、第二进料口 1112、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分别与第一吸料口 1311、第二吸料口 1312、第一出料口 1321和第二出料口 1322——对应,且上述 8个口的半径与两个过料连通孔的半径基本相等。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保证相应口相通就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上述描述,由于第一吸料口 1311和第一出料口 1321同时与第一进出料口相通,也可以使第一吸料口 1311和第一出料口 1321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以方便第二阀体130的加工;同样,也可以使第二吸料口 1312和第二出料口 1322之间相通,形成长形口 ;或使第一进料口 1111和第二进料口 1112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 ;或使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等等。在提供上述分配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两个输送缸和一个分配阀,分配阀可以是上述任一种分配阀。两个输送缸分别为第一输送缸210 和第二输送缸220,第一输送缸210和第二输送缸220分别与分配阀的第二阀体130的第一
9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相通;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阀板120旋转。驱动阀板120旋转的驱动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请再参考图2 和图3,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摆阀油缸310,摆阀油缸310 — 端与泵送系统的架体(图中未示出)相连,另一端与阀板120的外周铰接相连,且铰接相连形成的铰接轴线与阀板120的旋转轴线X平行;两个摆阀油缸310分别在相对的两侧与阀板120周边铰接相连。通过控制摆阀油缸310伸缩可以使阀板120相对于第一阀体板110 旋转,实现分配阀的状态转换;由于摆阀油缸310能够双向驱动阀板120旋转,在驱动力很小或其他特定工况下,驱动机构也可以设置一个摆阀油缸310驱动阀板120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不限摆阀油缸310,也可以是液压马达等其他液压元件;动力来源不限于液压元件也可以是电动、气动或电磁等其他动力来源;驱动阀板120旋转的传动机构不限于铰接,也可以是齿轮、杠杆或其他结构等等。为了方便泵送系统中的分配阀与输送管之间的连接,分配阀中可以设置第一阀体壳,并使该第一阀体壳与第一阀体板110的固定,形成预定的第一阀体腔;再在第一阀体壳是形成与输送管相匹配的输出口 ;并使输出口、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均与第一阀体腔相通。这样,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均能够与输出口相通,再使输出口与外部的输送管相通,进而就可以使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与外部的输送管保持相通。同样,在提供上述分配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机械,该混凝土输送机械包括机械本体、预定的物料容器和泵送系统,该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第一输送缸210、第二输送缸220和上述任一种分配阀;预定的物料容器与第一阀体板110固定相连,且物料容器的排料口与第一进料口 1111和第二进料口 1112相通。根据上述描述,可以使第一阀体板110与物料容器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可以将物料容器的一部分形成第一阀体板110 ;再进一步的,可以用物料容器的一部分形成与阀板 120表面滑动配合的一部分;即使第一阀体板110形成与阀板120表面的一部分滑动配合的结构,仅形成位于其内表面且均与输送管相通的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 ;并使阀板120上表面(图2为参照)与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相对应;再使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的边沿与阀板120滑动配合。这样,在分配阀在第一状态时,使第一吸料口 131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与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相通;在分配阀在第二状态时,使第二吸料口 1312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或第二过料连通孔122与物料容器相通;这样也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分配。混凝土输送机械可以是布料杆、泵车、混凝土搅拌泵车或者其他混凝土输送机械。 以下就以混凝土搅拌泵车为例对分配阀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描述。请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泵车中,泵送系统的分配阀与搅拌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同时示出了分配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泵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图4中混凝土搅拌泵车的分配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泵送工作原理示意图混凝土搅拌泵车包括底盘、泵送系统、搅拌机构和布料机构,底盘形成本体结构形成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搅拌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500和位于搅拌筒500内的搅拌器(图中未示出),搅拌筒用于
10存储混凝土 ;搅拌器能够在适当机构驱动下旋转,以保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保持混凝土性能。搅拌筒500形成与分配阀相对应的物料容器;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均与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分配阀与搅拌筒的连接关系可以根据分配阀中的第一阀体板110 的结构不同而不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图4,在分配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吸料口 131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 与搅拌筒500的排料口相通;同时,阀板120封闭第二吸料口 1312;第二出料口 1322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2与第二泵料口 1122相通。此时,如图4中粗线箭头所示,第一输送缸 210的活塞回缩,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从搅拌筒500中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 ;同时,使第二输送缸220的活塞前伸,通过分配阀可以将第二输送缸220中的混凝土泵送到输送管。请参考图5,在分配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吸料口 1312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2 与搅拌筒500的排料口相通;阀板120封闭第一吸料口 1311。第一出料口 132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与第一泵料口 1121相通,第一泵料口 1121又与输送管相通。此时,如图4中粗线箭头所示,第一输送缸210的活塞前伸,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进行泵料;同时,使第二输送缸220的活塞回缩,通过分配阀可以从搅拌筒500中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筒500前端向下倾斜设置,搅拌筒500前端下部设置有排料口,以便于将搅拌筒500中的混凝土尽可能地排出;另外,可以使搅拌器绕搅拌筒500 的中心线旋转,搅拌器的搅拌刀与搅拌筒500的内壁面相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混凝土搅拌泵车分配阀的吸料口与搅拌筒相通,不需要料斗进行过渡,这样能够降低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浪费,减小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当然,要实现不需要料斗进行过渡,降低混凝土搅拌泵车浪费的目的,还可以用用闸板阀替换上述分配阀;闸板阀可以设置第一吸料口、第二吸料口、第一泵料口、第二泵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其中,所述第一吸料口和第二吸料口均与搅拌筒相通,所述第一泵料口和第二泵料口分别与两个输送缸相通,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与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该闸板阀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闸板阀。同样,优选技术方案中,可以在搅拌筒中设置搅拌器,以对搅拌筒中的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进行搅拌,保持混凝土或其他物料的性能请再参考图4和图5,本例中,混凝土搅拌泵车的泵送系统中,还包括人字输出管 400,人字输出管400包括第一支管410和第二支管420,第一支管410的下端和第二支管 420的下端分别与第一泵料口 1121和第二泵料口 1122相接,第一支管410的上端和第二支管420的上端交汇形成一个输出端口 ;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相通。设置人字输出管400可以方便泵送系统与布料机构中的输送管相连,并保证输送管道的密封可靠性。当然,搅拌机构可以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泵车中的搅拌结构相同,搅拌筒可旋转地安装在底盘上;此时,与分配阀相对应的物料容器也可以为与底盘固定的、具有上开口的开放式料斗;同时,使搅拌筒的排料口与料斗的上开口相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阀体板(110)和第二阀体(130),及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阀体板(110)旋转的阀板(120);所述第一阀体板(110)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130)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阀板(120)的两个表面滑动配合;所述阀板(120)形成贯通其两表面且相对的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过料连通孔 (122);所述第二阀体(130)形成位于其外表面且分别与第一输送缸(210)和第二输送缸 (220)相通的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位于其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料口均相通的第一吸料口(1311)和第一出料口(1321)、位于其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料口均相通的第二吸料口(131 和第二出料口(132 ;所述第一阀体板(110)形成位于其内表面且均与输送管相通的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2);该分配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吸料口(131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 (121)与物料容器相通,第二出料口(132 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 与第二泵料口 (1122)相通;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吸料口(131 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或第二过料连通孔(12 与物料容器相通,所述第一出料口(1321)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 或第一过料连通孔(121)与第一泵料口(112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板(110)还形成位于其内表面的第一进料口(1111)和第二进料口(111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吸料口(1311)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一进料口(1111)与物料容器相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吸料口(131 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121)和第二进料口(111 与物料容器相通,或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12 和第二进料口(111 与物料容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口(1311)和第一出料口(1321)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二吸料口(131 和第二出料口(132 之间相通,形成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一进料口(1111)和第二进料口(1112) 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或/和,所述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 之间相通,形成一个长形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口(1311)、第一出料口(1321)、第二吸料口(1312)和第二出料口(1322)均勻分布在所述阀板(120)的旋转轴线周围。
5.一种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第一输送缸010)、第二输送缸(220)和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第一输送缸 (210)和第二输送缸(220)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出料口和第二进出料口相通;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阀板(120)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字输出管000),所述人字输出管(400)包括第一支管(410)和第二支管G20),所述第一支管(410)的下端和第二支管(420)的下端分别与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 相接,所述第一支管(410) 的上端和第二支管G20)的上端交汇形成一个输出端口 ;所述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还包括第一阀体壳,所述第一阀体壳与第一阀体板(110)固定并形成第一阀体腔;所述第一阀体壳形成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 均与所述第一阀体腔相通;所述输出口与输送管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分配阀还包括轴线与所述阀板 (120)的旋转轴线重合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第一阀体板(110)旋转配合,且与所述阀板 (120)固定,且至少一端向外伸出;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驱动所述阀板(120)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阀油缸(310);所述摆阀油缸(310) —端与泵送系统的架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阀板(120) 的外周铰接相连,形成的铰接轴线与所述阀板(120)的旋转轴线平行。
10.一种混凝土输送机械,包括机械本体、物料容器和泵送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第一输送缸010)、第二输送缸(220)和分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物料容器与第一阀体板 (110)固定相连,所述物料容器的排料口的边沿与所述阀板(120)滑动配合;或者;所述分配阀为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所述物料容器与第一阀体板(110)固定相连,且所述物料容器的排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1111)和第二进料口 (1112)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本体为底盘,还包括搅拌机构和布料机构,形成混凝土搅拌泵车;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所述物料容器为与底盘固定的料斗,所述搅拌筒的排料口与所述料斗的上开口相对;所述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 均与所述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本体包括底盘,还包括搅拌机构和布料机构,形成混凝土搅拌泵车;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搅拌筒(500)和位于搅拌筒(500)内的搅拌器;所述物料容器为所述搅拌筒(500);所述第一泵料口(1121)和第二泵料口(112 均与所述布料机构的输送管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其特征在于,所搅拌筒(500)前端向下倾斜,所述搅拌筒(500)前端下部设置有排料口 ;所述搅拌器绕所述搅拌筒(500)的中心线旋转,所述搅拌器的搅拌刀与所述搅拌筒(500)的内壁面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泵送系统及其分配阀、混凝土输送机械。公开的泵送系统的分配阀包括第一阀体板、第二阀体和可旋转的阀板;第一阀体板和第二阀体分别与阀板的两个表面滑动配合;该分配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吸料口通过第一过料连通孔与物料容器相通,第二出料口通过第二过料连通孔与第二泵料口相通;在第二状态,第二吸料口通过一个过料连通孔与物料容器相通,第一出料口通过另一个过料连通孔或第一过料连通孔与第一泵料口相通。该分配阀的阀板的旋转不需要在料斗中进行,该分配阀不需要与开放式料斗配合使用;同时,分配阀状态转换通过旋转阀板实现,分配阀进行状态转换所需要的驱动力大大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分配阀的能耗。
文档编号F04B15/02GK201953647SQ20112011631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夏益民, 易秀明, 郭承志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