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单体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359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单体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
背景技术
注射泵是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染色系统的关键结构,是保障其功能准确实现的“心脏”。现有仪器采用的注射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外购泵厂家的产品,其缺点是成本高,跟仪器的配合需要不断调整。另一种是仪器的厂家根据泵的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原理,进行自行设计。现有自行设计生产的注射泵的可调节性不强,需要调节时操作较为复杂。例如,当注射泵由于长期的使用和运行,同步带松弛,此时必须将整个注射泵后盖拆下更换新的同步带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运转。如此拆卸后又重新组装势必会带来操作上的不便,时间上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解决了因同步带松弛的问题和注射器活塞行走的高度问题,而不得不将注射泵拆开重新安装或张紧的问题,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包括折弯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加强块和光眼安装板;所述折弯板上设置有光眼安装板安装孔、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和加强板安装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为两个第一长条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设置有两个第一螺丝孔和用于与上同步轮轮轴螺接的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长条孔位置与第一螺丝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第一螺丝孔将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其中,所述光眼安装板安装孔包括第一矩形孔和两个沿所述第一矩形孔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三螺丝孔;所述光眼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第二长条孔和用于固定安装光眼的第四螺丝孔,所述第二长条孔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两侧;所述第三螺丝孔位置与第二长条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第二长条孔将所述光眼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其中,所述加强板安装孔具有两个;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和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侧面并贯穿所述加强板的第五螺丝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的侧面还设有第六螺丝孔;所述加强板安装孔位置与通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加强板安装孔、通孔将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所述第五螺丝孔位置与第六螺丝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五螺丝孔与第六螺丝孔连接,从而将所述加强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因同步带松弛的问题和注射器活塞行走的高度问题,而不得不将注射泵拆开重新安装或张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原有的螺纹孔改装成长条孔,将折弯板与上同步轮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当穿过上同步轮的同步带出现紧张或松弛的问题时,将螺丝松开,螺丝就可以在长条孔内滑动。由此同步带的张紧问题就可以通过螺丝的滑动来调节,这样就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此外,又由于光眼的安装高度可能会造成注射器行走高度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将螺丝松开,通过螺丝在光眼安装板上的长条孔内滑动来进行光眼位置的调节。

图1是折弯板的平面图;图2是上同步轮固定座的平面图;图3是上同步轮固定座的侧面图;图4是光眼安装板的平面图;图5是加强板的平面图;图6是加强板的侧面图;其中,1 加强板安装孔,2 第一长条孔,3 第一矩形孔,4 第三螺丝孔,50 第一螺丝孔,51 第二螺丝孔,52 第六螺丝孔,60 第二矩形孔,61 第四螺丝孔,62 第二长条孔,70 通孔,71 第五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包括折弯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加强块和光眼安装板;所述折弯板上设置有光眼安装板安装孔、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和加强板安装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为两个第一长条孔2 ;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设置有两个第一螺丝孔50和用于与上同步轮轮轴螺接的第二螺丝孔51 ;所述第一长条孔2位置与第一螺丝孔50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2、第一螺丝孔50将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折弯板上的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原有的螺纹孔改装成长条孔,将折弯板与上同步轮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当穿过上同步轮的同步带出现紧张或松弛的问题时,只需将螺丝松开,螺丝就可以在第一长条孔2内滑动。由此同步带的张紧问题就可以通过螺丝的滑动来调节。通过将只需将螺丝松开,螺丝就可以在第一长条孔2内滑动,这样就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同步带与行走滑块相连,滑块与注射器活塞相连,滑块的滑动会引起注射器活塞的上下行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光眼安装板安装孔包括第一矩形孔3和两个沿所述第一矩形孔3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三螺丝孔4 ;所述光眼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60、第二长条孔62和用于固定安装光眼的第四螺丝孔61,所述第二长条孔6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62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矩形孔60的两侧;所述第三螺丝孔4位置与第二长条孔62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4、第二长条孔62将所述光眼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0021]通过将光眼安装板上与折弯板固定连接的螺纹孔改装成长条孔,并通过第四螺丝孔61与光眼螺接。当与上同步轮连接的同步带出现松弛或紧张的情况时,将螺丝松开,就可以通过螺丝在长条孔内滑动实现上同步轮固定座的滑动,从而实现上同步轮相应的滑动调节。又由于光眼的安装高度可能会造成注射器行走高度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将螺丝松开,通过螺丝在光眼安装板上的长条孔内滑动来进行光眼位置的调节。通过上述的过程就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强板安装孔1具有两个;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70和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侧面并贯穿所述加强板的第五螺丝孔71 ;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的侧面还设有第六螺丝孔52 ;所述加强板安装孔1位置与通孔70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加强板安装孔1、通孔70将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所述第五螺丝孔71位置与第六螺丝孔52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五螺丝孔71与第六螺丝孔52连接,从而将所述加强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中,螺丝穿过第五螺丝孔71与第六螺丝孔52连接,从而将加强板与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在一起,加强块就对上同步轮固定座起到拉紧加强的作用。区别于现有技术因同步带松弛的问题和注射器活塞行走的高度问题,而不得不将注射泵拆开重新安装或张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原有的螺纹孔改装成长条孔,将折弯板与上同步轮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当穿过上同步轮的同步带出现紧张或松弛的问题时,将螺丝松开,螺丝就可以在长条孔内滑动。由此同步带的张紧问题就可以通过螺丝的滑动来调节,这样就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此外,又由于光眼的安装高度可能会造成注射器行走高度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将螺丝松开,通过螺丝在光眼安装板上的长条孔内滑动来进行光眼位置的调节。通过上述的过程就可以在不用拆开注射泵的同时实现注射泵的便利调节。另外,加强块对上同步轮固定座起到了拉紧加强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加强块和光眼安装板;所述折弯板上设置有光眼安装板安装孔、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和加强板安装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为两个第一长条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设置有两个第一螺丝孔和用于与上同步轮轮轴螺接的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长条孔位置与第一螺丝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第一螺丝孔将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眼安装板安装孔包括第一矩形孔和两个沿所述第一矩形孔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三螺丝孔;所述光眼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第二长条孔和用于固定安装光眼的第四螺丝孔,所述第二长条孔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对称设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两侧;所述第三螺丝孔位置与第二长条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第二长条孔将所述光眼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安装孔具有两个;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和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侧面并贯穿所述加强板的第五螺丝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的侧面还设有第六螺丝孔;所述加强板安装孔位置与通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加强板安装孔、通孔将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所述第五螺丝孔位置与第六螺丝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五螺丝孔与第六螺丝孔连接,从而将所述加强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单体注射泵,包括折弯板、上同步轮固定座、加强块和光眼安装板;所述折弯板上设置有光眼安装板安装孔、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和加强板安装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为两个第一长条孔;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设置有两个第一螺丝孔和用于与上同步轮轮轴螺接的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长条孔位置与第一螺丝孔位置相适配,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第一螺丝孔将所述上同步轮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折弯板上。通过将上同步轮固定座安装孔原有的螺纹孔改装成长条孔,将折弯板与上同步轮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丝可以在长条孔内滑动,实现了不用拆开注射泵就能调节注射泵的目的。
文档编号F04B53/00GK202326172SQ20112048634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吴琛, 蓝碧峰 申请人:福州泰普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