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482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尤其是指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现场的大部分作业都要使用真空泵,真空泵运行时必须要损耗大量的自来水,如果成产量较大,则自来水的损耗量大、增高生产成本、也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自来水的损耗量、节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的排放量的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包括真空泵、冷却水槽、循环水泵以及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循环水泵以及真空泵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形成一个循环回路;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槽设有一个带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的管道,其中第一支路与真空泵以及循环泵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且在第二支路上设有阀门以及浮球阀;进一度地,所述循环水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一最高液位线,且在循环水槽内设有一个浮球,所述浮球阀与所述浮球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设有污水处理站,所述循环水槽设有带阀门的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另外,所述循环水槽还设有溢流水管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所述溢流水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最高液位线的位置齐平。本实用新型将真空泵使用后的自来水,排到循环水槽里;如果真空泵运行,可通过泵把使用过的自来水再打入真空泵内,真空泵使用后的自来再排到循环水槽,起来循环使用的效果,只需定期将使用多次的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即可,从而自来水的使用量降低了、对污水处理站的负荷降低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包括真空泵1、冷却水槽2、循环水泵3以及循环水槽4,循环水槽4、循环水泵3以及真空泵1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冷却水槽2设有一个带第一支路51以及第二支路52的管道,其中第一支路51与真空泵3以及循环泵3之间的管道连接,第二支路52与循环水槽4连接,且在第二支路52上设有第一阀门61以及浮球阀60,真空泵3以及循环泵3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一个带第二阀门62的排污管53 ;在循环水槽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一最高液位线41,且在循环水槽4内设有一个浮球42,浮球阀60与浮球42连接。本实用新型设有污水处理站7,循环水槽4设有带第三阀门63的管道与污水处理站 连接;另外循环水槽4还设有溢流水管43与污水处理站7连接;溢流水管43的入水口与最高液位线41的位置齐平。在使用时,先关闭第二阀门62,打开浮球阀,往循环水槽内放入足够的水;保证循环回路的连通,启动真空泵1,循环水泵3连锁自动启动供水;循环水槽4液位如果波动大,溢流水管43会自动排水;当液位下降时,浮球阀60开启,系统自动补水;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循环水槽4里面的污水;污水排向污水处理站7。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包括真空泵、冷却水槽、循环水泵以及循环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槽、循环水泵以及真空泵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槽设有一个带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的管道,其中第一支路与真空泵以及循环泵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且在第二支路上设有阀门以及浮球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一最高液位线,且在循环水槽内设有一个浮球,所述浮球阀与所述浮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污水处理站,所述循环水槽设有带阀门的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槽还设有溢流水管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水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最高液位线的位置齐平。
专利摘要一种真空泵循环用水系统,包括真空泵、冷却水槽、循环水泵以及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循环水泵以及真空泵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并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槽设有一个带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的管道,其中第一支路与真空泵以及循环泵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且在第二支路上设有阀门以及浮球阀;所述循环水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一最高液位线,且在循环水槽内设有一个浮球,所述浮球阀与所述浮球连接;本实用新型设有污水处理站,所述循环水槽设有带阀门的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站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自来水的使用量降低、降低污水处理站的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04B23/00GK202326071SQ2011205760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海燕, 童元元, 胡增清 申请人:迪爱生合成树脂(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