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889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好奇儿童手指,受到广大使用者的亲睐。传统的无叶风扇虽然出风柔和,但是却存在出风不均匀,靠近出风口越近越明显,从而影响出风对人体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无叶风扇较为均匀地出风的出风装置。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气室,具有一开口,所述气室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出风盘,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出风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所述出风盘的导风孔,所述导风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出风盘上 '及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叶风扇的进风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将所述进风装置及所述气室连通。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盘与所述气室连接处的密封圈。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室的开口边缘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出风盘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密封圈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气室、密封圈及所述出风盘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孔及所述第二螺孔螺合而固定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室的开口边缘设有围绕所述开口的边框,所述第一螺孔开设于所述边框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盘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气室插合的凸缘。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盘与所述气室相对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形成有与所述导风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凸台与所述导风孔对应为若干个。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盘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室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为均匀地出风的无叶风扇。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外壳;及上述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容设于所述外壳内。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通过连接管将进风装置中的风通入气室中,气室中的风通过出风盘上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风孔排出,从而使得气室中的风能够出风均匀,因此,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能够使无叶风扇能够均勻地出风,从而能够提高无叶风扇中出风对人体的舒适度。

图I为实施例一的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图2所示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的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气室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气室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的出风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出风盘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出风盘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的出风盘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包括出风装置100及外壳200。请参阅图2,出风装置100容设于外壳200内,包括气室110、出风盘120、连接管130及密封圈140。请一并参阅图3、4及图5,气室110的横截面大致呈半圆弧形,截面大致呈方形。可以理解,气室110可以为长方体形,气室11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心形及三角形等形状。气室110具有一开口 112。气室110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114。请参阅图6、7、8、9及图10,出风盘120可以为板状、盒状等。在本实施例中,出风盘120的横截面大致呈半圆弧形。可以理解,出风盘12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心形等。出风盘120盖设于开口 112上。出风盘120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出风盘120的导风孔122,且若干个导风孔122均勻分布于出风盘120上。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导风孔122的孔径均相等。可以理解,若干个导风孔122的孔径允许有差异。在其它实施例中,出风盘120与气室110相对的一侧设有凸台(图未示),凸台(图未示)上形成有与导风孔122相连通的通孔(图未示),凸台(图未示)与导风孔122对应为若干个,从而可以防止出风盘100太薄,造成导风孔122的深度不够而影响其导风的能力。请参阅图2,连接管130的一端与进气孔114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风装置固定连接,连接管130将进风装置及气室110连通,从而将进风装置中的风通过连接管130而通入到气室110中。可以理解,连接管130与气室110为一体成型,在安装时,只需将连接管130远离气室110的一端与进风装置固定连接,可以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密封圈140设置于出风盘120与气室110连接处,从而保证气室110与出风盘120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气室Iio中的风从出风盘120与气室110连接处排出,使得风只能从导风孔122中排出,从而提高了风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气室110的开口 112边缘上开设有第一螺孔116,出风盘120上对应第一螺孔116开设有第二螺孔126,密封圈140上对应第一螺孔116开设有固定孔142,气室110、密封圈140及出风盘120通过螺钉150穿过固定孔142、并分别与第一螺孔116及第二螺孔126螺合而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气室110与风力盘120的固定,气室110的开口 112边缘设有围绕开口 112的边框118,且第一螺孔116开设于边框118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116为8个,第二螺孔126及固定孔142对应为8个,且气室110的每一边都有3个第一螺孔116,使得气室110、密封圈140及出风盘120能够更好的固定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出风盘120的边缘上设有与气室110插合的凸缘124,通过出风盘120与气室110插合而将出风盘120与气室1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出风盘120与气室110的一侧通过合页(图未示)连接,在气室110的另一侧靠近开口 112边缘处设置卡扣(图未示),并在出风盘120相对应处设置与卡扣(图未示)相卡合的卡勾(图未示),也可以将出风盘120稳固的盖设在气室110的开口 112
上。 可以理解,气室110的截面为圆形,出风盘120的截面也为圆形,气室110的内壁靠近开口 112处设于凹槽,风力盘120与气室110相对的一侧设挂扣,通过将风力盘120盖于气室110上后,相对气室110旋转风力盘120而将风力盘120与气室110固定连接。外壳200大致为圆柱形,这样可以与出风装置100相适配。可以理解,外壳200也可以为方形、柱形等。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10通过连接管130将进风装置中的风通入气室110中,气室Iio中的风通过出风盘120上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风孔122排出,从而使得气室110中的风能够出风均匀,因此,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10能够使无叶风扇能够均匀地出风,从而能够提高无叶风扇中出风对人体的舒适度。可以理解,密封圈140可以省略,此时,气室110与出风盘120注塑成型,或是在气室110与出风盘120连接处涂覆密封胶,从而保证气室110中的风尽可能的从导风孔122中排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室,具有一开口,所述气室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 出风盘,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出风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所述出风盘的导风孔,所述导风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出风盘上;及 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进气孔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叶风扇的进风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将所述进风装置及所述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盘与所述气室连接处的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开口边缘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出风盘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密封圈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气室、密封圈及所述出风盘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孔及所述第二螺孔螺合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开口边缘设有围绕所述开口的边框,所述第一螺孔开设于所述边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盘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气室插合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盘与所述气室相对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形成有与所述导风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凸台与所述导风孔对应为若干个。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盘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
9.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及 如权利要求I 8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容设于所述外壳内。
专利摘要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包括气室、出风盘及连接管。气室具有一开口,气室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出风盘盖设于开口上,出风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出风盘的导风孔,导风孔均匀分布于出风盘上;连接管的一端与进气孔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风装置固定连接,连接管将进风装置及气室连通。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通过连接管将进风装置中的风通入气室中,气室中的风通过出风盘上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风孔排出,从而使得气室中的风能够出风均匀,因此,上述无叶风扇的出风装置能够使无叶风扇能够均匀的出风,从而能够提高无叶风扇中出风对人体的舒适度。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外壳及上述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容设于所述外壳内。
文档编号F04F5/46GK202510433SQ2012200227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李祖强 申请人:李祖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