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789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自吸泵。
背景技术
自吸泵具有一定的自吸能力,主要应用于化学液体,循环或输送制程;自吸泵包括泵体、电机和叶轮等部件,在泵体内设有输送通道,水泵停止运行后,在输送通道内储存有一定容积的液体,当水泵启动时,输送通道内的液体在叶轮的作用下,液体夹着气体被向上抛出,气体和液体通过比重的不同在输送通道内分离,而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时分离效果较差,另外,整个调整过程耗时较长。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吸泵的整合式泵体[申请号=200420107405. 7],是在自吸泵的泵体上,沿内、外泵体界面A-A分解线和界面B-B分解线拆分为内泵体和外泵 体二个独立的、可分、可合的泵体零件;内、外泵体的界面A-A的止口处有密封圈,界面B-B的止口处有密封圈,可用螺钉将外泵体和内泵体套接后组合紧固在一起,在内泵体上开回流孔;也可去掉外泵体,不在内泵体上开回流孔,分别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焊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特别是通过整体方案设计,然而,该方案在气液混合物的分离时分离效果不理想,影响泵工作时的稳定性;另外,其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自吸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自吸泵包括相互扣合的泵体和泵盖,所述的泵体和泵盖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在泵体两侧分别设有与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输送通道中设有叶轮,所述的叶轮与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通道内设有能将所述的输送通道分隔成回液腔和气液分离腔的分界结构,所述的分界结构位于叶轮和出水通道之间,所述的泵盖上设有能将气液分离腔内的气体排出的出气机构。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分离腔进行分离,另外,通过出气机构将气体排出,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工作稳定,同时也延长了使用寿命。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分界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泵盖上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分别设于出气机构两侧;在泵体上设有第三分隔板,第三分隔板和第一分隔板扣合相连时与输送通道之间形成回液腔、与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气液分离腔。气液分离腔可将气液混合物充分分离,工作效率高。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出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泵盖上的空气螺丝,在泵盖上设有与气液分离腔连通的螺孔,所述的空气螺丝和螺孔螺纹连接。[0009]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空气螺丝与泵盖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空气螺丝上。可防止正常工作时气体进入气液分离腔。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分隔板的端部与泵盖的端部平齐,第二分隔板的端部低于与第一分隔板的端部。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第三分隔板的端部与泵体的端部平齐设置。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可防止气体进入输送通道内。在上述的新型自吸泵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包括转轴,转轴与叶轮相连。控制简单。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自吸泵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2、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分离腔进行分离,另外,通过出气机构将气体排出,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也·延长了使用寿命。3、气液分离腔可将气液混合物充分分离,工作效率高。4、可防止气体进入输送通道内。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泵体I、泵盖2、输送通道3、进水通道4、出水通道5、叶轮7、回液腔31、气液分离腔32、第一分隔板2a、第二分隔板2b、第三分隔板2c、空气螺丝81、螺孔82、密封圈83、转轴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新型自吸泵包括相互扣合的泵体I和泵盖2,所述的泵体I和泵盖2之间形成输送通道3,在泵体I两侧分别设有与输送通道3连通的进水通道4和出水通道5,在输送通道3中设有叶轮7,该叶轮7与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联,具体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包括转轴9,转轴9与叶轮7相连,在输送通道3内设有能将所述的输送通道3分隔成回液腔31和气液分离腔32的分界结构,该分界结构位于叶轮7和出水通道5之间,在泵盖2上设有能将气液分离腔32内的气体排出的出气机构。进一步的,这里的出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泵盖2上的空气螺丝81,在泵盖2上设有与气液分离腔32连通的螺孔82,所述的空气螺丝81和螺孔82螺纹连接,这里的螺纹为英制管螺纹。具体的,如图I所示,上述的分界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泵盖2上的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分别设于出气机构两侧;在泵体I上设有第三分隔板2c,第三分隔板2c和第一分隔板2a扣合相连时与输送通道3之间形成所述的回液腔31、与第二分隔板2b之间形成所述的气液分离腔32。进一步的,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分隔板2a的端部与泵盖2的端部平齐,第二分隔板2b的端部低于与泵盖2的端部;第三分隔板2c的端部与第一分隔板2a的端部平齐设置。为了防止空气进入气液分离腔32,在空气螺丝81与泵盖2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空气螺丝81上,这里的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空气螺丝81上的用于安装固定密封装置的密封台阶。优化方案,这里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83,密封圈83设置在密封台阶上。在本实施例中,当泵体I和泵盖2相互扣合时,第一分隔板2a和第三分隔板2c对接在一起,这时与输送通道3之间形成回液腔31,与第二分隔板2b之间形成气液分离腔32,输送通道3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叶轮7送到气液分离腔32进行分离,气体从出气机构排出,液体返回叶轮7的进口处再循环;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正常工作为止,工作效率高,另夕卜,还可延长本自吸泵的使用寿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泵体I、泵盖2、输送通道3、进水通道4、出水通道5、叶轮
7、回液腔31、气液分离腔32、第一分隔板2a、第二分隔板2b、第三分隔板2c、空气螺丝81、螺孔82、密封圈83、转轴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 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自吸泵,包括相互扣合的泵体(I)和泵盖(2),所述的泵体(I)和泵盖(2)之间形成输送通道(3),在泵体(I)两侧分别设有与输送通道(3)连通的进水通道(4)和出水通道(5),在输送通道(3)中设有叶轮(7),所述的叶轮(7)与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通道(3)内设有能将所述的输送通道(3)分隔成回液腔(31)和气液分离腔(32)的分界结构,所述的分界结构位于叶轮(7)和出水通道(5)之间,所述的泵盖(2)上设有能将气液分离腔(32)内的气体排出的出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界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泵盖(2)上的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分别设于出气机构两侧;在泵体(I)上设有第三分隔板(2c),第三分隔板(2c)和第一分隔板(2a)扣合相连时与输送通道(3)之间形成所述的回液腔(31)、与第二分隔板(2b)之间形成所述的气液分离腔(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泵盖(2)上的空气螺丝(81),在泵盖(2)上设有与气液分离腔(32)连通的螺孔(82),所述的空气螺丝(81)和螺孔(8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螺丝(81)与泵盖(2)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空气螺丝(8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隔板(2a)和第二分隔板(2b)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分隔板(2a)的端部与泵盖(2)的端部平齐,第二分隔板(2b)的端部低于与第一分隔板(2a)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分隔板(2c)的端部与泵体(I)的端部平齐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83)。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包括转轴(9),转轴(9)与叶轮(7)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自吸泵。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本新型自吸泵包括相互扣合的泵体和泵盖,在泵体和泵盖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在泵体两侧分别设有与输送通道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输送通道中设有叶轮,叶轮与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联,在输送通道内设有能将所述的输送通道分隔成回液腔和气液分离腔的分界结构,分界结构位于叶轮和出水通道之间,在泵盖上设有能将气液分离腔内的气体排出的出气机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04D9/02GK202746215SQ20122043740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卿圣普 申请人:台州阳春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