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984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线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管线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流量、高扬程、高转速、大功率的长输管线泵的基本结构为:叶轮采用双吸叶轮并采用两端支撑,双吸泵两端口环完全对称;泵壳沿轴向剖分,压水室采用一般蜗壳式,吸入及排出管口均位于泵体下部,这种泵在水力性能上要适应长输管线全流量、半流量等较大范围的工艺参数变化比较困难;蜗壳式压水室在非设计工况下径向力较大,给机组平稳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再者,双吸叶轮的两端口环完全对称,设备运转时,双吸叶轮产生的残余轴向力方向不能够确定,转子运行稳定性较差。有些长输管线泵在非驱动端安装用来承受轴向力的轴承盒,轴承盒内装有两只角接球轴承和两组碟簧,利用碟簧的缓冲作用来保持转子运行稳定性。但碟簧加工制造困难,计量精度要求高,弹簧力太大则容易引起轴承发热,弹簧力太小又起不到稳定转子的作用,因此要确定碟簧的刚度比较困难,一般要经过泵机组试验经多次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向力小且轴向力方向确定的管线泵结构,通过在叶轮出水口处安装导叶并采用由两直径不同的单吸叶轮组成的双吸叶轮,克服了传统管线泵径向力较大且轴向力方向无法确定的不足,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线泵结构,包括泵壳以及设置在泵壳内的泵轴,泵壳经过水平剖分,分为设置在泵轴上方的泵盖,以及在泵轴下方的泵体,管线泵结构还包括:一安装于泵轴上的双吸叶轮,双吸叶轮由第一单吸叶轮与第二单吸叶轮,第一单吸叶轮与第二单吸叶轮反向设置,且第一单吸叶轮的直径与第二单吸叶轮的直径设有直径差;分别沿径向开设在双吸叶轮的第一、第二单吸叶轮出水口处的密封止口 ;分别设置在密封止口处的导叶,导叶通过防转销与泵盖固定;分别开设在导叶与密封止口的配合面之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双吸叶轮中的第一单吸叶轮的直径与第二单吸叶轮的直径差值为2_。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双吸叶轮使用宽叶轮时,导叶配对使用宽导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双吸叶轮使用窄叶轮时,导叶配对使用窄导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防转销为大直径高强度的防转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叶将各种工况下蜗壳压水室内的径向力减至最小程度,有效地平衡力径向力;通过采用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单吸叶轮组成的双吸叶轮,使设备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始终朝向一致,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转时的稳定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沿轴线方向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线泵结构为水平中开设置,泵壳沿水平方向剖开,将泵壳分成置于泵轴50上方的泵盖100和泵轴50下方的泵体400,泵体400下方为泵体的支承座40 ;泵体左端为非驱动端,非驱动端设置有轴承部件60,泵体的右端为驱动端,驱动端设置有前轴承部件70。如图2所示,双吸叶轮200设置在泵轴50上,双吸叶轮200两侧出水口周围分别沿径向开设有环状的密封止口 110、120,径向导叶310、320分别安装在密封止口 110、120处,并通过防转销130与泵盖100固定连接;其中径向导叶310、320在与密封止口 110、120的配合面上还分别开设有凹槽330,凹槽330内设置有密封圈331,径向导叶310、320与泵盖100、泵体400通过密封圈331配合密封。双吸叶轮200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吸叶轮210、220构成,其中靠非驱动端的单吸叶轮210的直径大于靠驱动端的单吸叶轮220的直径,两单吸叶轮的直径差值为f 2mm。非驱动端的单吸叶轮210的入水口周围安装有非驱动端叶轮口环240,该非驱动端叶轮口环240外围与泵盖100和泵体400的配合面之间还安装有非驱动端泵体口环440。驱动端的单吸叶轮220的入水口周围安装有驱动端叶轮口环230,该驱动端叶轮口环230外围与泵盖100和泵体400的配合面之间还安装有驱动端泵体口环430 ;由于单吸叶轮220的直径小于单吸叶轮210的直径,驱动端一侧的驱动端叶轮口环230的厚度大于非驱动端叶轮口环240,非驱动端叶轮口环240的厚度大于非驱动端泵体口环440。设备运行时,水流被吸入泵体并流入双吸叶轮200,根据离心泵原理,单吸叶轮210产生的轴向力方向与单吸叶轮220相反,由于单吸叶轮210的直径大于单吸叶轮220的直径,单吸叶轮210产生的轴向力大于单吸叶轮220产生的轴向力,整个泵体受到轴向力的合力便始终指向右端的驱动端,轴向力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增加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再者,由于双吸叶轮200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径向导叶310、320,水流经过径向导叶310,320导流,经过收集、扩散和能量转换后进入蜗壳式压水室410,经过二次扩散后由泵体出水管排出,有效降低两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径向力,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功率;防转销130采用大直径高强度材料,防止两径向导叶310、320在水流作用下相对转动。再者,由于泵体采用水平中开结构,进水管、出水管均位于泵体下部,易于拆卸和安装,维护方便,泵体在对长输管线全流量的工况下,采用宽叶轮与宽导叶配对安装;在对半流量的工况下,采用窄叶轮与窄导叶配对安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管线泵结构,包括泵壳以及设置在泵壳内的泵轴,所述泵壳经过水平剖分,分为设置在泵轴上方的泵盖,以及在泵轴下方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泵结构还包括: 一安装于泵轴上的双吸叶轮,所述双吸叶轮由第一单吸叶轮与第二单吸叶轮,第一单吸叶轮与第二单吸叶轮反向设置,且第一单吸叶轮的直径与第二单吸叶轮的直径设有直径差; 分别沿径向开设在双吸叶轮的第一、第二单吸叶轮出水口处的密封止口 ; 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止口处的导叶,所述导叶通过防转销与泵盖固定; 分别开设在所述导叶与密封止口的配合面之间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所述双吸叶轮中的第一单吸叶轮的直径与第二单吸叶轮的直径差值为广2_。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所述双吸叶轮使用宽叶轮,所述导叶配对使用宽导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所述双吸叶轮使用窄叶轮,所述导叶配对使用窄导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泵结构,所述防转销为大直径高强度的防转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线泵结构,包括一安装于泵轴上的双吸叶轮,双吸叶轮由第一单吸叶轮以及与第一单吸叶轮反向设置的第二单吸叶轮构成,其中第一单吸叶轮与第二单吸叶轮之间设有直径差值;在双吸叶轮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径向开设的密封止口,密封止口处径向设置有导叶,导叶通过防转销与泵盖固定,导叶与密封止口的配合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安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叶将各种工况下蜗壳压水室内的径向力减至最小程度,有效地平衡力径向力;通过采用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单吸叶轮组成的双吸叶轮,使设备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力方向始终朝向一致,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转时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F04D29/22GK202946440SQ2012205838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肖功槐, 赵永伟, 杨怀武 申请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