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398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特别地,但不是排除性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风扇,如家用台扇,用于增加室内、办公室和其它环境中的空气循环和空气流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风扇通常包括马达和由马达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一组叶片或叶轮。该组叶片通常位于笼子内,该笼子允许气流穿过,然而却阻止人体接触到旋转的叶片。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种风扇还存在着人体触及到该组旋转叶片的风险。2009年5月6日公开号为CN 101424279A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10177844.8)描述了一种没有外露风叶的风扇,该种风扇包括喷嘴和用于形成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产生装置,所述喷嘴包括具有进口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发射气流的排气口,所述喷嘴限定开口,所述风扇外部的空气被从排气口所发射的气流抽吸通过该开口,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位于叶轮罩内的叶轮和驱动所述叶轮旋转工作的马达。我们共同待决的申请号为201310049217.7的中国专利申请也描述了一种没有外露风叶的风扇。该种风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喷嘴,所述基座包括外壳体、用于形成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产生装置和用于将所述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喷嘴的输送管,其中,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位于所述叶轮罩内的叶轮和驱动所述叶轮旋转工作的马达,并且所述产生装置和所述输送管都位于所述外壳体内。该种风扇处于倾斜状态时,容易使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外壳体直接接触,并将所述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通过所述输送管传递给所 述外壳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风扇。该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喷嘴,所述基座包括外壳体、用于形成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产生装置、用于将所述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喷嘴的输送管和用于隔开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的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其中,所述产生装置和所述输送管都位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之间。优选地,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位于所述叶轮罩内的叶轮和驱动所述叶轮旋转工作的马达。更优选地,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多个叶轮罩、位于所述多个叶轮罩内的多个叶轮和驱动多个叶轮旋转工作的多个马达。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能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隔开一定的距离,当风扇处于倾斜或非倾斜状态时,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都不能直接接触,因此所述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不能通过所述输送管直接传递给所述外壳体。具有优势的是,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能吸收来自产生装置的一些振动和噪音,否则这些振动和噪音容易通过输送管传递到外壳体并放大。[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连接到所述输送管,使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能方便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输送管之间。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被抵靠外壳体偏压,使风扇处于倾斜或非倾斜状态时都能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保持柔性的接触。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保持柔性的接触,有利于风扇在移动或倾斜过程中避免发生输送管与外壳体之间的碰撞,也有利于减少来自产生装置的振动和噪音通过输送管向外壳体传递。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包括围绕所述输送管的柔性环形构件。所述第一柔性环形构件包括橡胶圈。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包括橡胶块。所述风扇还可以包括用于隔开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产生装置的第二柔性间隔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产生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能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产生装置隔开一定的距离,当风扇处于倾斜或非倾斜状态时,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产生装置都不能直接接触,因此所述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不能直接传递给所述外壳体。具有优势的是,第二柔性间隔装置能吸收来自所述产生装置的一些振动和噪音,否则这些振动和噪音容易通过外壳体传递和放大。优选地,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和位于所述叶轮罩内的叶轮,并且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被连接到所述叶轮罩。这样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能方便地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叶轮罩之间,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产生装置能保持隔开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叶轮罩的柔性环形构件。所述第二柔性环形构件包括橡胶圈。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包括橡胶块。
优选地,所述喷嘴包括具有进口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发射气流的排气口;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多个叶轮罩和位于所述多个叶轮罩内的多个叶轮;所述输送管包括输入段和位于所述输入段下游的输出段;其中,所述输入段包括具有进口的多个输入端,所述输出段包括具有出口的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多个叶轮罩的多个出气端与所述输入段的多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喷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段的输出端连接。有利地,该种结构能将多个叶轮所输出的气流通过输送管集聚和传送后输送至喷嘴,多个叶轮在较低的转速下就可以使风扇获得足够的出风量,较低的叶轮转速能显著减少风扇所产生的噪音。优选地,所述输入段包括至少一段三通管。所述三通管是指具有三个开口的管;采用一段三通管,容易高效地将两路气流汇聚成一路;三通管优选地包括T形的三通管和Y形
的三通管。优选地,所述输入段包括至少一段三通管,并且所述输出段也包括至少一段三通管。这样输送管的输出段能高效地汇聚多路气流,而输送管的输出段能高效地分散成多路气流。所述风扇可以包括位于所述输送管内的用于引导气流的弓I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多个翼片;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与所述输送管成整体的多个翼片。在输送管内设置用于引导气流的翼片,有利于提高气流的输送效率并降低噪音,特别是在有多股气流混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述位于输送管内的翼片可以设置在输送管的各个输入端附近,也可以设置在多股气流的混合区附近,还可以设置在多股气流的分流区附近。优选地在输送管内的输入端附近、多股气流的混合区附近和多股气流的分流区附近都设置多个翼片。所述风扇的每个马达通常使用一个马达壳体将马达固定于叶轮罩上,所述叶轮罩的出气端可以通过一个马达壳体与所述输入段的多个输入端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风扇通常包括用于控制马达工作的电路装置。优选地,所述多个马达采用同一个电路装置来控制,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同一个电路装置包括供多个马达的供电电缆连接的多个输出接口。所述风扇可以限定开口,来自风扇外部的空气可以被从排气口所发射的气流卷吸通过所述开口。优选,所述喷嘴限定开口,喷嘴外面的空气可以被从所述排气口所发射的气流卷吸通过所述开口。所述喷嘴的高度优选地介于200mm至800mm之间,更优选地介于250mm 至 500mm 之间。所述喷嘴优选地包括内部壳体部分和外部壳体部分,它们共同限定所述喷嘴的内部通道和排气口。所述外部壳体部 分优选地构成局部重叠所述内部壳体部分,这样能让所述排气口限定在所述内部壳体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外部壳体部分的内表面之间。所述排气口优选地为缝隙状排气口,其排气口在出口处的宽度通常在0.5mm至IOmm之间,优选地在Imm至5mm之间。所述马达可以是交流马达,也可以是直流无刷马达;所述叶轮可以是离心叶轮,也可以是混流叶轮,优选地为混流叶轮。所述叶轮的转速通常位于800rpm至7000rpm之间,优选地位于1200rpm至6500rpm之间。

现在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正面分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分解侧视图。图5是从图1的F方向观察的沿图1的A— A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沿图1的B— B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输送管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风扇在喷嘴向前转动至某一位置的侧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风扇在喷嘴向后转动至某一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从装置前方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正面分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分解侧视图。从图1至图4中可以看出,风扇10包括基座I和位于基座I上的喷嘴2 ;基座I包括底座13和位于底座13上的基部11。基座I具有进口 15,进口 15为形成在基部11的外壳体12上的多个孔的形式,空气通过进口 15从风扇外部被吸入到外壳体12内。喷嘴2包括非闭合的环形壳体5、两个输入端16和17、由环形壳体5所限定的内部通道3和排气口 4 ;喷嘴2的两个输入端16和17分别伸入位于基座I的上部两侧上的两个圆孔18内。基座I和喷嘴2共同限定了开口 6。基座I进一步包括用于允许用户操作风扇的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包括用户可操作的多个按钮7、8、9。图5展示了喷嘴内部的结构。从图5中可以看到,喷嘴的环形壳体5包括内部壳体部分65和外部壳体部分66,内部壳体部分65包括引导气流流过的引导表面69和使引导表面69所引导的气流不流过的扩张表面70,内部壳体部分65和外部壳体部分66共同限定了内部通道3,在内部通道3中还设置有一块多孔板67,该多孔板67具有多个穿孔68,这些穿孔68能使气流穿过并能衰减气流中的噪音。排气口 4位于喷嘴2的后部附近,且被设置为通过开口 6朝风扇的前面发射气流。排气口 4通常有部分在开口 6的周围延伸,优选地环绕开口 6。排气口 4分别由内部壳体部分65的外表面和外部壳体部分66的内表面的重叠部分或相对部分所限定,其为缝隙的形式,排气口 4的出口优选地具有相对恒定的宽度,其宽度在0.5_至IO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其出口的宽度约为1.2mm。图6展示了基座I的内部结构,图7是图6中的输送管的示意图。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基座I包括底座13和基部11,在基部11的外壳体12内设置有用于形成气流的产生装置和用于将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喷嘴2的输送管56。产生装置包括两个叶轮罩19和20、位于两个叶轮罩19、20内的两个叶轮21和22、以及驱动两个叶轮21、22旋转工作的两个马达23和24。叶轮罩19包括进口 27、出口 28、进气端31和出气端32,叶轮罩20包括进口 29、出口 30、进气端33和出气端34 ;叶轮21位于叶轮罩19内,叶轮22位于叶轮罩20内。马达23容纳在马达壳体35中。马达壳体35包括左侧部分36和右侧部分37。马达23的转轴25穿过形成在马达壳体35的右侧部分37的孔,以允许叶轮21被连接到转轴25上。马达壳体35的左侧 部分36还包括多个固定杆45,马达23通过马达壳体35的多个固定杆45与叶轮罩19固定。马达24容纳在马达壳体38中。马达壳体38包括左侧部分39和右侧部分40。马达24的转轴26穿过形成在马达壳体38的右侧部分40的孔,以允许叶轮22被连接到转轴26上。马达壳体38的左侧部分39还包括多个固定杆46,马达24通过马达壳体38的多个固定杆46与叶轮罩2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1和叶轮罩19成形为当叶轮21和马达壳体35被叶轮罩19支撑时,叶轮21的叶片末梢极为接近叶轮罩19的内表面,但没有接触到该内表面,叶轮21与叶轮罩19大致同轴。同样,叶轮22和叶轮罩20成形为当叶轮22和马达壳体38被叶轮罩20支撑时,叶轮22的叶片末梢极为接近叶轮罩20的内表面,但没有接触到该内表面,叶轮22与叶轮罩20大致同轴。在叶轮罩19、20上都设置有电缆穿孔(图中未画出),在马达壳体35的一个固定杆45上和马达壳体38的一个固定杆46上也都设置有电缆穿孔(图中未画出),叶轮罩19上的电缆穿孔与固定杆45上的电缆穿孔对准使电缆可穿过,同样叶轮罩20上的电缆穿孔与固定杆46上的电缆穿孔对准使电缆可穿过,方便电缆从同一个电路装置51分别连接到马达23和马达24上。在本实施例中,马达壳体35、38、叶轮罩19、20和叶轮21、22优选地由塑料所形成;电路装置51具有供马达23、24的供电电缆分别连接的两个输出接口。[0043]输送管56用于将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喷嘴2。输送管56包括输入段47、位于输入段下游的输出段75和位于输入段47与输出段75之间的中间段48。具体地说,输入段47为从两个输入端41、42到虚线54之间的一段管;中间段48为从虚线54到虚线55之间的一段管;输出段75为虚线55到两个输出端61、62之间的一段管。输入段47包括由虚线53、54和71所构成的一段三通管;输入段47的输入端41具有进口 43,输入段47的输入端42具有进口 44。输出段75是一段三通管,从虚线55到两个输出端61、62构成了一段三通管74,两头分别具有出口 63、64的圆管49在中间部与一段相垂直的圆管连通就形成了一段T形的三通管74。叶轮罩的出气端32与输入段47的输入端41连接,叶轮罩的出气端34与输入段47的输入端42连接,使输送管56的输入段47接受两路气流并汇聚成一股气流;输出段75的输出端61与喷嘴2的输入端16转动连接,输出段75的输出端62与喷嘴2的输入端17转动连接,并在这两个转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图中未画出),这样喷嘴2的两个输入端16、17可以相对于输出段75的两个输出端61、62转动。图6和图7中的小箭头展示了气流在风扇内的流动方向。在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至1J,在输送管56中设置有翼片50、60。翼片50位于输送管56的中间段48中并与内壁固定;翼片60位于输送管56的输入段47中并与内壁固定。这些翼片用于引导气流,有利于提高气流的输送效率。从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被连接到输送管56的凸体87上,该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有部分与基部11的外壳体12相接触。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如由橡胶材料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有三个,它们从不同角度被分别连接于输送管56的三个凸体87上。由于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位于输送管56与外壳体12之间,能使输送管56与外壳体12隔开一定的距离,当风扇处于倾斜或非倾斜状态 时,输送管56与外壳体12都不能直接接触,这样由马达23、24和叶轮21、22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不能通过输送管56直接传递给外壳体12。事实上,第一柔性间隔装置86能吸收来自马达23、24和叶轮21、22的一些振动和噪音,否则这些振动和噪音在风扇倾斜时容易通过输送管56直接传递给外壳体12并放大。从图6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88被连接到叶轮罩19的凸体89上,该第二柔性间隔装置88有部分与基部11的外壳体12相接触。同样,第二柔性间隔装置88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如由橡胶材料所形成。由于第二柔性间隔装置88位于叶轮罩19与外壳体12之间,能使叶轮罩19与外壳体12隔开一定的距离,当风扇处于倾斜或非倾斜状态时,叶轮罩19与外壳体12都不能直接接触,马达23、24和叶轮21、22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不能通过叶轮罩19直接传递给外壳体12。事实上,第二柔性间隔装置88能吸收来自马达23、24和叶轮21、22的一些振动和噪音,否则这些振动和噪音在风扇倾斜时容易通过叶轮罩19传递给外壳体12并放大。在本实施例中,马达23、24是直流无刷马达,马达的转速可通过电路装置51响应用户操作旋钮8来改变。马达23、24的最高速度优选在5000rpm至7000rpm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叶轮罩20与叶轮罩19固定,叶轮罩19和输送管56被多个支柱58所支撑,每个支柱58的下端定位于底板85上的支撑构件59中。支撑构件59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构件59是由天然橡胶所形成,支柱58和支撑构件59的数量都为4个。输送管56的中间段48通常包括一段软管,优选地为橡胶管,以减少震动从输入段47传递到输出段75。由于输入段47与叶轮21、22和马达23、24间接连接,叶轮和马达的振动和噪音将传递给输入段47,中间段48采用一段软管,可以有效衰减从输入段47传递给输入段47及喷嘴2的振动和噪音。再参考图1,底座13具有外壳体14。该底座13用于接合风扇所在的表面。基部11包括用户界面和电路装置51,电路装置51用于响应用户界面的各种操作。基座I还包括用于使基部11相对于底座13来回摆动的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包括同步马达52,摆动机构的操作由电路装置51响应用户按下用户界面的按钮9来控制。摆动范围优选地在60°和120°之间,且摆动机构被设置为每分钟执行3至6个摆动周期。用于供应电力到风扇的主电源线(没有画出)穿过形成在底座13上的孔延伸。为了操作风扇,用户按下用户界面的按钮7,响应该操作,电路装置51激活马达23,24以旋转叶轮21、22。叶轮21、22的旋转使空气通过进口 15进入基座I的外壳体12内。用户可通过操纵旋钮8来调节马达23、24的转速。输送管56接收来自叶轮罩19、20的出口 28、30所输出的气流,这两股来自两个叶轮的气流在输送管56的输入段47中汇聚成一股气流,该股气流经过中间段48传输后送入到输出段75中,输出段75将所接受的该股气流分成两股,分别从两个输出端61、62输出,由于输出端61、62与喷嘴的两个输入端16、17连通,输出段75所输出的两股气流被分别从两个输入端送入喷嘴2中。在喷嘴2中,气流分两股在喷嘴的内部通道3中行进。在内部通道3中行进的气流被排气口 4所发射。从排气口 4所发射的气流穿过开口 6,同时风扇周围的部分空气被从排气口 4所发射的气流卷吸通过开口 6,这样从排气口 4发射的气流与被卷吸的气流的结合构成从喷嘴2向前发射的总气流。图8展示了图1所示的风扇在喷嘴向前转动至某一位置的侧视图,图9展示了图1所示的风扇在喷嘴向后转动至某一位置的侧视图。从图8和图9中容易看出,喷嘴2可以相对基座I转动。这种转动可以调节喷`嘴2的出风方位,使喷嘴I的出风方位在竖直平面上发生变化,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尽管已经展示和描述了目前认为是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喷嘴,所述基座包括外壳体、用于形成通过所述喷嘴的气流的产生装置、用于将所述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喷嘴的输送管和用于隔开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的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其中,所述产生装置和所述输送管都位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输送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连接到所述输送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被抵靠所述外壳体偏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包括围绕所述输送管的柔性环形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包括橡胶块。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限定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用于隔开所述外壳体与所述产生装置的第二柔性间隔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产生装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具有进口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发射气流的排气口 ;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多个叶轮罩和位于所述多个叶轮罩内的多个叶轮;所述输送管包括输入段和位于所述输入段下游的输出段;其中,所述输入段包括具有进口的多个输入端,所述输出段包括具有出口的至少一个输出端,所述多个叶轮罩的多个出气端与所述输入段的多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喷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段的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和位于所述叶轮罩内的叶轮,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被连接到所述叶轮罩。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装置包括叶轮罩和位于所述叶轮罩内的叶轮,所述第二柔性间隔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叶轮罩的柔性环形构件。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它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喷嘴,所述基座包括外壳体、用于形成通过喷嘴的气流的产生装置、用于将产生装置所形成的气流输送至喷嘴的输送管和用于隔开外壳体与输送管的第一柔性间隔装置,其中,所述产生装置和所述输送管都位于外壳体内,所述第一柔性间隔装置位于外壳体和输送管之间。
文档编号F04D29/40GK203130441SQ2013201024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任文华 申请人:任文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