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叶片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272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旋转叶片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背压施加机构,该背压施加机构具有上游通道、连通室、旋转通道以及下游通道。上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从而从排出室延伸到向后侧板的承载面延伸。连通压缩室邻近旋转轴体的后端形成。旋转通道从连通室延伸通过旋转轴体向且到达旋转轴体的圆周面延伸。下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从而允许连通室与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一个背压室连通。上游通道凭借根据旋转轴体的旋转通过后侧板的开口和旋转轴体的开口与连通室间歇地连通。
【专利说明】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开N0.2012-127335公开了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前侧板、后侧板、旋转轴、转子以及多个叶片。
[0003]壳体具有转子室、吸入室和排出室。转子室在其前端由前侧板关闭并且在其后端由后侧板关闭。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中。
[0004]转子布置在转子室中并且可与转子轴同步旋转。转子具有多个径向延伸叶片槽。在相应叶片槽中可滑动地接纳多个叶片。转子室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前侧板的后表面、后侧板的前表面以及叶片联合形成多个压缩室。在叶片底部与叶片槽之间分别形成有多个背压室。
[0005]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在旋转轴与后侧板之间不具有滑动轴承(plain bearing)。然而,后侧板具有与旋转轴的圆周面相对的圆柱形承载面并且支撑旋转轴。
[0006]当每一个背压室的相关联的压缩室处于压缩阶段时,每一个背压室通过背压施加机构与排出室连通。背压施加机构包括连通室、上游通道、旋转通道以及下游通道。连通室与旋转轴的后端相邻地形成。上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并且从排出室延伸到连通室。旋转通道形成在旋转轴中,旋转通道从连通室延伸到旋转轴的圆周面并且在圆周面处具有开口。下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并且具有第一通道和与相应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在旋转轴的相对侧上凹进到后侧板的承载面中。每一个第二通道与背压室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一个背压室连通。当旋转轴的圆周面的开口根据旋转轴的旋转与下游通道的第一通道中的一个相对定位时,上游通道通过连通室与下游通道的对应第二通道连通。另一方面,当旋转轴的圆周面的开口没有根据旋转轴的旋转与下游通道的第一通道中的一个第一通道相对定位时,上游通道与下游通道的对应第二通道之间通过连通室的连通关闭。
[0007]在旋转轴与后侧板之间不具有滑动轴承的上述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有利之处在于,减小了部件的数量并由此实现了降低制造成本。
[0008]在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其中,取决于旋转轴的角位置,旋转通道可与排出室和背压室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一个背压室连通,高压润滑油被间歇地供给到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每一个背压室中,并且因此,用于背压室的叶片间歇地压靠转子室的内表面。因此,叶片在相应的叶片槽中进行润滑并且防止叶片的颤动。另外,防止制冷剂气体从压缩室漏出,因此,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0009]当排出室未与背压室中的任一个连通,同时旋转轴停止时,制冷剂气体不反向流动并且旋转轴不反向旋转。即使旋转轴停止,同时排出室安置成与背压室中的任一个背压室连通,如果制冷剂气体稍稍反向流动并且旋转轴稍稍反向旋转,那么旋转轴的角位置改变,因此,排出室关闭与背压室的连通,使得制冷剂气体不再反向流动并且旋转轴不再反向旋转。因此,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可靠地且迅速地防止制冷剂气体的反向流动以及旋转轴的反向旋转。
[0010]在旋转轴中形成有旋转通道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不需要用于诸如止回阀的阀的空间,从而限制压缩机的尺寸增大。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易于加工,这减少与开发多种型号的压缩机相关的问题。
[0011]但是,在作为背压施加机构的下游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通道沿圆柱形承载面的圆周方向部分地凹进后侧板中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这种第一通道难以加工并且因此,难以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加工成本。
[0012]在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在旋转轴的相对侧上形成在圆柱形承载面中的第一通道可能出于便于加工第一通道的目的而沿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变宽,由此旋转通道难以关闭与第一通道的连通,这会使得制冷剂气体反向流动以及旋转轴反向旋转。
[0013]已经考虑到以上问题的本发明针对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实现了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还可靠地防止制冷剂气体反向流动以及旋转轴反向旋转。


【发明内容】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壳体、一对前侧板和后侧板、旋转轴体、转子、多个叶片、以及背压施加机构。壳体具有吸入室和排出室。该对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地布置在壳体中从而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形成转子室。后侧板具有圆柱形承载面。旋转轴体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中并且延伸通过转子室。旋转轴体具有与后侧板的承载面相对的圆周面。转子布置在转子室中并且可与旋转轴体同步旋转。转子具有多个叶片槽。叶片可滑动地接纳在叶片槽中从而形成多个背压室。叶片与转子室的内周面、转子的外周面、前侧板和后侧板联合形成多个压缩室。背压施加机构设置成将排出室中的压力施加至背压室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至少一个背压室。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背压施加机构具有上游通道、连通室、旋转通道以及下游通道。上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从而从排出室延伸到承载面并且上游通道在承载面处具有开口。连通室邻近旋转轴体的后端形成。旋转通道从连通室延伸通过旋转轴体且到达旋转轴体的圆周面并且在圆周面处具有开口。下游通道形成在后侧板中从而允许连通室与背压室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的至少一个背压室连通。上游通道根据旋转轴体的旋转通过后侧板的开口和旋转轴体的开口与连通室间歇地连通。
[0015]在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以及附图的以下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的目的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0017]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0018]图2为沿图1中的线I1-1I截取的截面图;
[0019]图3为示出图1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后部的局部截面图;
[0020]图4为示出图1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后壳体和后侧板的部分后截面视图,在图4中,为了清楚,去除了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分离器;
[0021]图5A为图1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5A示出形成在图4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
[0022]图5B为图1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5B示出图4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不连通的状态;
[0023]图6与图3相似,但是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后部;
[0024]图7A为图6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7A示出形成在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
[0025]图7B为图6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7B示出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不连通的状态;
[0026]图8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后视图,图8A示出形成在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
[0027]图S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SB示出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不连通的状态;
[0028]图9与图3相似,但是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后部;
[0029]图1OA为图9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1OA示出形成在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形成在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连通的状态;以及
[0030]图1OB为图9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部分放大后截面视图,图1OB示出压缩机的后侧板中的上游通道和压缩机的旋转轴中的旋转通道彼此不连通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0032]参照图1和图2,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前壳体1、接合至前壳体I的后壳体2以及固定地安装在后壳体2中的缸体3。前壳体1、后壳体2以及缸体3联合形成本发明的壳体。
[0033]前侧板4和后侧板5分别固定地安装在前壳体I和后壳体2中,从而关闭缸体3的两个相对轴向端,由此在缸体3中形成具有呈椭圆形的截面的转子室3A,如图2中清楚地示出。
[0034]前侧板4和后侧板5具有贯穿前侧板4和后侧板5的轴向孔4A、5A,轴向孔4A、5A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圆柱形承载面4B、5B。在如侧板4的后表面上和轴向孔4A中形成有滑动层4C。滑动层4C形成在承载面4B上冋时滑动层4C形成在如侧板4的后表面上。在后侧板5的前表面上和轴向孔5A中形成有滑动层5C。滑动层5C形成在承载面5B上同时滑动层5C形成在后侧板5的前表面上。滑动层4C和5C通过镀锡形成。旋转轴9延伸通过转子室3A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壳体I和后壳体2的轴向孔4A和5A中。轴密封装置7位于前壳体I与前侧板4之间从而围绕并且密封旋转轴9。旋转轴9用作本发明的旋转轴体。
[0035]旋转轴9在其前端延伸通过前壳体I的轴向孔IA并且在旋转轴9的前端上固定地安装有电磁离合器或者滑轮(未示出)。电磁离合器或者滑轮操作性地连接至车辆弓I擎或者车辆马达从而从车辆引擎或者车辆马达接收驱动力。旋转轴9C在其后端具有与后侧板5的承载面5B相对的圆柱形圆周面9C。
[0036]具有圆形截面的转子10固定地安装在旋转轴9上并且布置在转子室3A中。转子10在其外周面中具有五个叶片槽10A,每一个叶片槽都径向延伸,如图2中所示。叶片11可滑动地接纳在每一个叶片槽1A中从而形成圆柱形背压室40。即,每一个背压室40形成在叶片11的底部与叶片槽1A的内表面之间。叶片11、转子10的外周面、缸体3的内周面、前侧板4的内表面以及后侧板5的内表面联合形成五个压缩室12。
[0037]在前壳体I与前侧板4之间形成有吸入室13,如图1中所示。前壳体I在其顶部具有进口 1B,进口 IB将吸入室13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前侧板4具有贯穿前侧板4的两个吸入孔4D (仅示出一个孔),吸入室13通过两个吸入孔4D分别与穿过缸体3形成的吸入空间3B连通。每一个吸入室3B通过形成在缸体3中的两个吸入口 3C与随后处于其吸入阶段的压缩室12连通,如图2中所示。
[0038]在缸体3与后壳体2之间形成有两个排出空间3D。使在其排出阶段的压缩室12经由形成在缸体3中的三个排出口 3E与排出空间3D中的一个排出空间连通。为每一个排出空间3D提供三个排出阀14和三个保持器15。每一个排出阀14用于打开并且关闭其排出口 3E并且每一个保持器15用于限制其排出阀14的打开。
[0039]参照图3和图4,后侧板5在其后侧包括具有预定厚度的突出部5N。突出部5N具有轴套部5E、上部5F以及下部5G。轴套部5E向后延伸从而围绕旋转轴9。上部5F具有的厚度比轴套部5E的厚度小并且形成在后侧板5的上面部分中,从而沿相反方向从轴套部5E侧向延伸。下部5G形成在后侧板5的下面部分中并且从上部5F向下延伸。下部5G具有与上部5F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如图4中所示,上部5F在其中具有两个排出凹槽5H和51,两个排出凹槽5H和51从与上部5F的顶部邻近的位置分开地向下延伸。上部5F具有在排出凹槽5H和51的下端处贯穿上部5F的排出孔5J和5K,排出孔5J和5K与各自的排出空间3D连通。
[0040]在后侧板5与后壳体2之间形成有排出室16,如图1中所示。在排出室16中布置有离心分离器50,并且离心分离器50固定地保持在后侧板5与后壳体2之间。如图3中所示,分离器50包括端部框架17和圆柱形构件18,圆柱形构件18竖直延伸并且固定地安装在端部框架17中。
[0041]端部框架17在其中具有竖直延伸的圆柱形油分离室17A。圆柱形构件18在油分离室17A的上端压配合在油分离室17A中。油分离室17A的一部分提供引导面17B,引导面17B将从压缩室12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围绕圆柱形构件18的外周面进行引导。如图3中所示,端部框架17具有一对分离孔17C (仅示出一个分离孔17C)。分离孔17C与各自的排出凹槽5H和51连通,并且也与形成在圆柱形构件18的外周面与引导面17B之间的空间连通。
[0042]端部框架17在其下端具有连通孔17E,油分离室17A通过连通孔17E与排出室16连通。连通室17F由端部框架17、后侧板5的轴套部5E以及旋转轴9的后端形成,如图3中所示。
[0043]后侧板5在其内表面(或者前表面)中具有一对油凹部5Q,每一个油凹部5Q的截面都呈扇形,如图2、图4、图5A和5B中所示。根据转子10的旋转,每一个油凹部5Q与用于随后处于吸入阶段或者压缩阶段的压缩室12的背压室40连通。如图1和图3中所示,后侧板5具有贯穿后侧板5的阀孔油凹部5Q通过阀孔与排出室16连通。在阀孔中布置有球形阀构件20和弹簧19。弹簧19朝向排出室16推动阀构件20。当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启动时,阀构件20防止叶片11颤动。
[0044]后侧板5的下部5G在其中具有上游通道5M,上游通道5M从下部5G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承载面5B,如图3中所示。上游通道5M具有形成在承载面5B处的开口 5X。
[0045]旋转轴9在其中具有沿旋转轴9的轴向方向从旋转轴9的后端延伸的中央轴向孔9A以及从轴向孔9A的前端向圆周面9C径向延伸的径向孔9B,并且旋转轴9具有形成在圆周面9C处的开口 9X,如图3、图5A和图5B中所示。轴向孔9A和径向孔9B联合形成本发明的旋转通道并且从圆周面9C延伸至连通室17F。
[0046]后侧板5具有贯穿后侧板5的两个下游通道5P,两个下游通道5P从轴套部5E的后表面延伸至后侧板5的前表面。下游通道5P中的每一个下游通道一方面与连通室17F连通,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与背压室40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12的至少一个背压室连通。下游通道5P形成为不凹进到承载面5B中。本发明的背压施加机构包括用以将排出室16中的压力施加至背压室40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12的至少一个背压室的上游通道5M、径向孔9B、轴向孔9A、连通室17F以及下游通道5P。
[0047]如图1中所示,后壳体2在其顶部具有出口 2A,出口 2A将排出室16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出口 2A位于圆柱形构件18上面。尽管在任一附图中都未示出,但是,出口 2A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在外部制冷剂回路中,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以此顺序由管道进行连接。蒸发器由管道连接至压缩机的进口 1B。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和外部制冷剂回路联合形成用于在车辆中使用的空调。
[0048]当驱动力从车辆引擎(未示出)传输时,旋转轴9旋转。在上述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操作过程中,转子10与旋转轴9同步旋转,由此改变压缩室12的体积。因此,已经经过外部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进口 IB流动到吸入室13中。吸入室13中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孔4D、吸入空间3B以及吸入口 3C被抽入到压缩室12中。在压缩室12中压缩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口 3E和排出空间3D流动至图4中示出的排出孔5J或5K。排出孔5J或5K中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凹槽5H或51以及分离孔17C朝向图3中示出的离心分离器50的引导面17B流动。随后,制冷剂气体沿引导面17B环绕圆柱形构件18流动,使得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通过离心作用与制冷剂气体分开。所分开的润滑油通过连通孔17E流动到油分离室17A中并且储存在排出室16的底部中。
[0049]当如图5A中所示,上游通道5M的开口 5X在旋转轴9的预定角位置处或者在该预定角位置附近与旋转通道的开口 9X相对进行定位时,上游通道5M通过旋转通道与连通室17F连通使得排出室16可与每一个背压室40连通。因此,允许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通过上游通道5M、径向孔9B、轴向孔9A、连通室17F以及下游通道5P供给到每一个背压室40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其中,当上游通道5M与径向孔9B连通时,两个下游通道5P与单个连通室17F和背压室40连通,使得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趋于均匀地供给至每一个背压室40。
[0050]另一方面,当如图5B中所示,上游通道5M的开口 5X没有在旋转轴9的角位置处或者该角位置附近与旋转通道的开口 9X相对进行定位时,通过轴向孔9A和径向孔9B的在上游通道5M与连通室17F之间的连通关闭,使得在排出室16与背压室40之间的连通也关闭。因此,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到上游通道5M中,而未通过径向孔9B和轴向孔9A被供给到每一个背压室40中。
[0051]即,高压润滑油被间歇地供给到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压缩室12的每一个背压室40中,并且因此,用于背压室40的叶片11压靠转子室3A的内表面。因此,对叶片槽1A中的叶片11进行润滑并且防止了叶片11的颤动。另外,防止了制冷剂气体从压缩室12上漏出,并且因此,提高了压缩室的压缩效率。
[0052]将润滑油间歇地且可靠地供给到背压室40中允许对背压室40中的压力进行调整。因此,使叶片11压靠转子室3A的内表面的力降低并且因此,用于操作压缩机的动力降低。
[0053]当径向孔9B与上游通道5M之间的连通关闭同时旋转轴9停止时,制冷剂气体的反向流动和旋转轴9的反向旋转都不会发生。即使旋转轴9停止同时径向孔9B位于与上游通道5M连通,如图5A中所示,旋转轴9的随后的角位置也会由于制冷剂气体的稍稍反向流动和旋转轴9的稍稍反向旋转而改变,并且因此,径向孔9B关闭与上游通道5M的连通,如图5B中所示,使得制冷剂气体不再反向流动并且旋转轴9不再反向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可靠地防止制冷剂气体的反向流动和旋转轴9的反向旋转。
[0054]包括上游通道5M、径向孔9B、轴向孔9A、连通室17F以及下游通道5P的背压施加机构不需要凹部,例如【背景技术】中的沿圆柱形承载面的圆周方向部分地凹进的下游通道的第一通道。即,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背压施加机构省去这种沿承载面5B的圆周方向形成的部分凹部的加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有利于其部件的加工并且由此实现其加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0055]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不需要凹部,例如【背景技术】中的可能出于通道加工方便的目的而沿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变宽的下游通道的第一通道。因此,径向孔9B易于与上游通道5M连通或者关闭与上游通道5M的连通。因此,旋转叶片式压缩机难以使制冷剂气体反向流动以及旋转轴反向旋转。
[0056]如图3、图5A和图5B中所示,径向孔9B可在旋转轴9的预定角位置处或者该预定角位置附近与上游通道5M连通。当径向孔9B与上游通道5M连通时,连通室17F中的润滑油被供给到承载面5B与圆周面9C之间的缝隙中从而润滑承载面5B与圆周面9C。另一方面,当径向孔9B与上游通道5M之间的连通关闭时,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不会供给到径向孔9B和轴向孔9A中,而是通过旋转轴9的旋转供给到在承载面5B与圆周面9C之间的缝隙中。因此,在旋转轴9与后侧板5之间不具有滑动轴承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旋转轴9可平稳地进行旋转。
[0057]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实现其加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并且还可靠地防止制冷剂气体的反向流动以及旋转轴9的反向旋转。
[0058]本实施方式的使用镀锡滑动层4C和5C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减小在侧板4、5与位于侧板4与侧板5之间的转子10之间的滑动摩擦。滑动层5C可以形成在承载面5B上同时形成在后侧板5的前表面上。形成这种滑动层4C和5C不需要专用的过程,从而可靠地减小压缩机的制造成本。
[0059]另外,形成在旋转轴9中的中央孔用作轴向孔9A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不需要专用轴向孔,从而进一步减小压缩机的制造成本。
[0060]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具有两个轴向凹槽9D,两个轴向凹槽9D凹进到旋转轴9的圆周面9C中,如图6、图7A以及图7B中所示。轴向凹槽9D相对于旋转轴9的轴线对称。由轴向凹槽9D形成的空间用作本发明的旋转通道。每一个轴向凹槽9D在圆周面9C处具有开口 9Y。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相同。
[0061]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中,使上游通道5M随旋转轴9的旋转与轴向凹槽9D间歇地且交替地连通。因此,排出室16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间歇地供给到每个背压室40中。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游通道5M和径向孔9B由于旋转轴9的每一个完整的转动而彼此连通,如图5A和5B中所示,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游通道5M由于旋转轴9的每一个半转动而彼此连通,如图7A和7B中所示。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游通道5M和轴向凹槽9D的彼此连通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游通道5M和径向孔9B的彼此连通更频繁。因此,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使得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更容易供给到每一个背压室40中。
[0062]当轴向凹槽9D中的一个轴向凹槽在旋转轴9的预定角位置处或该预定角位置附近与上游通道5M连通时,如图6中所示,排出室16中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到轴向凹槽9D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承载面5B相对的轴向凹槽9D的开口面积大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承载面5B相对的径向孔9B的开口面积。因此,当旋转轴9旋转时,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使得高压润滑油更容易供给到在承载面5B与圆周面9C之间的缝隙中,这允许旋转轴9的适当润滑。
[0063]轴向凹槽9D形成在圆周面9C中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有利于其加工,并且因此,实现加工成本的进一步减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基本上相同。
[0064]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具有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层5C的由诸如PTFE (或者聚四氟乙烯)的含氟树脂制成的滑动层5S,如图8A和图SB中所示。滑动层5S形成在旋转轴9的与后侧板5的承载面5B相对的圆周面9C上。同样地,滑动层形成在旋转轴9的与前侧板4的承载面4B相对的圆周面9C上。
[0065]旋转轴9具有从旋转轴9的后端轴向延伸的轴向孔9A以及从轴向孔9A的前端径向延伸至圆周面9C的两个径向孔9E。径向孔9E以相对于旋转轴9的轴线对称的方式在圆周面9C处打开。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孔9A和径向孔9E联合形成本发明的旋转通道并且从圆周面9C延伸至连通室17F。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基本上相同。
[0066]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对滑动层使用诸如PTFE的含氟树脂,该滑动层的摩擦系数小于镀锡滑动面的摩擦系数,由此进一步降低在侧板4、5与位于侧板4与侧板5之间的转子10之间的滑动摩擦。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基本上相同。
[0067]如图9、图1OA以及图1OB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不具有诸如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4C、4C和5S的滑动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板4和后侧板5的承载层4B和5B与圆周面9C接触。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基本上相同。
[0068]本实施方式的不具有诸如4C、4C以及5S的滑动层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基本上相同。
[0069]尽管已经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进行实施。
[0070]例如,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旋转轴体可以包括多个部分。即,旋转轴体不限于旋转轴,而是可以具有可与旋转轴同步地旋转的任何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1、2、3),所述壳体(1、2、3)具有吸入室(13)和排出室(16); 一对前侧板(4)和后侧板(5),所述一对前侧板(4)和后侧板(5)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壳体(1、2、3)中从而在所述前侧板(4)与所述后侧板(5)之间形成转子室(3A),所述后侧板(5)具有圆柱形承载面(5B); 旋转轴体(9 ),所述旋转轴体(9 )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2、3 )中并且延伸通过所述转子室(3A ),所述旋转轴体(9 )具有与所述后侧板(5 )的所述承载面(5B )相对的圆周面(9C ); 转子(10),所述转子(10)布置在所述转子室(3A)中并且能够与所述旋转轴体(9)同步旋转,所述转子(10)具有多个叶片槽(1A); 多个叶片(11 ),所述多个叶片(11)可滑动地接纳在相应的所述叶片槽(10A)中从而形成多个背压室(40),其中,所述叶片(11)与所述转子室(3A)的内周面、所述转子(10)的外周面、所述前侧板(4)以及所述后侧板(5)联合形成多个压缩室(12);以及 背压施加机构(51、94、98、90、17?、5?),所述背压施加机构(511、94、98、90、17?、5?)将所述排出室(16)中的压力施加至所述背压室(40)中的用于随后处于压缩阶段的所述压缩室(12)的至少一个背压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施加机构(51、9八、98、90、17卩、5卩)包括上游通道(5M)、连通室(17F)、旋转通道(9A、9B、9D)以及下游通道(5P),其中,所述上游通道(5M)形成在所述后侧板(5)中从而从所述排出室(16)延伸至所述承载面(5B),并且所述上游通道(5M)具有在所述承载面(5B)处的开口(5X),其中,所述连通室(17F)邻近所述旋转轴体(9)的后端形成,其中,所述旋转通道(9A、9B、9D)从所述连通室(17F)通过所述旋转轴体(9)延伸至所述旋转轴体(9)的所述圆周面(9C),并且所述旋转通道(9A、9B、9D)具有在所述圆周面(9C)处的开口(9X、9Y),其中,所述下游通道(5P)形成在所述后侧板(5)中从而允许所述连通室(17F)与所述背压室(40)中的用于随后处于所述压缩阶段的所述压缩室(12)的至少一个背压室连通,其中,所述上游通道(5Μ)根据所述旋转轴体(9)的旋转通过所述后侧板(5)的所述开口(5Χ)以及所述旋转轴体(9)的所述开口(9Χ、9Υ)与所述连通室(17F)间歇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面(5Β)和所述圆周面(9C)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滑动层(4C、5C、5S),从而减小所述承载面(5Β)与所述圆周面(9C )之间的滑动摩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层(5C、5S)是形成在所述承载面(5B)上的镀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通道(9A、9B、9D )具有沿所述旋转轴体(9 )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孔(9A)和从所述轴向孔(9A)径向延伸至所述旋转轴体(9)的所述圆周面(9C)的径向孔(9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孔(9A)是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体(9)中的中央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通道(9A、9B、9D)包括由轴向凹槽(9D)形成的空间,所述轴向凹槽(9D)凹进到所述旋转轴体(9)的所述圆周面(9C)中。
【文档编号】F04C18/344GK104074760SQ20141011144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堀田和宏, 佐藤真一, 鸿村哲志, 小林和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